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廖承志

廖承志(1908—1983 年),1924 年加人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脱离国民党赴日本学习。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赴德国做中国海员工作。1933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在红四方面军任总政治部秘书长,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被开除党籍并关押。直至长征到达陕北后获释,恢复党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主要在广东、香港等地参加领导南方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副委员长、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等职,积极颊导外交、侨务、统战、对台等工作。1983 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编者

心系祖国,胸怀宽广,情胜兄弟,最佳搭挡。这是许多人谈起周恩来和廖承志时,共同发出的感慨和欣赏。周恩来 1898 年出生,比廖承志整整早了

10 年来到 19 世纪末中国这块动荡的土地上,他老家苏北淮安,廖家则是祖居广东的华侨世家。

周恩来 9 岁失去视他为命根的生母和养母,小小的年纪,便挑起破败的家庭重担,看多了有钱亲戚的脸色。尝够了艰辛生活的苦涩。

在日本呱呱堕地的廖承志,象只小水獭似地咬着白瓜子脸、叫阿叶的日本女子的乳头咕嘟咕嘟吸着乳汁,童年的他,去过动物园,养过小猴子,有过一把心爱的长柄刀和一个童年最要好的朋友小梅。(后来廖承志曾这样写到:“说是我最初的女朋友有点夸大其词,但是她确实是我唯一的至好的女孩子。”

周恩来有幸受伯父资助到东北读书,小小年纪便认定读书为“振兴中华”。廖承志进了东京小星小学,在家中被女佣尊为“少爷”,被老师斥骂为“支那猪崽”,“中国人跟猪一样蠢”。为了维护入格尊严,他不得不时常和日本学生打架。当周恩来在欧洲加入共产党,1924 年,被党召回国内投身国共合作,担任了国民党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他和国民党左派、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之子,被喻为国民党四大公子之一的廖承志,终于有了碰面的机会和可能,才会有这近半世纪的兄弟情长,严师厚爱。

广州。初秋的一个晚上。16 岁的廖承志从学校回家,在家门口,他看见一个穿白西装的人进来,父亲很热情地与来人握手,俩人一块低声交谈了好一会。客人炯炯有神的双眸和两笔刚毅的浓盾,给廖承志留下很深的印象。客人走后,他好奇地问父亲:“这人是惟?”父亲说:“你还不认识他?” 廖承志摇摇头,父亲带着敬意地说:“他就是共产党的大将周恩来!”

1925 年 8 月 20 日,廖仲恺遭国民党反动派暗杀,当天周恩来就赶到医院探望。为了彻底追查幕后策划者,周恩来参加了“廖案检察委员会”。他和杨匏安同志一起,积极认真地追查廖案凶手,他还亲自审讯凶手,并写了

《勿忘党仇》的纪念文章,断定暗杀是一个“很大的黑幕阴谋”。果然,黑幕被揭开了,那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干的事。

广州.东山百子路十二号。窗子围着黑纱,大门上还飘着白布的长条。墙上,新挂上了廖仲恺的遗像。叶挺团长进来,拉着何香凝的手,眼泪象一串珠子似地滚下来。廖承志无泪陪立一旁,眼睛里闪射着只有成人才会有的刚毅目光。相对无言一小时,叶挺对着廖承志,向何香凝说:“他会继承他父亲的事业的。”

果真会!“四·一二”大屠杀后,在中国革命的最低潮,廖承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间隔了 10 年岁月,廖承志才与周恩来再一次见面。这期间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后来由上海进入中央苏区。而廖承志受党中央派遣,转入德国共产党,从事国际海员工作,回国后被派往川陕苏区。1935 年 1 月,在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召开后,毛泽东领导党中央同张国秦的反党分裂活动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当时,张国焘把中央派到四方面军的干部杀了不少,包括同李克农、钱壮飞一起对保卫上海党中央的安全做出决定性贡献的胡底,也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了,被害的还有曾中生、邝继勋等同志。张国焘还把四川省委派进川陕苏区的干部几乎都杀尽了。当时廖承志和罗世文、朱光等同志也被张国焘监禁起来。四方面军同二方面军进入甘肃、宁夏,到了黄河边,周恩来一路打听廖承志等同志的消息。在往预旺堡行军的路上,周恩来碰见了廖承志。

周恩来从迎面走来,虽然蓄起了长胡子,廖承志还是认出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心跳陡然加速:自从广州一别,10 年未与他见面,10 年前见到他时我还是个中学生,10 年后再见面,我已经是个共产党员了,但却是个被张国焘开除了党籍的共产党员,自己这样的境遇,是躲开呢还是不躲开呢?旁边有人押着我,如果我和周恩来打招呼、说话,真怕会给他带来麻烦,因为张国焘是个心狠手毒的家伙。可是,如果假装不认识,自己满肚子心里话, 还有什么机会向中央倾述?⋯⋯

廖承志正踌躇之时,周恩来走过来了,看见被保卫队押着的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若无其事,也没说话,但同廖承志紧紧握了握手。

当天晚上,周恩来派通讯员找廖承志到司令部去。廖承志进屋后看见一大屋子人,张国焘也在。张国焘明明知道周恩来认识廖承志,却阴阳怪气地问:“你们早认识吧?”

周恩来没有直接回答他,却转向廖承志厉声问道:“你认识错误了没有?”“认识得深刻不深刻?”“改不改?”廖承志都一一作了回答。“坐下来吃饭吧!”周恩来口气缓和一些,然而,吃饭时,周恩来只和张国焘说话,也不再理会廖承志。吃过饭就叫廖承志回去。廖承志敬个礼就走了,心里真佩服恩来同志考虑问题周到,斗争艺术高超,如果他批评张国秦,当天晚上张国焘就可能让廖承志掉脑袋。

1936 年底,到达陕北后,廖承志被分配在红色中华通讯社,专门负责外国电讯翻译工作。后来在延安《解放》杂志社当总编辑。周恩来经常在外面, 隔一段时间,就回来一次,有时就在中央礼堂作报告。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周恩来慧眼识珠,首先向中央建议,让廖承志去香港筹建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

一天晚上,毛泽东派人把廖承志找去:“恩来同志很会选人,知人善任, 我举了手,这是中央的决定!小廖,统战工作很重要,政策性很强,你在国民党那边有许多朋友,你要团结左派,争取中间派,扩大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救国运动。到南京跟叶剑英同志先工作一段,先熟悉熟悉‘行情’,再到香港开分号。”上海失陷后,廖承志奉命到了香港,在香港组织半公开的八路军办事处。1938 年,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廖承志由香港飞到武汉。周恩来明确指示:在香港要大张旗鼓地为八路军、新四军搞募捐工作。于是,廖承志领导办事处同志,通过宋庆龄女士发起筹建的“保卫中国大同盟”,发动

广大海外侨胞和外国朋友捐了不少钱、医疗器械和药品等物资。这些物资先通过广州北运,以后又通过海防转到延安去。后来国民党卡住,不让这些物资进口,廖承志便把捐款存起来。1940 年,廖承志又同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同志一起去重庆,参加周恩来亲自主持的会议。当时,周恩来在会上严厉批评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捐款要交给国民党”, “在广东不要搞游击队”等错误观点。

廖承志听着频频点头。他一直主张“一切服从抗战”,但对王明大力主张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他不是出言激烈的人,他有他独特的表现方法。1939 年 1 月,张文彬同志去香港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当张文彬讲“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时,廖承志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出一幅酷似张文彬面孔的“菩萨像”,下题“阿弥陀佛”四个字,递给身旁香港市委书记吴有恒看。吴有同感,又挥笔在漫画上方补“大慈大悲”四字。廖承志接过笔记本,微微一笑,接着又三笔两笔在旁边画出一幅漫画肖像, 注以“孙悟空”。笔划简单,十分逼真,吴有恒一眼便认出,这是去年底从香港返回东江,组织了惠宝人民游击队,开展抗日斗争的梁广同志。

1942 年,香港沦陷以后,广东省委遭到破坏,廖承志在韶关附近乐昌被国民党逮捕。他秘密托人给重庆周恩来带去一封信:渝胡公:

我于五月卅日被捕,现在泰和附近的所谓青年训练所中。其中一切,纸上难述。希望你相信,小廖到死没有辱没光荣的传统!

其余,倘有机会,可面陈,无此机会,也就算了。就此和你们握手。中国共产党万岁!

志 9 月 28 日

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多次向国民党抗议、交涉,要求释放。但在当时形势下不会有结果的。直到 1946 年初,共产党和国民党经过多次谈判后,我方释放进犯解放区而被我军俘虏的敌十一战区副长官马法五等,国民党释放叶挺和廖承志。

1946 年 1 月 22 日下午,廖承志由重庆歌乐山上押送到旧政协邵力子办公室。他以为自己当面骂了蒋介石,肯定又要转移到别处继续监禁。突然, 他听到楼下有人咳嗽,多么熟悉的声音!是胡公?!真是胡公吗?!廖承志热血沸腾,激动得说不出半句活来。周恩来一进门,见到廖承志,哽咽着叫了声“小廖!”便抢上一步,伸开双臂,把廖承志紧紧拥抱在怀里。面对国民党近 4 年折磨,从未掉过一滴眼泪的廖承志,此刻如同见到日思夜想的长兄,更紧地搂抱着周恩来,孩子般地泪如雨下,痛哭失声!

红岩村,石阶上人堆满了。一辆车停下来,鼓掌声,鞭炮声——身着西装,手握自制竹根烟斗的廖承志从车里钻出来。呵!疯狂地鼓掌!热烈地拥抱!夺眶而出的泪雨!闪着泪花的微笑!

后来,周恩来很认真地与廖承志谈了一次话,他说:你已经是七大的候补中央委员了,你有了些粗线条的表现,骂过蒋介石,敢顶他,同志们选举你,但你还有不少缺点。你要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处处要注意政治影响。廖承志郑重地点着头,他从内心深处感谢周恩来的帮助和提醒,他要经常警惕自己的缺点。1946 年 5 月,廖承志跟随周恩来、董老、邓大姐到了南京中共代表团,在梅园新村,得到周恩来更多的教育和帮助。全面内战爆发后,9 月,廖承志回到延安,担任了新华社社长。1947 年 3 月,国民党进犯延安, 轰炸延安,党中央决定从延安撤退,毛泽东和周恩来专门找廖承志布置任务,

明确指示:延安电台一停播,晋冀鲁豫电台接上,保证陕北电台的声音不中断。在撤出延安的前一个钟头,廖承志亲眼看见,周恩来又亲自到杨家岭、枣园、清凉山各机关仔细检查,看看忘了什么,遗漏了什么东西没有,非常仔细周到。在廖承志将带新华社大部分同志东渡黄河以前,周恩来又找廖承志再一次布置任务。

全国解放以后,廖承志和周恩来的接触就更多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 廖承志曾身兼十数职,青年工作、华侨工作、统战工作、世界和平运动、尤其是对日本的民间外交工作,周恩来把廖承志所有的特点和专长,包括家世、性格、擅长社会活动以及精通多国语言等等,可谓发挥得人尽其才,淋漓尽致。周恩来对同志是十分关心的,对廖承志当然也不例外,只是他爱用才干, 决不拉帮结派,便显得对越熟悉的同志要求就越严格。无论是工作、作风、思想,周恩来对廖承志要求都格外严,对廖承志的缺点和错误,有时当面向他指出,有时在有关的同志面前对他作严肃批评。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知是父母遗传,是慈母之爱丰厚,还是从事国际海员工作,受到大海的洗炼和陶冶,廖承志幽默风趣,总爱开玩笑,似乎在他的人生字典上,没有“忧愁”这个词汇。外国友人特欣赏,海外华侨特喜欢,可党内和国内并不尽然。有人说他,在上级面前不以为自己是下级,在下级面前又不以为自己是上级,有“党内民主派”之嫌。偏偏他自己并不在意,听到说他太爱开玩笑的意见,他也不反驳,只是顽童似地挤挤眼睛,丝毫没有幡然悔过之心:“我这个人呀,到死那一天,也要讲个笑话,再自己跳到棺村里去。”他也由衷佩服周恩来的精密和周到,可自己大大咧咧,“胆大心粗”的毛病不断,经常受到周恩来的严厉批评。

有一晚,廖承志忙到后半夜一两点,躺下就睡着了。他睡得又香又甜, 突然,床头的电话铃响了。他闭着眼抓起电话,只听电话里问:“廖承志同志在吗?”他还没从梦中清醒,迷迷糊糊他说了句:“廖承志同志不在。” 不料,电话中传来异常熟悉的声音:“你不是小廖吗?怎么说你自己不在?” 哎呀,老天爷,这不是周总理的声音吗?廖承志这下被惊醒了。总理严厉地说:“我说小廖啊,你怎么能当面对我撒谎呢?不是急事,我半夜里能找你吗?幸亏我听得出你的声音,要不岂不耽误大事?”周恩来交待了要办的事, 廖承志立即起身,干到天亮。又赶到团中央开会。并在会上,讲述了自己昨晚挨周恩来批评的经过,最后说:“我这一辈子,也就这回,讲了瞎话,偏偏被总理抓住,我当引以为戒,今后即使在睡梦中,也当保证决计不说一句假话。”周恩来的严格,廖承志的坦诚,都被在场的青年干部记了一辈子。

有人说,廖承志在准的面前都敢开玩笑,领导人中,只有在两个人面前规规矩矩,钉是钉,铆是铆:一个是毛泽东,一个就是周恩来。对毛泽东是肃然起敬,对周恩来则是犹如面对严格精细的兄长,与他的分析相比,仿佛自己永远不能思索周密,常常被考“糊”。特别是廖承志跟随周恩来出国访问时,周恩来非常注意对外影响,就某个问题考问大伙,廖承志回答稍有不准确,周恩来马上就问:“这话出自哪里?有什么根据?”如果听到廖承志说是临时想出来的,他就会马上批评,教育廖承志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

恐怕应了“学生最怕考试”这一规律,周恩来如果召集会议,只要不是廖承志主管的工作,他时常远远地坐在后面,有好些次,周恩来四下张望, 高声问:“小廖来了没有?你干嘛坐得离我这么远?坐到前面来嘛。”廖承志这才起身,向左右邻座做个鬼脸,在笑声中走到前面去。

然而,作为周恩来外事工作的助手,廖承志更多看到的是周恩来的品格和情操,为之叹服,肃然起敬。周恩来甘当助手,他在任何地方总是首先想到毛泽东,想到如何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在他的心里,没有“我” 怎样怎样,只有党、毛泽东和群众。解放后,周恩来担任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繁重任务,他总是精力充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地不知疲倦地工作。周恩来并不是没有什么个人嗜好的,但他工作太忙,无法顾及。有时去看文艺节目,他也是在工作。

对外国朋友、海外侨胞,周恩来更是热情地接待,有些接见长达十几个小时,从午夜一直到黎明,毫无倦容。周恩来对他们谈及我党的方针、政策, 阐明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总是深入浅出,使对方完全信服,而且还向对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把一个问题彻底弄清楚,周恩来是绝不终止的。廖承志曾亲耳听见毛泽东夸赞说:恩来同志是个不知疲倦的人。

是的,廖承志不仅自己感叹,也常对子女们教育:什么是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什么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眼前有个最好的典范,他就是周总理!

廖承志比周恩来会吃,他曾美滋滋地说过:世界上最好吃的肉是透明的肉,对大肥肉,对黄油,他一生没吃够。他还酷爱吃日本的生鱼片、寿司, 酷爱吃有热带水果之王美称的榴莲,出访时,只要看见主人捧出榴莲,一向强调“客随主便”、非常尊重他国风俗习惯的周恩来赶紧托词离开——因为榴莲果肉虽如鲜奶油那样芬芳香甜,可外皮有股强烈的异味,周总理根本无法忍受。可你看陈毅、廖承志,大口大口,吃得津津有味。有位老华侨至今记得,廖承志曾很认真地对他说:老兄,我俩办个进出口公司,你负责出口榴莲,我负责“进口”榴莲。说得满堂皆欢。只因廖承志太爱吃,到 70 年代, 周恩来还专门在他的病历上留下了亲笔批示:不许多吃,不许贪吃,不许偷吃。

廖承志比周恩来会玩,他爱好摄影,爱好演戏,爱看外文书籍,爱看武侠小说,爱看芭蕾舞,也看足球比赛。

但是有一条他与周恩来非常相似:都把党和国家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最大的意义。

自从建国初期,周恩来批评廖承志之后,只要是周恩来一个电话,无论是半夜还是清晨,哪怕是吃了安眠药刚躺下,他也立即起身,赶到总理办公室。

1972 年的一天半夜,他被叫到会场,见他脚步趔趄,迷迷糊糊,周恩来一问,他刚吃了安眠药上床,周恩来问了几个急需知道的问题,便催促他赶快回去休息。廖承志出门时,听到总理在向秘书交待:“承志同志有心脏病, 以后先给他的秘书打电话,如若吃了安眠药,就不要叫他了。”

刚刚受到母亲去逝打击的廖承志,朦胧恍惚之中,仿佛又看见慈母暖人心腑的微笑,感受到只有亲人才会这样周到,才会给予的体贴和温情。

是的,周总理对廖承志母亲何香凝的爱护和关心,一向也是无微不至的。五六十年代,周恩来工作那么忙,每逢老人寿辰,他自己,有时和邓大

姐一起登门看望,还总是高高兴兴与廖家老老少少一块拍照留念。周恩来很少在别人的画上题诗词,可在革命老人何香凝为抗美援朝胜利画的一幅画上,他欣然命笔题词:

“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

1972 年 8 月,何老太太病危,廖承志守护在病床前,一直轻轻握着母亲

的手,往事如烟,恩绪万千。周恩来走进病区,医生向他报告,老人已经昏迷不醒,连儿子廖承志也不认识了。周恩来沉重地点点头,快步走进病房。廖承志抬头看见周恩来进来,一时激动,俯下身去向已经昏迷的母亲呼唤着: “母亲,母亲,周总理来看你了,周总理来看你了!”

谁也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人竟费力地睁开眼睛,干枯的眼窝里闪出一线生命的活力,声音很低,却很清晰:“周—总—理?周—总—理!”周恩来急忙握住何老太太的手:老人家,我是周恩来,您安心养病,会

慢慢好的。

老人费力地想摇头,没成功,她眼睛在动,仿佛在寻找。 “老人家,承志很好,你就放心吧!”周恩来一下就猜中了:担忧自己

唯一儿子的安危,这是老人最大的心病。 “总—理”老人还在吃力地说着,声音更低了,廖承志几乎贴在母亲唇

边才听清楚:“我请求死后运到南京,和仲恺合葬。”

周恩来当即回答:“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同意你的要求。”

革命一生、坎坷一生、辛苦一生的国民党元老何香凝,再没有任何牵挂, 带着周恩来带给她最大的满足,含笑辞别人世。

廖承志双手紧紧捂着脸,泪水从指缝中流出。他是众人皆知的孝子,伤心之余,他又十分理智地请求周恩来:火化母亲的遗体。这当然有移风易俗的意思,也内含正在“文化大革命”风头上、不愿给周恩来找麻烦的心情。

周恩来反过来做廖承志和夫人的工作:“何老太太一生革命,贡献很大, 她这个要求应该满足她。”不久,中央派了专列,安排了中央统战部的负责同志和邓颖超护送何香凝老太太的灵柩到南京,与廖仲恺先生合墓,同行的还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许多负责同志。

廖承志最清楚,不是周恩来过问,恐怕自己还会走在老母亲的前头。 不是周恩来把他保到中南海,他的心脏病,哪经得起游街、戴高帽子、

大会批斗的“风雨世面”?廖承志一生,连“文化大革命”这次一共被囚禁七次半,(廖承志执意把“文化大革命”中的保护性的软禁算半次)几乎占了生命的七分之一时间,基本是每七天半有一天不自由。他从没气馁悲观过, 只是身体不饶人。1970 年冬天,廖承志大面积心肌梗塞,情况十分危险。因是“审查对象”,北京医院没床位,不接收。周恩来亲自打了电话,医院才肯收。

得知廖承志病情恶化时,周恩来在百忙中又赶到医院,他没有径直到廖承志的病房来,而是让医生先把守在廖承志床前的夫人经普椿叫出去,关切地问她:“我可不可以进去看他?我进去看他会不会使他心情激动?会不会加重他的病情?”经普椿感动得连声说:“不会,不会!”三十多年的夫妻, 她最了解丈夫,承志对周恩来绝对信赖,现在这种境遇能见到总理,对他恐怕是最大安慰。当她含着热泪请周恩来进去时,周恩来才进去看廖承志⋯⋯

周恩来对自己这样细心关怀、体贴入微,廖承志一想起就禁不住热泪盈眶。周恩来这样关怀同志,却不允许别人对他有任何特殊的照顾。在万隆会议时,住在大使馆,周恩来的工作十分紧张、劳累,廖承志亲眼目睹,当时的驻印尼大使黄镇想多搞一点菜,让周恩来吃好一点,他都提意见。

1974 年,周恩来住院治疗后,廖承志几次陪日本朋友去看他,见他一次比一次显著地消瘦了,廖承志心里很难过,总是使劲忍着眼泪。客人们要离开时,周恩来还亲自送外宾出来。廖承志见周恩来走路已经很困难了,想去

扶他,周恩来不让扶,要自己走。廖承志体会得出:周恩来一向是为照顾别人而工作而生活的,他很不愿意,也不习惯别人把他当病人。

1976 年 1 月 8 日,当周恩来逝世的噩耗传来,廖承志和全家人整日泣不成声,夜深了,也无法入眠。廖承志向周恩来遗体告别时,无法抑制的巨大悲痛,似乎使他的心脏也要停止跳动。1978 年 6 月 10 日,廖承志还作了四首悼念周恩来的诗,其中有一首写道:

“周公一去不言归,八亿苍生尽痛悲; 飒爽英姿犹在目,混茫岁月已难追。 满房遗物丝丝泪,一纸真容户户垂; 岱岳黄河应莞尔,英魂忠骨遍顷飞。”

廖承志把为实现毛泽东和周恩来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遗愿而奋斗,看成是对周恩来最好的纪念。

到 1980 年,已经七十又二的廖承志却向中央打报告:要去美国做心脏搭桥手术。因为积劳成疾,也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廖承志的心脏病已经十分严重。当时国防部长罗瑞卿在西德手术,不幸因心脏病突发去逝不久, 况且心脏手术的危险性也很大,多少人劝他取消这一决定,廖承志执意不听。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不能工作,成天休养,这比死还无法忍受,如果手术成功,我还能继续为党和国家工作几年,既便失败,也能为医学作点贡献。手术奇迹般地成功了,(在廖承志前一天作同样手术的一例病人,比他病情轻, 年纪也轻,却失败死亡了,而廖承志在作一个危险性也很大的术前检查时, 门外亲人朋友都悬着心,他躺在床上作着治疗,竟安然入睡了。)廖承志的生命又健康地延长了三年,使他能为中国 1997 年收回香港、为大陆台湾之间的接触和沟通、为中日友谊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无人能替代的贡献!

天若有情,此刻,翱翔在宇宙问的周恩来和廖承志的英灵,一定能俯瞰中华大地,一定会笑声朗朗,一定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勤劳勇敢的人民美满幸福!

(铁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