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程序(例说二)】

以惠斯通电桥一节为内容的程序题代课试验题组。

这一节属于选学内容,题目共编制了二套:一套是属于认知和了解级别的基本题:另一套是强化题。分两节课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当堂完成。试验情况在文末加以评估。

第一组

(按次序解题,45 分钟内完成。)

  1. 导体中存在电流的条件是 ;电场中A、B两点的电势的差值叫做 ;记做UAB ,设A点电势为UA ,B点电势为UB ,则UAB = 。

  2. 在图 1 所示的电路中,R1=R3=4Ω,R2=R4=8Ω,电源电动势ε=12V,

内阻 r=0,求:

①UAB,UAD,UBD;

②如果在 B 点和 D 点之间用导线连接,搭一路“桥”,这根导线上有电流流过吗?为什么?

③证明:R1/R2=R3/R4。(提示:UBD=0,UB=UD,UAB=UAD,UBC=UDC)

  1. 在第 2 题中,若“桥”这根导线上加接一只电流表 G,如图 2 所示。那么,图

    2 这种形式的电路就是“惠斯通电桥”电路。其中 R1、R2、R3、R4 四个电阻连成四边形 ABCD,四边形的四条边,即四个电阻就是电桥的四

个臂,四边形的两个顶点 A、C 之间接一电源(外加一电键),另两个顶点B、D 之间接一只电流表 G,它把 ABC 和 ADC 两支路连通。

图 1 图 2 图 3

在第 2 题中,R1/R2=R3/R4,UBD=0,UB=UD,BD 导线中无电流流过,也

就是接入电流表 G 时,G 中无电流流过,指针不偏转,此时称为电桥平衡。很明显,如果 R1/R2≠R3/R4,那么,UBD≠0,UB≠UD,电流表 G 中有电流流

过,此时电桥不平衡。从而可知,要判断电桥是否平衡,只要

观察 ,电流表G的作用是 ,电桥的平衡条件是 。

  1. 用惠斯通电桥可以测量电阻值。图 3 中,R1 是待测电阻,R1、R2、R3

    是已知电阻,其中至少有一个(例如 R2)是可调的。当开关 K 接通后, 逐步改变可调已知电阻的阻值,直到电流表G的指针 ,此时电桥平

衡,则待测电阻R =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其精确程度跟

和 有关。

5)(选做题)试证:若 R1/R2=R2/R4,则(a)型接法与(b)型接法等效(图

图 4 第二组

  1. 如图 5 所示,每个电池的电动势均为 1.5 伏特,内阻均为 0.5 欧姆, 问:

图 5

①这是一个电桥吗?为什么?

②电流表 G 的读数是多少?

  1. 图 6 中的各物理量已标出,R4 是一个可变电阻,R1、R2、R3 均为定值电阻。当开关 K 接通后,逐步改变 R4 的阻值。

图 6

①当 R4 调节到大于 4 欧姆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BD>UCD;(B)、

UBD<UCD;(C)、UBD=UCD。答:

②当 R4 调节到小于 4 欧姆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AB>UAC;(B)、 UAB<UAC;(C)、UAB=UAC。答:

③当R4 调节到 欧姆时,UB = UC ,这时UBC = 0,或称UCB =

0。这种情况下,B、C 两点间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G,它的指针会偏转吗?

  1. 在图 7 中,AB 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设 AC 段长 L1,电阻为 R1, BC 段长 L2,电阻为 R2,试用电阻定律证明:L1/L2=R1/R2。

图 7

  1. 图 8 是一滑线式电桥,它属于惠斯通电桥的一种。R0 是标准电阻, 阻值已知。RX 是待测电阻。AB 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C 是可以在 AB

上滑动的触头,G 是灵敏电流计,它接在桥 CD 上。当滑动触头 C 移动到某一确定的位置使 AC=L1 时,G 中无读数,说明电桥平衡。试证明: RX/R0=L2/L1。

图 8

  1. 在图 9 中,ε=12V。内阻 r 不计,R1=4Ω,R2=8Ω,电容器 C1=10 μF,C12=20μF。求:

①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 ;②电容器C2 两端的电压 ;③电阻R1两端的电压 ;④电阻R2 两端的电压 。为什么R1 / R2 = C1

./C2 ,但UB≠UC呢?把C1、C2 的位置互换再做上述计算。

图 9

6)(选做题),在图 10 所示电路中,R1=1Ω,R2=2Ω,R3=3Ω,R4

= 3Ω,R5 = 6Ω,R6 = 9Ω。AB接18V恒压源。K1、K2 断开时UP , UQ = ,合上K1、K2 ,CD和EF间有电流流过吗?为什么?接着又合上 K3,PQ 上有电流流过吗?为什么?

评估:利用程序题代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传统授课方式之外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除一部分差生(普通班)外,绝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第一组程序题。对第二组习题,学生感到时间不够,需在稍做讲解并给予提示后才能完卷。

不足处是:教师备课量大,特别是编题费时。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外部注入式的听课,不愿自己动手去获取知识。再有,授课与程序题代课两种方式从外部向学生输入的信息量之比悬殊。据测定,一个中年教师,若以有节奏的方式讲课,他每分钟约能输出 150~200 个音符,40 分钟的授课时间内能输出 7000 个字音信息,是发给学生一张讲义的信息的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