范蠡的隐退

范蠡事越王勾践,苦身深谋二十多年,终于灭吴。越王置酒大宴群臣, 欢庆灭吴之功,乐师们作曲歌颂功德。在欢悦气氛中,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猜中了勾践只爱土地,不惜臣民的死活,即使国家安定以后,也永无满足之日。范蠡于是决定要离开勾践。在将离开以前,他对文种说:越王会诛戮你的,文种不以为然。范蠡又写信告诉他:“凡物盛极而衰,只有明智者了解进退存亡之道,而不超过应有的限度。俗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良犬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嘴,鹰眼狼步,可与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你若不走,终有一天会加害于你。”范蠡的这一套说辞,文种还是不信。

范蠡向越王辞行,越王流下眼泪说:“你走了,叫我靠谁?你留下,我可以与你分国:你真走了,我将杀了你的妻子。”范蠡坚决要走。他说:“我听人说,君子适应形势,有计不急于成功,死了也不被人猜疑,内心也不自欺。我既然走了,我妻子犯什么罪呢?”于是,范蠡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烟水之中,人们都不知他的去向。不出他的预言,越王还是封他妻子百里之地,铸了他的金像置之案右,比拟他仍同自己在朝夕论政。

范蠡走后,旧时的同僚,有的走,有的疏远于勾践。文种也消极起来, 不大上朝。果然有人进谗言,说文种心怀怨意,将谋反。文种向勾践解释, 说现在没有多大事情,用不着多操心,所以怠于政事。勾践听了,总是抑郁不乐。这时,鲁哀公想借越兵伐三桓,文种勾践之间意见也不一致。过了一年,勾践向文种索取他过去说过的九九之策,说已经用了三策,剩下的还有六策,应该拿出来。勾践随即赐文种以属镂之剑。文种仰天哀叹:身为楚国南阳之宰,终为越王的罪囚,后世的忠臣当以我为鉴。于是伏剑自杀。

范蠡在东海之滨,治产业,有积蓄。然后,浮海至齐。他慕伍子胥的忠直,叹为夫差所杀,于是取名鸱夷子皮,取子胥鸱夷浮江之意。

范蠡父子在齐国从事农商结合的产业,积蓄数十万,尽散于亲友邻居。后转移到中原交通枢纽的定陶,故范蠡又号陶朱公。其中男因罪拘囚在楚, 他欲派小男去楚救之,可大男自告奋勇前去。大男将千金送给范蠡好友庄生, 再归还,作为信任的抵押。庄生入见楚王,说今夜某星座预示灾异,王若施德,可以消除。于是楚王使人封三钱之府(示节俭)。可是这时其他官员也接受了朱公大男私贿的黄金,纷纷报讯,说他弟弟得救了,因为楚王封三钱之府,照例就要大赦。大男得讯见事已成功,何必丢掉千金,又去见庄生, 说弟弟将获赦。庄生知其意,退回黄金。长男取金,高兴而去。庄生却认为受骗,再见楚王告以将大赦的传言。楚王因被人察觉他未施行的意图而恼怒, 立即处治罪犯。朱公中男被判处死刑。结果,大男为弟弟奉丧而归。

母亲和众多乡亲甚为悲哀,惟陶朱公却说:“我早就预料结果如此。因为:大男与我共患难,治产业,惜财如命;小儿子没吃过苦,不知财产贵重。所以这件事只能让小儿子去办。这是事物的道理,没有什么可悲伤的。”

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记载有这个故事,也许带点寓言性,但当非完全虚构。这可见范蠡的远见,跟他在政治上的去留,治产业的生财有道, 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