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鲁后的晚年(六十八至七十三岁)

鲁哀公七年,吴与鲁会于鄫(今山东枣庄市东,苍山县西北),鲁国被迫献百牢。吴又要求季康子去禀见,幸赖子贡的交涉才免受屈辱。第二年, 吴又攻鲁,幸有包括有若在内的七百英勇武士的坚决抵抗,吴兵才退走②。季

① 《左传》,哀公七年。

② 《左传》,哀公八年。

康子感到孔子的弟子中确有人才,就派人请冉求回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 年),冉求率领“季氏之甲”击退了侵鲁的齐军,立了战功③。季康子问冉求说,你的军事才能是学来的,还是生就的?冉求回答说:“学之于孔子”。季康子又问孔子是怎样的人,冉求对孔子备加称赞。季康子问冉求,是否可以请孔子回来。冉求说,想请他回来,只要不听信小人的坏话,就可以了。季康子便派人带了重礼迎孔子回国。就在这一年,孔子结束了十四年的奔波, 返回鲁国,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

孔子三十岁左右就从事私人讲学。归鲁以后,专心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他对传统的《诗》、《书》礼乐,加以整理,用来作为教诲弟子的教材。据说孔子晚年喜欢读《易》,曾“韦编三绝”。他还利用官史作《春秋》,上起鲁隐公,下讫鲁哀公,计十二公,以编年体裁和简约的文辞,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传授后学。

孔子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晚年,他自述一生的学习、修养进程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孔子在政治上,有抱负,有见解。他没有在政治实践上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但受到各国当权人物客气的咨询。晚年归鲁后,遇有大事,鲁国的当权者也经常征求他的意见。鲁哀公曾问孔子,“何为则民服?” 孔子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季康子想用多杀坏人、亲近好人的办法来稳定社会秩序。他询问孔子的意见。孔子回答说,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

孔子回鲁后,他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老年丧子,终是伤心的事。过了不几年,又眼见他最得意的弟子颜渊死去。他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后,伤心得连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哭得十分悲痛。跟随他的人说:“子恸矣!”孔子说“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 年),齐国的国君简公被大夫陈恒杀害了。七十岁高龄的孔子斋戒沐浴而后朝见哀公,说:“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哀公说,你向季孙、仲孙、孟孙三个大夫去说吧。孔子又向三位大夫说了,但都不同意出兵讨伐。孔子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①第二年, 孔子最亲密的弟子终又在卫国政变中惨死②。

哀公十六年(公元前 479 年),孔子在弟子们的悲哀声中死去,年七十三岁。鲁哀公亲致悼辞③。他在世时的言论,后世流传很多,其中主要而可信者,是《论语》一书。

③ 《左传》,哀公十一年。

① 《左传》,哀公十四年。

② 《左传》,哀公十五年。

③ 《左传》,哀公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