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方面

  1. 全程反馈

把信息反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教学前的超前反馈—

→教学中的随堂反馈—→教学后的总结反馈”的全程反馈模式。

  1. 超前反馈:在上新课前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和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进行简单的前置性测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准备状态,诊断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缺陷,对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体补救,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补救,从而为全班学生学习新知识扫除障碍。通过超前反馈,教师可检验教学计划的可行性,以便做出必要的调整。

按物理教学来说,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是中心任务,而学生往往很难吃透概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忽视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在这方面发生错误通常有一定的规律性。譬如,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之前,由于相异构想的影响,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观念,在学生头脑中仍很有市场。教师为澄清这一问题,可先做好实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感

性认识,再让学生思考。可举例:“一物体在传输带上做匀速运动,此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让学生知道作匀速运动是物体的本能,不需外力。

  1. 随堂反馈:在一堂课内及时客观全面反馈课堂教学信息。主要形式是:看(学生表情、态度、练习的速度、专注情况等),听(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等),问(自评、达标情况、存在疑难等)。尽量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2. 总结反馈:在一节课上完后,针对本节的内容实施小测验、提问或练习,了解学生本课达标程序,对于存在的薄弱环节,再进行必要的补救。避免积累误差和“滚雪球式”的问题出现。

  1. 全员反馈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仅由教师向学生或学生向教师提供反馈信息的单向反馈不如师生之间互为反馈的双向反馈有效,而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全员反馈又优于双向反馈。这三种反馈的基本模式如下图示意:(⊙——代表教师;○——代表学生)

  1. 单向反馈:

  2. 双向反馈:

  3. 全员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单向反馈,减少双向反馈,力争全员反馈。要经常采用集体评价、个别谈话、面批作业、鼓励学生提建议、观察学生课堂表现、提问、学生互评、集体讨论等方式,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从各方面获得反馈信息,避免反馈过程中的少、慢、差、费。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从中获得每个学生的反馈信息的一种简单易行方法,是让学生课前准备二张矩形的硬纸片,在四个面上分别涂上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分别代表选择题答案的①、②、③、④,以备回答教师提的思考题用。现举例如下,教师提问:某人跑上楼和慢慢走上楼两种情况相比较,下列四个结论哪个是正确的?①跑上楼做的功多、功率大;②慢慢走上楼做的功小、功率相同;③做的功一样多、功率相同;

④做的功一样多,但跑上楼功率大。

让学生思考两分钟后,教师请大家同时将自己认为正确的带色纸片举起来。此题正确答案是④,应举“白牌”。如果教室里是白茫茫的一片, 说明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否则要停下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从功和功率的概念进行检查,看问题在哪里。用这种双向、全员反馈得到的信息快而真实,并且可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情况,便于因材施教。这样师生将问题—→解答—→讲评—→改错,紧密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完整的学习过程。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反馈,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进展、目标达成状况都能了然于心。成功了,可以增强进一步教好学好的信心;有缺陷,还要积极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从而调整教学步调,以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