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两台’在那里很受称赞”

1950 年 10 月 30 日,袁雪芬做为中国代表团代表,到波兰的华沙出席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这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个出国大团,规模很大,有郭沫若、康克清、李德全、廖承志,马寅初、章伯钧、蔡廷锴等一大批知名人士。对袁雪芬来说,这是党给她的又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她获得了丰富的政治营养,打开了政治生活的视野。

在华沙的会议期间,袁雪芬听了各国代表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发言,又在波兰进行了参观。“和大”结束后,她又作为列席代表到维也纳参加世界青联理事会,内容也是反对侵略、保卫和平。

在这两次世界性的会议中,袁雪芬亲眼看到了世界人民支持正义,保卫和平的巨大力量,也亲身体会到解放了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崇高威望。她所在的中国代表团不论走到哪里,都受到各国人民的热情欢迎和尊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做一个中国人是自豪的。她心中明白,能有今天,能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不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胜利的成果吗?

世界青联理事会开完,组织上又安排袁雪芬参加中国青年访苏团。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她们访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乌克兰,看到了苏联人民在医治战争创伤,建设社会主义中取得的成果。尤其令袁雪芬激动的是苏联艺术家们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忠实于自己的事业,遵循斯大林的“演员不能在舞台上欺骗观众”的指示,每出戏的演出,都重视对人民有教育意义。许多著名的演员既是演员也是导演,既是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导师又是马列学院的学生,他们热情主动地追求真理,认真严肃地钻研艺术。

出国三个月,袁雪芬像一块海绵,无时无刻不在吸收着新的知识、新的教益。国外的见闻,代表团内同其他同志的接触,使她变得成熟了。

回国后,袁雪芬投入了新的艺术创造,并先后担任华东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兼越剧实验学校校长,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团长、上海越剧院院长。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她和越剧界姐妹们发起联合义演,捐献了一架“越剧号”战斗机。

1952 年 10 月,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袁雪芬赶排了一出《白蛇传》作为展览剧目。她演的白素贞,强调了人物勇敢、坚强、疾恶如仇的叛逆性格和善良、温柔、忠于爱情的女性特点。全剧以浓郁的抒情色彩取胜,虽没有参加评奖,但被选定为毛泽东招待国宾——蒙古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的剧目。

在会演中,为了表彰袁雪芬对越剧改革的贡献,她和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盖叫天、常香玉、王瑶卿七位戏曲表演大师被授予“荣誉奖”。

1952 年年底,袁雪芬和范瑞娟还花了 11 个月,克服了种种困难,拍摄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影片是毛泽东直接批准、陈毅市长直接支持的。在国内上映时,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评论界的高度评价,卖座也创造了全国最高纪录。

1954 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曾把《梁祝》带了去。结果,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外国记者盛赞它情节美、人物美、表演美、音乐美、画面美, 把它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使他们了解到新中国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了解对中国戏曲的高度水平。从日内瓦回来后,周恩来见到袁雪芬,高兴地握着她的手说:

“雪芬啊,向你恭喜啊!你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的‘两台’(指影片《梁祝》和茅台酒)在那里很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