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次辅导结构】

辽宁庄河高中王有三老师实施的自学辅导教学过程,大致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学生在课前或在课堂上预习、自学。做到对教材内容的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理解;

第二个层次: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讨论,追究道理, 以达进一步理解,认识本质,掌握规律;

第三个层次:课内、课外学生练习,应用知识。教师讲评,加强因材施教。

在三个层次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运用知识,独立学习,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导师、是教练。

  1. 课前或课堂上学生预习、自学

自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基础,探究能力是核心。在学生自学能力较低或教材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发给学生预习题, 帮助学生钻研教材,研究道理。预习题不能过多,要少而精。

预习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容易的问题不问不追。关键的地方,难以理解的问题,要深追细问。

②不直接让学生回答定义、概念,而是让学生应用概念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③注重研究问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实验的设计思想等问题的追究。

④联系实际追究问题,使理论与实际统一起来。

预习中搞不懂、理解不深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带着问题听,或向老师发问)。

  1. 课堂上学生回答,讨论问题,师生共同追究,教师指导

因为学生进行了预习,所以上课之前,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学的知识的起点不是零,而是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容易的问题不要求学生讨论, 教师讲几句话就可以带过。对于物理概念,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围绕重要的物理过程、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究细追。对学生发问、追究的问题,要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学生回答时,如果有“漏洞”和错误的地方,教师应及时进行追问、点拨和讲解,不容含糊其词。鼓励学生参与争辩。在讨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加以教学指导, 使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深刻化,对问题的认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达到对原理深信不疑,而且还能推理、论证。

指导的形式有:点拨、讲解、启发、追究、讲评、总结等。

点拨:学生在分析、探索问题时,有时思路贫乏或思路不对头、不科学,这时教师予以点拨,疏通思路,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达到开阔思路的目的。

讲解: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的,仅靠自学难以理解。教师可以结合演示实验或典型事例,在关键的地方进行讲解,为学生排难解疑。

启发: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教师在讲解、追究问题中,从教材内在规律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在知识联系的“挂钩点”、“扩散处”设计好问题,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战胜一个个困难,取得有创见的成果,开创学习的新局面。

追究:追究,就是寻根究底。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对于一些重要的物理过程、定律、公式的来龙去脉,针对学生所能理解的程度进行追究,对道理追个水落石出,追个彻底明白。在学生回答问题中,教师可结合实际进行旁敲侧击、反诘等形式的干扰,以达除伪存真的目的。

讲评:在课堂上或在作业里,对于学生有创见的回答,在理论的高度上予以肯定。对于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草率对待,不简单地否定,而要从理论高度把问题的性质、错误的原因讲清楚,使学生真正领悟, 终身受益。对于语言文字,直到分析问题中的逻辑性、因果关系、依存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也严格加以讲评、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

总结:在课堂上学生活动多,问题暴露的多。再加上追究、讨论,使问题偏离中心向四周扩散的也多。因此,教师必须将知识归类,使其系统化、概括化,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

  1. 练习、应用 “练习”、“应用”是巩固、深化、发展已学到的知识必不可少的教

学环节。“练”“用”什么,什么时间“练”“用”,如何“练”“用”, 都要经过周密设计。

通过基本公式的练习,可以消除混淆和乱套公式现象,提高对概念、基础知识理解的准确度。通过联系生活、生产、科技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统一,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内容,在跨节、跨章、跨册的广度上进行知识的比较、归纳和系统化,增强理解的深度,

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地应用知识,完成综合性较大且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作业,培养学生“攻关”的情感、意志,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探索问题的能力等。

练习题目要合理地选编,内容要广泛,形式要多样。既有计算题、实验题、问答题,又有分析论证、判断推理、选择答案题等。练习题的分量要适当,要符合教学要求,要以培养能力为主,不能搞摧残人才的“题海” 战术。

如果绝大多数学生能及时地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就可以比较准确而迅速地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

批改作业时,重要的是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并认真记录,进行综合分析。教师要做好讲评,学生也可相互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