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不断发表翻译作品,引起周恩来的注意,认为他可能是一位条 件很好的文艺工作骨干。

夏衍入党后,最初编入中共上海闸北区委第三街道支部。党小组长是钱杏邨(阿英),同组有孟超、戴平万等。开始在曹家渡和杨树浦一带从事工运工作,用的是真名沈端先。虽然过去他也在一些进步报刊投过稿,在日本就认识了郭沫若,回国后又先后结识了鲁迅、郁达夫和蒋光慈等,更早些时, 他在《浙江潮》上的文章,还曾得到陈独秀的重视,但还只是一个文艺爱好者,而和他同一支部的党员钱杏邨、洪灵菲、孟超等都已是作家。后来,经人介绍,主持开明书店的夏丐尊和章锡琛请夏衍翻译日本作家本间久雄的《欧洲文艺思潮》,他就不断翻译了多部著作,还参加了中国著作家协会。尤其是他翻译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后,引起了周恩来的注意。当时,周恩来作为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兼任中央军委书记, 经常在上海指导中央局的工作。他很重视文化统战工作,正在物色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才。他看了夏衍的一些翻译作品,又从潘汉年那里知道一些作者情况,认为沈端先“可能是个条件较好的文艺骨干”;他指示潘汉年作进一步的了解。潘汉年找到闸北区委书记赵容(即康生)。赵容虽是山东汉子, 却圆滑机巧。他把夏衍在日本的经历写成文字交给潘汉年,颇为世故地说: “这样的文艺人才,放在闸北区搞工运,跑跑纱厂是可惜的。”

但是周恩来并没有立即调动夏衍。当时,不仅国共双方斗争激烈,党内也正在清算陈独秀的机会主义路线。接着,周恩来和邓颖超便到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