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 《远方来信》是列宁在瑞士为《真理报》写的一组文章(共 5 封信) 。列宁获悉俄国发生革命的确实消息以及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组成情况以后,就开始写这些文章。这里选收了第一封信。——1。

  2. 《远方来信。第一封信》在《真理报》发表时被编辑部删去了约五分

之一,主要删去了列宁对妥协主义政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首领们趋奉资产阶级并试图掩盖英法政府代表同立宪民主党人和十月党人一起参与推翻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这一事实的评述,以及对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侵略战争的君主主义和帝国主义意图的揭露。——1。

  1. 指 1917 年 2 月 27 日(3 月 12 日)成立的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俄国二月革命中,彼得格勒各工厂企业先后选举了苏维埃代表。2 月 27 日(3 月 12 日)晚上,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在塔夫利达宫举行第一次会议。会

议选出了由 15 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孟什维克杜马党团的领导人尼·谢·齐赫泽当选为主席,劳动派分子亚·费·克伦斯基和孟什维克马·伊·斯柯别列夫当选为副主席,委员中有两名布尔什维克——亚·加·施略普尼柯夫和彼·安·扎卢茨基。社会革命党最初反对组织苏维埃,后来向苏维埃派出自己的代表弗·亚·亚历山德罗维奇和弗·米·晋季诺夫。

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宣布它是工人和士兵代表的机关。在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1917 年 6 月)以前,它实际上是全俄的中心。3 月 1 日

(14 日),有 10 名士兵和水兵代表被选进执行委员会,其中有两名布尔什维克——亚·尼·帕杰林和安·德·萨多夫斯基,工人代表苏维埃从此改称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齐赫泽、尤·米·斯切克洛夫、波·奥·波格丹诺夫、彼·伊·斯图契卡、彼·阿·克拉西科夫、格沃兹杰夫等。

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于 2 月 28 日(3 月 13 日)发表了《告彼得格勒和全国居民书》,号召人民团结在苏维埃周围,把管理全部地方事务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它派遣特派员到全市各区建立人民政权机关。3 月 3 日

(16 日),苏维埃成立了粮食、军事、城防、书刊等专门委员会。

尽管苏维埃的领导权掌握在妥协派手中,但是在革命工人和士兵的压力下它还是采取了一些革命措施,如逮捕旧政权的代表,释放政治犯等。苏维埃还着手组织民兵,每 1000 名工人中有 100 人参加民兵。3 月 1 日,苏维埃

发布了《给彼得格勒军区卫戍部队的第 1 号命令》,规定军队在政治行动中服从苏维埃,各种武器转交给选举产生的连委员会和营委员会支配和控制, 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的命令只有在不和苏维埃的命令相抵触的情况下才予以执行等。

当时政权实际上掌握在苏维埃手里。但是在关键时刻,3 月 1 日夜里, 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妥协派领导人却自愿把政权让给了资产阶级,同意由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组织临时政府。这种向资产阶级投降的行为,列宁在国外无法得知。他是在回到俄国后才获悉这一情况的(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29 卷第 236 页)。——4、19、101。

  1. 十月党(十月十七日同盟)代表和维护俄国大工商业资本家和按资本

主义方式经营的大地主的利益,属于自由派右翼。该党于 1905 年 11 月成立,

名称取自沙皇 1905 年 10 月 17 日宣言。十月党的主要领导人是大工业家、莫斯科房产主亚·伊·古契柯夫和大地主米·弗·罗将柯,活动家有彼·亚·葛伊甸、德·尼·希波夫、米·亚·斯塔霍维奇、尼·阿·霍米亚科夫等。十月党完全拥护沙皇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曾号召支持政府,后来参加了军事工业委员会的活动,同立宪民主党等组成“进步同盟”,主张把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并通过温和的改革来阻止人民革命和维护君主制。二月革命后,该党参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后,十月党人反对苏维埃政权,在白卫分子政府中担任要职。——4。

  1. 立宪民主党(正式名称为人民自由党)是俄国自由主义君主派资产阶

级的主要政党,于 1905 年 10 月成立。中央委员中多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地方自治局人士和自由派地主。主要活动家有帕·尼·米留可夫、谢·安·穆罗姆采夫、瓦·阿·马克拉柯夫、安·伊·盛加略夫、彼·伯·司徒卢威、约·弗·盖森等。立宪民主党提出一条与革命道路相对抗的和平的宪政发展道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支持沙皇政府的掠夺政策,曾同十月党等反动政党组成“进步同盟”,要求成立责任内阁,即为资产阶级和地主所信任的政府,力图阻止革命并把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二月革命后,立宪民主党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中居于领导地位,竭力阻挠土地问题、民族问题等基本问题的解决,并奉行继续帝国主义战争的政策。七月事变后,它支持科尔尼洛夫叛乱,阴谋建立军事独裁。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于 1917 年

11 月 28 日(12 月 11 日)宣布立宪民主党为“人民公敌的党”,该党随之转入地下,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并参与白卫将军的武装叛乱。国内战争结束后,该党上层分子大多数逃亡国外。1921 年 5 月,该党在巴黎召开代表大会时分裂,作为统一的党不复存在。——4、37、79、88、96、135、229、236、276、282、365、389、476、582、627。

  1. 巴塞尔宣言即 1912 年 11 月 24—25 日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国际社会党非常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的《国际局势和社会民主党反对战争危险的统一行动》决议,又称《国际关于目前形势的宣言》。宣言谴责了各国资产阶级政府的备战活动,揭露了即将到来的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号召各国人民起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宣言写进了 1907 年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决议中列宁提出的基本论点:帝国主义战争一旦爆发,社会党人就应该利用战争所造成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来加速资本主义的崩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5、588。

  2. 组委会分子指俄国孟什维克组织委员会的拥护者。

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是 1912 年在取消派的八月代表会议上成立的俄国孟什维克领导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组委会采取了社会沙文主义立场,站在沙皇政府方面为战争辩护。组委会先后出版过《我们的曙光》、

《我们的事业》、《事业》、《工人晨报》、《晨报》等报刊。1917 年 8 月孟什维克党选出中央委员会以后,组委会的职能即告终止。除了在俄国国内活动的组委会外,在国外还有一个组委会国外书记处。这个书记处由帕·波·阿克雪里罗得、伊·谢·阿斯特罗夫-波韦斯、尔·马尔托夫、亚·萨·马尔丁诺夫和谢·尤·谢姆柯夫斯基组成,持和中派相近的立场,实际上支持俄国的社会沙文主义者。书记处的机关刊物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委员会国外书记处通报》,1915 年 2 月—1917 年 3 月在日内瓦出版,共出了 10 号。

——6、15、42。

  1. 指 1917 年 3 月 2 日(15 日)成立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个政府是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同把持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领导人协议成立的,起初称“第一届社会内阁”,3 月 10 日(23 日)定名为临时政府。这个政府的组成是:总理兼内务部长格·叶·李沃夫公爵(立宪民主党人)、外交部长帕·尼·米留可夫(立宪民主党人)、陆海军部长亚·伊·古契柯夫(十月党人)、交通部长尼·维·涅克拉索夫

(立宪民主党人)、工商业部长亚·伊·柯诺瓦洛夫(进步党人)、财政部长米·伊·捷列先科(无党派人士)、教育部长亚·阿·曼努伊洛夫(立宪民主党人)、农业部长安·伊·盛加略夫(立宪民主党人)、司法部长亚·费·克伦斯基(劳动派)、正教院总监В.Н.李沃夫、国家监察长И.В.戈德涅夫

(十月党人)。——7、76、97。

  1. 和平革新党人是俄国大资产阶级和地主的君主立宪主义组织和平革

新党的成员。和平革新党是左派十月党人彼·亚·葛伊甸、德·尼·希波夫、米·亚·斯塔霍维奇和右派立宪民主党人尼·尼·李沃夫、叶·尼·特鲁别茨科伊等在第一届国家杜马中的“和平革新派”基础上组织的,1906 年 7 月成立。该党持介乎十月党和立宪民主党之间的立场,主要是在策略上与它们有所不同,而其纲领则十分接近于十月党。在第三届国家杜马(1907 年选出) 中,和平革新党同民主改革党联合组成“进步派”,该派是 1912 年成立的进步党的核心。和平革新党的正式机关刊物是《言论报》和《莫斯科周刊》。

——8。

  1. 劳动派分子是俄国国家杜马中的农民代表和民粹派知识分子代表组

成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集团劳动派(劳动团)的成员。劳动派于 1906 年 4 月成立。领导人有阿·费·阿拉季因、斯·瓦·阿尼金等。在国家杜马中, 劳动派动摇于立宪民主党和布尔什维克之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劳动派多数采取了社会沙文主义立场。二月革命后,劳动派积极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 年 6 月与人民社会党合并为劳动人民社会党。十月革命后,劳动派站在资产阶级反革命势力方面。——8、38、99、319。

  1. 军事工业委员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资产阶级的组织。这一

组织是根据 1915 年 5 月第九次全俄工商界代表大会的决议建立的,其目的是把供应军火的工厂主联合起来,动员工业企业为战争需要服务,在政治上则对沙皇政府施加压力,并把工人阶级置于资产阶级影响之下。1915 年 7 月, 军事工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除讨论经济问题外,还提出了建立得到国家杜马信任的政府等政治问题。大会选出十月党人亚·伊·古契柯夫(任主席)和进步党人亚·伊·柯诺瓦洛夫为首的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1915 年 7 月,军事工业委员会的领导人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支持下,开始在委员会内建立工人团。布尔什维克在大多数工人的支持下对工人团的选举进行了抵制。在 244 个地方军事工业委员会中,只有 76 个委员会进

行了选举,成立了工人团的委员会则只有 58 个。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内组织了以孟什维克库·安·格沃兹杰夫为首的工人团。1917 年二月革命后,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的领导人在临时政府中担任部长职务,委员会成了资产阶级反对工人阶级的组织。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曾试图利用军事工业委员会里的专家来整顿被战争破坏了的生产,遭到了资产阶级上层的反抗。1918 年 7 月 24 日,军事工业委员会被撤销。——8、236。

  1.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一文包含了著名的《四月提纲》。

4 月 4 日(17 日),列宁在塔夫利达宫的两个会(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的会议和布尔什维克代表与孟什维克代表的联席会议)上宣读了这个提纲。——13。

  1. 指全俄党的工作者会议。

全俄党的工作者会议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俄国局召开的一次非正式会议,于 1917 年 3 月 27 日—4 月 2 日(4 月 9—15 日)在彼得格勒举

行,又称三月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约 70 个党组织的 120 多名党的工作者, 他们是出席全俄苏维埃会议的代表和各地方党组织的特邀代表。会议讨论了战争问题、对待临时政府的态度问题以及组织革命力量同反革命斗争等问题。会议的决议反映了列宁回国以前中央委员会俄国局和各地方组织在某些重要策略问题上缺乏明确性。4 月 1 日(14 日),会议接受孟什维克提议, 讨论了没有列入议程的同孟什维克统一的问题,并决定为了解情况而参加同孟什维克的联席会议。——13、23。

  1. 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和孟什维克代表的

联席会议于 1917 年 4 月 4 日(17 日)举行。出席这次联席会议的还有: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真理报》、《统一报》、《工人报》、《消息报》的代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堡委员会的代表,组织委员会的代表,历届国家杜马的社会民主党代表,各民族社会党的代表和地方代表。在会议上,约·彼·戈尔登贝格(梅什科夫斯基)在弗·萨·沃伊京斯基、尼·谢·齐赫泽和伊·格·策列铁里的支持下,发言呼吁各社会民主党组织统一起来。接着列宁作了报告,反对在当时情况下统一的主张。他的报告遭到孟什维克策列铁里、戈尔登贝格、费·伊·唐恩等人的攻击。亚·米·柯伦泰发言维护列宁的纲领。为了表示抗议,布尔什维克退出了会议,同时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一项声明,表示布尔什维克将不参加任何统一的尝试。——13、23。

  1. 人民社会党人是1906 年从俄国社会革命党右翼分裂出来的小资产阶

级政党人民社会党的成员。人民社会党的领导人有尼·费·安年斯基、韦·亚·米雅柯金、阿·瓦·彼舍霍诺夫、弗·格·博哥拉兹、谢·雅·叶尔帕季耶夫

斯基、瓦·伊·谢美夫斯基等。该党在俄国 1905—1907 年革命趋于低潮时, 赞同立宪民主党的路线。六三政变后,因没有群众基础,实际上处于瓦解状态。1917 年二月革命后,该党开始恢复组织。同年 6 月,同劳动派合并为劳动人民社会党。这个党代表富农利益,积极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后参加反革命阴谋活动和武装叛乱,1918 年后不复存在。——15、258。

  1. 社会革命党人是俄国最大的小资产阶级政党社会革命党的成员。该

党是 1901 年底—1902 年初由一些民粹派团体联合而成的。社会革命党人否认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差别,抹杀农民内部的矛盾,否认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在土地问题上,社会革命党人主张消灭土地私有制,按照平均使用原则将土地交村社支配,发展各种合作社。在策略方面,社会革命党人采用了社会民主党人进行群众性鼓动的方法,但主要斗争方法还是搞个人恐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革命党的大多数领导人采取了社会沙文主义的立场。

1917 年二月革命后,随着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参加政治生活,社会革

命党的影响和党员人数激增(1917 年 5 月已达 50 万)。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在苏维埃中,在土地委员会中都占多数。社会革命党中央实行妥协主义和阶级调和的政策,积极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党的首领亚·费·克伦斯基、尼·德·阿夫克森齐耶夫、维·米·切尔诺夫、谢·列·马斯洛夫参加了临时政府。1917 年七月事变时期,社会革命党公开转向资产阶级方面。社会革命党中央的妥协政策造成党的分裂,左翼于 1917 年 12 月组成了一个独立政党——左派社会革命党。

1917 年十月革命后,社会革命党人(右派和中派)公开进行反苏维埃的活动,建立地下组织,1918 年 6 月被开除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他们进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斗争,对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的领导人实行个人恐怖。社会革命党人推行所谓“第三种力量”的蛊惑政策,在 1918 年充当了小资产阶级反革命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在各地参与建立反革命“政府”,实际上为资产阶级和地主的反革命统治扫清了道路。1919 年 8 月,一部分社会革命党人组成了人民派,同苏维埃政权合作。该党的极右派则同白卫分子结成公开联盟。内战结束后,社会革命党重新成了俄国国内反革命势力的领导。他们提出“没有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的口号,组织了一系列的叛乱。这些叛乱被平定后,1922 年社会革命党彻底瓦解。—— 15、20、26、42、88、99、114、222、234、276、282、348、363、389、401、

477、553、560、578、590、687、702、765、796、802。

  1. 《统一报》(《Единство》)是俄国孟什维克护国派极右

翼集团统一派的报纸,在彼得格勒出版。1914 年 5—6 月出了 4 号。1917 年3—11 月为日刊。1917 年 12 月—1918 年 1 月用《我们的统一报》的名称出版。编辑部成员有格·瓦·普列汉诺夫、维·伊·查苏利奇、柳·伊·阿克雪里罗得、格·阿·阿列克辛斯基、尼·瓦·瓦西里耶夫、列·格·捷依奇和尼·伊·约尔丹斯基。该报持极端沙文主义立场,主张和资产阶级合作, 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对社会主义革命,用下流报刊的手法攻击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政权持敌对态度。——16、31、241、292。

  1. 《俄罗斯意志报》(《РусскаяВоля》)是俄国资产阶

级报纸(日报),由沙皇政府内务大臣亚·德·普罗托波波夫创办,1916 年12 月起在彼得格勒出版。该报靠大银行出钱维持。1917 年二月革命后,该报

大肆诽谤布尔什维克。列宁称它是最下流的资产阶级报纸之一。1917 年 10

月 25 日被查封。——17。

  1.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 1917 年 3 月 2 日曾宣布要召开立宪会议,但一直拖延选举的准备工作。在六月危机的影响下,不得不于 6 月 14 日(27 日)宣布立宪会议选举定于 9 月 17 日(30 日)举行。8 月 9 日(22 日), 临时政府又把立宪会议选举日期推延到 11 月 12 日(25 日)。

立宪会议是议会式机关。召开立宪会议的要求是十二月党人最早提出的,以后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3 年纲领也列入了这项要求。

1917 年二月革命后,一方面,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党用召开立宪会议的诺言诱使群众放弃革命斗争,断言立宪会议能通过立法方法解决一切经济和政治问题,而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害怕比社会革命党左的农民将在立宪会议中占多数,又阻挠立宪会议的召开。布尔什维克党在不否定召开立宪会议的主张的同时,号召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指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条件下,现实生活和革命本身将把立宪会议推到后台。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采取让小资产阶级群众通过自身经验来消除资产阶级立宪幻想的方针。1917 年 10 月 27 日(11 月 9 日),人民委员会认可了上述立宪会议选举日期。选举于 11—12 月举行,在某些边远地区于 1918

年 1 月举行。社会革命党在选举中得到了多数席位,但这并不反映当时真正的政治力量对比。反革命势力提出了“全部政权归立宪会议!”的口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虽然如此,布尔什维克党仍决定召开立宪会议。1918 年 1 月5 日(18 日),立宪会议在彼得格勒塔夫利达宫开幕。以维·米·切尔诺夫为首的社会革命党中派在会上占优势。立宪会议的反革命多数派拒绝讨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不承认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苏维埃政权的法令。布尔什维克党团当即退出了会议。随后,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和一部分穆斯林代表也退出了会议。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于 1918 年 1 月 6 日(19 日)通过法令,解散了立宪会议。

——17、96、222、312、333、338、363、386、389、404、505、532、578、615、706、761。

  1. 布朗基主义者是 19 世纪法国工人运动中由杰出的革命家路·奥·布朗基领导的一个派别。布朗基主义者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忽视同群众的联系,而主张用密谋手段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革命政权,实行少数人的专政。列宁指出,布朗基主义者期待不通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通过少数知识分子的密谋使人类摆脱雇佣奴隶制。

巴黎公社失败以后,1872 年秋天,在伦敦的布朗基派公社流亡者发表了题为《国际和革命》的小册子,宣布拥护《共产党宣言》这个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对此,恩格斯曾不止一次地予以肯定(参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587—595 页)。——21、30、162、274、662。

  1. 《论策略书》这本小册子在 1917 年内由彼得格勒布尔什维克的波涛

出版社出了 3 版,每一版都附有列宁的《四月提纲》。小册子的第 1 版是在

4 月 27 日(5 月 10 日)前、即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

议 4 月 29 日(5 月 12 日)表决关于目前形势的决议案的前几天出版的。—

—23。

  1.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是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召开的,于

1917 年 3 月 29 日—4 月 3 日(4 月 11—16 日)在彼得格勒举行。出席会议

的有 139 个苏维埃的代表以及一些在前线和后方的部队的代表,共 480 名, 其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占多数。会议讨论了对战争的态度、对临时政府的态度、组织革命力量同反革命斗争、准备召开立宪会议、土地问题、粮食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布尔什维克就议程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决议案。会议就战争问题通过了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提出的护国主义的决议案(327 票赞成,57 票反对,20 票弃权),同意临时政府否认战争具有侵略目的的声明。以列·波·加米涅夫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代表小组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立场,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决议案补充了革命民主派监督和影响临时政府及其地方机关的内容以后,撤回了自己的决议案,而投票赞成这个决议案。关于土地问题,会议通过了在立宪会议上支持全部私有土地无偿转归劳动人民的决议,但反对各地“擅自解决”土地问题。会议还通过了召开国际社会党代表会议讨论摆脱战争的出路问题的决议。会议将 10

名地方代表和 6 名陆海军代表选进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从而使它在第一次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成为全俄苏维埃的中央机关。

——23。

  1. 《真理报》(《Правда》)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合法报纸(日

报),根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布拉格)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创办, 1912 年 4 月 22 日(5 月 5 日)起在彼得堡出版。《真理报》是群众性的工人报纸,拥有大批工人通讯员和工人作者,靠工人自愿捐款出版,同时也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实际上的机关报。《真理报》编辑部还担负着党的很大一部分组织工作,如约见基层组织的代表,汇集各工厂党的工作的情况,转发党的指示等。列宁在国外领导《真理报》,他筹建编辑部,确定办报方针,组织撰稿力量,并经常给编辑部以工作指示。1912—1914 年,《真理报》刊登了300 多篇列宁的文章。

《真理报》经常受到沙皇政府的迫害。1912—1914 年出版的总共 645 号报纸中,就有 190 号受到种种阻挠和压制。报纸被封 8 次,每次都变换名称

继续出版。1914 年 7 月 8 日,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沙皇政府下令禁止

《真理报》出版。

1917 年二月革命后,《真理报》于 3 月 5 日(18 日)复刊,成为俄国社

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堡委员会的机关报。列宁于 4 月 3 日(16 日) 回到俄国,5 日(18 日)就加入了编辑部,直接领导报纸的工作。1917 年七月事变中,《真理报》编辑部于 7 月 5 日(18 日)被士官生捣毁。7 月 15 日(28 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正式下令封闭《真理报》。7—10 月,该报不断受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迫害,先后改称《<真理报>小”ā贰ⅰ段薏◻弑 ā贰ⅰ豆と巳毡ā贰ⅰ豆と酥◻繁ā贰*1917 年 10 月 27 日(11 月 9 日),《真理报》恢复原名,继续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出版。1918 年 3 月 16 日起,《真理报》改在莫斯科出版。——23、90、176、247、421、429、578、622、817。

  1. 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合法条件下召开的第一次代表会议,1917 年 4 月 24—29 日(5

月 7—12 日)在彼得格勒举行。

由于中央内部在对革命的估计、革命的前途以及党的任务问题上有分歧,根据中央的一致决定,全党在代表会议召开以前,围绕列宁的《四月提纲》,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公开争论。这样,地方组织就有可能预先讨论议程中的问题,并弄清普通党员对它们的态度。出席代表会议的有 151 名代表,

他们代表 78 个大的党组织的约 8 万名党员。出席会议的还有前线和后方军事组织的代表,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芬兰和爱沙尼亚等民族组织的代表。这次代表会议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因而起到了党代表大会的作用。代表会议的议程是:目前形势(战争和临时政府等);和平会议;对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态度;修改党纲;国际的现状和党的任务;同国际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组织的联合;土地问题;民族问题;立宪会议;组织问题;各地的报告;选举中央委员会。列宁是主席团的成员,他领导了会议的全部工作,作了目前形势、修改党纲和土地问题等主要报告,发言 20 多次,起草了代表会议的几乎全部决议草案。斯大林作了民族问题的报告。代表会议以《四月提纲》为基础, 规定了党在战争和革命的一切基本问题上的路线,确定了党争取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列·波·加米涅夫作了关于目前形势的副报告,他和阿·伊·李可夫企图证明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未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尚不成熟,认为只能由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把持的苏维埃监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讨论民族问题时, 格·列·皮达可夫反对各民族有自决直至分离的权利的口号。他们的错误观点受到了会议的批判。在讨论国际的现状和党的任务时,会议通过了格·叶·季诺维也夫提出的继续留在齐美尔瓦尔德联盟里和参加齐美尔瓦尔德第三次代表会议的错误决议案,列宁投票反对这一决议案。代表会议以无记名投票选举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弗·巴·米柳亭、维·巴·诺根、雅·米·斯维尔德洛夫、伊·捷·斯米尔加、斯大林、Г.Ф.费多罗夫共 9 人当选为中央委员。这次会议的决议,见《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

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1964 年人民出版社版第 1 分册第 430—456 页。

——24、69、435、617、702。

  1. 陛下的反对派一语出自俄国立宪民主党领袖帕·尼·米留可夫的一

次讲话。1909 年 6 月 19 日(7 月 2 日),米留可夫在伦敦市长举行的早餐会上说:“在俄国存在着监督预算的立法院的时候,俄国反对派始终是陛下的反对派,而不是反对陛下的反对派。”(见 1909 年 6 月 21 日(7 月 4 日)

《言语报》第 167 号)——29。

  1. “不要沙皇,而要工人政府”这个口号是亚·李·帕尔乌斯在 1905年提出的,后来成了俄国托洛茨基分子的一个论点。——29。

  2. 指格·瓦·普列汉诺夫的著作《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该书最

初于 1894 年用德文在柏林出版。——31。

  1. 容克是德语 Junker 一词的音译,即普鲁士的贵族地主阶级。容克从16 世纪起就利用农奴劳动经营大庄园经济,并长期垄断普鲁士军政职位,掌

握国家领导权。为适应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普鲁士在 19 世纪前半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就为封建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创造了条件。在以大地产为基础的容克农场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雇佣劳动和农业机器,但容克仍保留某些封建特权。——35、264、300、525。

  1. 有关《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这一著作写作和出版情况,

见《后记》(本卷第 69—71 页)。——37。

  1. 全俄铁路职工代表会议于 1917 年 4 月 6—20 日(4 月 19 日—5 月 3 日)在彼得格勒举行。这次会议在妥协主义政党领导下,采取了护国主义立场,声明完全拥护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代表会议选举了执行委员会并通过了关于政治问题和关于整顿铁路运输的实际问题的委托书。布尔什维克伊·阿·泰奥多罗维奇是在 4 月 8 日(21 日)的会议上发言的。《统一报》说他的发言给代表会议带来一些不协调的空气。——42。

  2. 出自俄国作家伊·安·克雷洛夫的寓言《猫和厨子》。厨子看见猫

儿瓦西卡在偷鸡吃,便唠唠叨叨地开导它,责骂它,而瓦西卡却边听边吃, 全不理会,直到整只鸡被吃完。——43。

  1. 马尼洛夫精神意为耽于幻想,无所作为。马尼洛夫是俄国作家尼·瓦·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中的一个地主,他生性怠惰,终日想入非非,崇尚空谈,刻意地讲究虚伪客套。——54。

  2. 费边社分子即费边派,是 1884 年成立的英国改良主义组织费边社的

成员,多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悉·维伯、比·维伯、拉·麦克唐纳、肖伯纳、赫·威尔斯等。费边·马克西姆是古罗马统帅,以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 218—201 年)中采取回避决战的缓进待机策略著称,费边社即以此人名字为名。费边派虽认为社会主义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只承认演进的发展道路。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鼓吹通过细微改良来逐渐改造社会,宣扬所谓“地方公有社会主义”。1900 年费边社加入工党(当时称工人代表委员会),仍保留自己的组织。在工党中,它一直起制定纲领原则和策略原则的思想中心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费边派采取了社会沙文主义立场。关于费边派,参看列宁《社会民主党在 1905—1907 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和《英国的和平主义

和英国的不爱理论》(《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16 卷第 322—327 页和第 26

卷第 278—284 页)。——55、110。

  1. 拉布分子即英国工党党员,列宁在这里指工党领袖。工党于 1900 年成立,起初称工人代表委员会,由工联、独立工党和费边社等组织联合组成, 目的是把工人代表选入议会。1906 年改称工党。工党的领导机关执行委员会同工联总理事会、合作党执行委员会共同组成所谓全国劳动委员会。工党成立初期就成分来说是工人的政党(后来有大批小资产阶级分子加入),但就思想和政策来说是一个机会主义的组织。该党领导人从党成立时起就采取同资产阶级实行阶级合作的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党领导机构多数人持沙文主义立场,工党领袖阿·韩德逊等参加了王国联合政府。从 1924 年起, 工党领导人多次组织政府。——55。

  2. 工作小组是德国的中派组织,由一些脱离了社会民主党国会党团的

议员组成,1916 年 3 月成立。领导人为胡·哈阿兹、格·累德堡和威·迪特曼。工作小组出版《活页文选》,1916 年 4 月以前还在《前进报》编辑部中占优势。中派分子被排除出《前进报》以后,工作小组把在柏林出版的《消息小报》作为自己的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工作小组得到柏林党组织中多数的支持,是 1917 年 4 月成立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的基本核心。——56。

  1. 米诺利特(法文 Minorité 的音译,意为少数派)即龙格派,是 1915 年形成的法国社会党内的少数派,社会改良主义者让·龙格的拥护者。该派持中派观点,对社会沙文主义者采取妥协态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持社会和平主义立场。俄国十月革命后,该派口头上拥护、实际上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并继续奉行同社会沙文主义者合作的政策,支持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1920 年 12 月在图尔召开的法国社会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龙格派和公开的改良主义者拒绝服从,另行成立一个党,仍称法国社会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56。

  2. 独立工党是英国改良主义政党,1893 年 1 月成立。领导人有凯·哈第、拉·麦克唐纳、菲·斯诺登等。党员主要是“新工联”和一些老工会的成员以及受费边派影响的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分子。独立工党从建党时起就采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议会斗争和同自由主义政党进行议会交易上。列宁称它是始终依附资产阶级的机会主义政党。1900 年,该党作为集体党员加入工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党领袖采取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立场。——56、219。

  3. 英国社会党是由英国社会民主党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团体合并组成

的,1911 年在曼彻斯特成立。英国社会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组织,但是由于带有宗派倾向,并且党员人数不多,未能在群众中展开广泛的宣传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大战期间,党内国际主义派(威·加拉赫、约·马克林、阿·英克平、费·罗特施坦等)同以亨·海德门为首的社会沙文主义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但是在国际主义派内部也有一些不彻底分子,他们在一系列问题上采取中派立场。1916 年 2 月英国社会党的一部分活动家创办的《号召报》对团结国际主义派起了重要作用。1916 年 4 月在索尔福德召开的英国社会党年会上,以马克林、英克平为首的多数代表谴责了海德门及其追随者的立场,迫使他们退出了党。该党从 1916 年起是工党的集体党员。1919 年加入了共产国际。该党左翼是创建英国共产党的主要发起者。——56。

  1. 齐美尔瓦尔德左派是根据列宁倡议建立的国际组织,于 1915 年 9 月

4 日,即国际社会党第一次代表会议(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开幕的前一天,在出席代表会议的左派社会党人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成立。齐美尔瓦尔德左派这一名称,则是 1915 年 11 月该组织出版刊物《国际传单》时开始正式

使用的。齐美尔瓦尔德左派的最初参加者即 9 月 4 日会议的出席者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代表列宁和格·叶·季诺维也夫,瑞士代表弗·普拉滕,德国国际社会党人组织主席尤·博尔夏特,拉脱维亚边疆区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代表扬·安·别尔津,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边疆区执行委员会主席卡·伯·拉狄克,瑞典代表卡·霍格伦,挪威代表图·涅尔曼。9 月 4 日这次会议听取了列宁关于世界战争的性质和国际社会民主党策略的报告,制定了准备提交代表会议的决议和宣言草案。在代表会议上,齐美尔瓦尔德左派批评了多数代表的中派和半中派观点,提出了谴责帝国主义战争、揭露社会沙文主义者叛卖行为和指出积极进行反战斗争的必要性等决议案。他们的决议案被中派多数所否决,但是经过斗争,决议案中的一些重要论点仍写入了代表会议的宣言。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对宣言投了赞成票,并在一个特别声明中指出了宣言的不彻底性。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声明,它将留在齐美尔瓦尔德联盟内宣传自己的观点和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独立的工作。齐美尔瓦尔德左派选举了由列宁、季诺维也夫和拉狄克组成的领导机关——执行局。齐美尔瓦尔德左派的理论刊物——德文《先驱》杂志共出了两期,发表了列宁的几篇文章。在 1916 年 4 月国际社会党第二次代表会议(昆塔尔代表

会议)上,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力量有所发展,它在 40 多名代表中占了 12 名, 它的一系列提案得到半数代表的赞成。1917 年初,随着齐美尔瓦尔德右派公开背叛,列宁向左派提出了同齐美尔瓦尔德联盟决裂的问题。参加齐美尔瓦尔德左派的一些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人,在建立本国共产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参看列宁的《第一步》和《1915 年 9 月 5—8

日国际社会党代表会议上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27

卷第 42—52 页)等文。——57、640。

  1. 斯巴达克派(国际派)是德国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革命组织,第一

次世界大战初期形成,创建人和领导人有卡·李卜克内西、罗·卢森堡、弗·梅林、克·蔡特金、尤·马尔赫列夫斯基、莱·约吉希斯(梯什卡)、威·皮克等。1915 年 4 月,卢森堡和梅林创办了《国际》杂志,这个杂志是团结德国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主要中心。1916 年 1 月 1 日,全德左派社会民主党人代表会议在柏林召开,会议决定正式成立组织,取名为国际派。代表会议通

过了一个名为《指导原则》的文件,作为该派的纲领,这个文件是在卢森堡主持和李卜克内西、梅林、蔡特金参加下制定的。1916 年—1918 年 10 月, 该派定期出版秘密刊物《政治书信》,署名斯巴达克,因此该派也被称为斯巴达克派。1917 年 4 月,斯巴达克派加入了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但保持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斯巴达克派在群众中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反战活动, 领导罢工,揭露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和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领袖的叛卖行为。斯巴达克派在理论和策略问题上也犯过一些错误,列宁曾屡次给予批评和帮助。1918 年 11 月,斯巴达克派改组为斯巴达克联盟,12 月 14 日公布了联盟的纲领。1918 年底,联盟退出了独立社会民主党,并在 1918 年 12 月30 日—1919 年1 月 1 日举行的全德斯巴达克派和激进派代表会议上创建了德国共产党。——57、649、758。

  1. 《工人政治》杂志(《Arbeiterpolitik》)是德国科学社会主义杂

志(周刊),以约·克尼夫和保·弗勒利希为首的不来梅左翼激进派(该派于 1919 年并入德国共产党)的刊物,1916—1919 年在不来梅出版。为杂志撰稿的有尼·伊·布哈林、昂·吉尔波、亚·米·柯伦泰、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安·潘涅库克、卡·拉狄克和尤·米·斯切克洛夫等人。杂志反对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社会沙文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杂志广泛介绍了苏维埃俄国的情况,发表过列宁的几篇文章和讲话。在德国 1918 年十一月革命期间,它刊载过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和《国家与革命》两著作的一些章节。——58。

  1. 《明日》杂志(《Demain》)是法国国际主义者、作家昂·吉尔波

创办的文◻掌缆坌院驼◻涡钥◻铮ㄔ驴◻◻*1916 年 1 月—1919 年先后在日内瓦和莫斯科出版(1917 年 1—4 月休刊)。为它撰稿的有作家罗曼·罗兰、斯·茨威格等。该杂志反对沙文主义,宣传齐美尔瓦尔德的纲领,刊载过列宁的一些文章和讲话。从 1919 年 9 月起,成为法国共产主义者莫斯科小组的刊物。——58。

  1. 《工联主义者报》(《The Trade-Unionist》)是英国带国际主义倾向的工◻◻◻岜ㄖ剑*1915 年 11 月至 1916 年 11 月在伦敦出版。——58。

  2. 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是由第一国际美国支部和美国其他社会主义团

体合并而成的,1876 年 7 月在费拉德尔菲亚统一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当时称美国工人党,1877 年起改用现名。绝大多数党员是侨居美国的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参加者,同本地工人联系很少。19 世纪 70 年代末,党内领导职务由拉萨尔派掌握,他们执行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政策,不重视在美国工人群众组织中开展工作,一部分领导人热衷于议会选举活动,轻视群众的经济斗争, 另一些领导人则转向工联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党的领导在思想上和策略上的摇摆削弱了党。90 年代初,以丹·德莱昂为首的左派领导该党,党的工作有一些活跃。从 90 年代末起,宗派主义和无政府工团主义倾向又在党内占了上风,表现在放弃争取实现工人局部要求的斗争,拒绝在改良主义工会中进行工作,致使该党更加脱离群众性的工人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党倾向于国际主义。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党内一部分最革命的分子退出了党,积极参加建立美国共产党。此后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了一个人数很少、主要和知识分子有联系的集团。——58。

  1. 美国社会党是由美国社会民主党(尤金·维·德布兹在 1897—1898 年创建)和以莫·希尔奎特、麦·海斯为首的一批原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党员联合组成的,1901 年 7 月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召开代表大会宣告成立。该党社会成分复杂,党员中有美国本地工人、侨民工人、小农场主、城市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该党重视同工会的联系,提出自己的纲领,参加选举运动, 在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开展反垄断的斗争方面作出了贡献。后来机会主义分子(维·路·伯杰、希尔奎特等)在党的领导中占了优势,他们强使 1912 年该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屏弃革命斗争方法的决议,以威·海伍德为首的一大批左派分子退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党内形成了三派:支持美国政府帝国主义政策的社会沙文主义派,只在口头上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中派,站在国际主义立场上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革命少数派。1919 年,退出社会党的左派代表建立了美国共产党和美国共产主义工人党。社会党的影响下降。——58。

  2. 《国际主义者周报》(《The Internationalist》)是美国左翼社 会党人的报纸,1917 年初由美国社会主义宣传同盟在波士顿出版。——58。 **[47]**论坛派是 1907—1918 年荷兰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称谓,因办有《论

坛报》而得名。领导人为戴·怀恩科普、赫·哥尔特、安·潘涅库克、罕·罗兰-霍尔斯特等。1907—1909 年,论坛派是荷兰社会民主工党内的左翼反对派,反对该党领导人的机会主义。1909 年 2 月,《论坛报》编辑怀恩科普等人被荷兰社会民主工党开除。同年 3 月,论坛派成立了荷兰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论坛派基本上持国际主义立场,但在民族自决问题上持错误观点,个别领导人在同机会主义与和平主义斗争中不够彻底,受到过列宁的批评。1918 年 11 月,论坛派创建了荷兰共产党。

《论坛报》(《De Tribune》)是荷兰社会民主工党左翼的报纸,1907 年在阿姆斯特丹创刊。从 1909 年起是荷兰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从 1918 年起是荷兰共产党的机关报。1940 年停刊。——58。

  1. 瑞典青年党或左派党是列宁对瑞典社会民主党左派的称呼。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青年党人采取了国际主义立场,加入了齐美尔瓦尔德左派。1917 年 5 月,他们组成了瑞典左派社会民主党。1921 年,该党在其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接受了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并改名为瑞典共产党。——58。

  1. 丹麦社会民主党原为第一国际的支部,1871 年创立,1872

    年被政府解散。1876 年该党重建,称为社会民主同盟,1884 年起定名为丹麦社会民主党。这个党在丹麦工人运动中影响很大,但是改良派在党的领导中处于优势。1884 年起是国会党。1889 年参加第二国际。20 世纪初,以弗·伯格比尔、E.安森、托·斯陶宁格为首的党内机会主义派别的势力有了加强。1913 年该党代表参加了资产阶级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党站在维护“国内和平”的立场上。1918—1919 年,在丹麦革命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党内左派退出,于 1920 年参与创建丹麦共产党。——58。

  2. 紧密派即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紧密社会党人),因主张建立紧

密团结的党而得名,1903 年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分裂后成立。和它对立的派别叫宽广派,即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宽广社会党人)。紧密派的创始人和领袖是季·布拉戈耶夫,后来的领导人为格·约·基尔科夫、格·米·季米特洛夫和瓦·彼·柯拉罗夫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紧密派反对帝国

主义战争。1919 年,该派加入共产国际并创建了保加利亚共产党。——58。

  1. 《前进报》(《Avanti!》)是意大利社会党中央机关报(日报),

1896 年 12 月在罗马创刊。1926 年,该报被贝·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查封, 此后在国外不定期地继续出版。1943 年起重新在意大利出版。——58。

  1. 边疆区执行委员会和总执行委员会都是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

党的领导机关。

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成立于 1893 年 7 月,最初称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其宗旨是实现社会主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最低纲领是推翻沙皇制度,争取政治和经济解放。1900 年 8 月,该党和立陶宛工人运动中的国际主义派合并,改称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1906 年 4 月,该党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保持组织上的独立。由于党的领导成员扬·梯什卡等人在策略问题上发生动摇,1911 年 12 月该党分裂成两派:一派拥护在国外的总执行委员会,称为总执委会派;另一派拥护边疆区执行委员会,称为分裂派。分裂派主要包括华沙和洛兹的党组织,同布尔什维克密切合作,赞同 1912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拉格代表会议的决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持国际主义立场,反对支持外国帝国主义者的皮尔苏茨基分子和民族民主党人。1916 年该党两派合并。该党拥护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 年在波兰领导建立了一些工人代表苏维埃。1918 年 12 月, 在该党与波兰社会党——“左派”的统一代表大会上,成立了波兰共产党。

——59。

  1. 指《关于修改军事问题的决议的建议》。这个决议是由列宁拟定、

以瑞士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名义提交瑞士社会民主党苏黎世州代表大会的

(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28 卷第 352 页)。——59。

  1. 这里说的《开姆尼茨报》指《人民呼声报》。

《人民呼声报》(《Volksstimme》)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报纸(日报), 1891 年 1 月—1933 年 2 月在开姆尼茨出版。1907—1917 年担任该报主编的是右派社会民主党人恩·海尔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报采取社会沙文主义立场。

《钟声》杂志(《Die Glocke》)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社会沙文主义者亚·李·帕尔乌斯办的刊物(双周刊),1915—1925 年先后在慕尼黑和柏林出版。——60。

  1. 指《国际社会党第二次代表会议告遭破产和受迫害的人民书》。这

个宣言号召工人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争取没有兼并的和约的斗争,要求社会党议员拒绝支持帝国主义政府的军事政策。宣言发展了国际社会党第一次代表会议通过的宣言的思想,指出由工人阶级夺取政权是制止战争的唯一手段,但是对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和布尔什维克的其他明确的口号避而未提。——60。

  1. 列宁在《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与社会党人的和平主义》一文的第三

篇《法国社会党人和工团主义者的和平主义》里专门批判了法国社会党和劳动总联合会的这些决议(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28 卷第 233—238 页)。这两项决议都欢迎美国总统伍·威尔逊以调解人身分敦请各国“公开说明自己关于结束战争条件的意见”,即敦请各国缔结帝国主义的和约来结束帝国主义战争。

法国社会党是由 1902 年建立的法国社会党(饶勒斯派)和 1901 年建立的法兰西社会党(盖得派)合并而成的,1905 年成立。在统一的社会党内, 改良派居领导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该党领导就转向社会沙文主义立场,公开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参加资产阶级政府。该党党内有以让·龙格为首的同社会沙文主义分子妥协的中派,也有站在国际主义立场上的革命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法国社会党内公开的改良派和中派同革命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 1920 年 12 月举行的图尔代表大会上,革命派取得了多数地位。代表大会通过了该党参加共产国际的决议,并创立了法国共产党。改良派和中派退党,另行建立一个独立的党,仍用法国社会党这一名称。

劳动总联合会(工会总同盟)是法国工会的全国性组织,成立于 1895 年。总联合会长期受无政府工团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的影响,其领袖们仅承认经济斗争,不接受无产阶级政党对工会运动的领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总联合会的领导核心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实行阶级合作,鼓吹“保卫祖国”。——61。

  1. 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即国际社会党第一次代表会议,于 1915 年 9

月 5—8 日在瑞士齐美尔瓦尔德举行。这次会议是根据意大利和瑞士社会党人的倡议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瑞典、挪威、荷兰、瑞士等 11 个欧洲国家的 38 名代表。大多数代表持中派立场。第二国际的两个最大的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社会党没有正式派代表参加会议。在出席会议的俄国代表中,列宁和格·叶·季诺维也夫代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帕·波·阿克雪里罗得和尔·马尔托夫代表孟什维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委员会,维·米·切尔诺夫和马·安·纳坦松代表社会革命党。会上,以列宁为首的革命的国际主义者同以格·累德堡为首的考茨基主义多数派展开了尖锐的斗争。会议通过了专门委员会起草的宣言——《告欧洲无产者书》。代表会议多数派否决了左派提出的关于战争和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的决议草案和宣言草案。但是,由于列宁的坚持,在会议通过的宣言中还是写进了一些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点。会议还通过了德法两国代表团的共同宣言,通过了对战争牺牲者和因政治活动而遭受迫害的战士表示同情的决议,选举了齐美尔瓦尔德联盟的领导机关——国际社会党委员会。——61、639。

  1. 指国际社会党第二次代表会议。

国际社会党第二次代表会议(昆塔尔代表会议)于 1916 年 4 月 24 日在

伯尔尼开幕,以后的会议于 4 月 25—30 日在瑞士的一个山村昆塔尔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波兰、塞尔维亚和葡萄牙等国的 40 多名代表。出席会议的俄国代表是: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中央委员会的 3 名代表、孟什维克组织委员会的 2 名代表和社会革命党

左翼的 3 名代表。

代表会议讨论了下列问题:为结束战争而斗争;无产阶级对和平问题的态度;鼓动和宣传;议会活动;群众斗争;召集社会党国际局。

由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在会议前做了大量工作,左翼力量在这次会议上比在齐美尔瓦尔德会议上有所增强。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在昆塔尔代表会议上共有代表 12 名,而在某些问题上可以获得 12—19 票,即几乎占了半数。这反映了国际工人运动中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国际主义的变化。在昆塔尔会

议期间,列宁主持了一系列左派会议,讨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向社会党第二次代表会议提出的提案》。列宁成功地把左派团结了起来,以便在会议上同考茨基主义多数派进行共同的、有组织的斗争。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制定并提出了和平问题的决议草案。这个草案包括了列宁的基本原则。代表会议的右派多数,被迫在一系列问题上追随左派,但他们继续反对同社会沙文主义者决裂。

会议围绕对召集社会党国际局的态度问题展开了极其激烈的斗争。列宁参加了关于召集社会党国际局问题的委员会。经过左派的努力,会议对一项谴责社会党国际局的工作、但不反对召集社会党国际局的决议作了如下补充:社会党国际局一旦召集,即应召开国际社会党扩大委员会来讨论齐美尔瓦尔德联盟代表的共同行动的问题。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为争取和平而斗争问题的决议,并通过了《告遭破产和受迫害的人民书》。由于法国议会党团少数派投票赞成军事拨款,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在代表会议上声明指出这种行为同社会主义、同反战斗争是不相容的。

尽管昆塔尔会议没有通过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自己的”帝国主义政府在战争中失败、建立第三国际等布尔什维主义的基本原则,列宁仍然称这次代表会议的工作是前进的一步。昆塔尔代表会议促进了国际主义分子的团结。后来经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倡议,这些国际主义分子组成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核心。——61。

[59]《青年国际》杂志(《Jugend-Internationale》)是靠拢齐美尔

瓦尔德左派的国际社会主义青年组织联盟的机关刊物,1915 年 9 月—1918 年 5 月在苏黎世出版,威·明岑贝格任编辑。列宁在《青年国际》一文中对

它作了评价(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28 卷第 287—291 页)。

1919—1941 年,该杂志是青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机关刊物。——

61。

  1. 指瑞士社会民主党。

瑞士社会民主党(在瑞士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称瑞士社会党)成立于1870 年,加入过第一国际,1888 年重新建立。机会主义分子在党内有很大势力,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采取了社会沙文主义立场。1916 年秋,该党右翼(格留特利联盟)从党内分裂出去。以罗·格里姆为首的多数党员采取中派主义和社会和平主义立场。党内左派则坚持国际主义立场。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该党左翼增强。左派于 1920 年 12 月退出该党,1921 年 3 月

同 1917—1918 年出现的一些共产主义团体一起组成了瑞士共产党(现称瑞士劳动党)。——62。

  1. 《工人报》(《РaбочаяГазета》)是俄国孟什维克报

纸(日报),1917 年 3 月 7 日(20 日)—11 月 30 日(12 月 13 日)在彼得格勒出版,8 月 30 日(9 月 12 日)起是孟什维克中央机关报。参加报纸工作的有帕·波·阿克雪里罗得、波·奥·波格丹诺夫、库·安·格沃兹杰夫、费·伊·唐恩、尔·马尔托夫、亚·尼·波特列索夫、伊·格·策列铁里、尼·谢·齐赫泽、涅·切列万宁等。该报采取护国主义立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对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抱敌对态度。—— 63、76、228、246。

  1. 俄国临时政府为了抵补不断增加的战争支出和支付外国贷款的利

息,发行了数达 60 亿卢布的战争公债,即所谓“自由公债”。1917 年 4 月 7

日(20 日),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以 21 票对 14 票通过了积极支持发行“自由公债”的决议案。执行委员会中的布尔什维克反对发行公债,提出了详细阐明自己立场的决议案。有一些不属于布尔什维克党团的执委会成员也投了反对票。问题提交苏维埃全会讨论,结果 2000 名代表赞成发行公债,

123 名代表反对。在苏维埃全会讨论前,各个党团内预先进行了讨论。——

63。

  1. 让死人自己去埋葬自己的尸首吧出典于圣经《新约全书·路加福

音》。一个信徒请求耶稣准许他回家埋葬了父亲再跟随耶稣外出行道,耶稣就用这句话回答了他。意思是:要专注于自己的信仰,把其他一切置之度外。

——63。

  1. 指法国最老的资产阶级政党激进社会党(全称激进和激进社会共和

党)。该党于 1901 年 6 月成立,作为派别则于 1869 年形成。该党宗旨是一方面保卫议会制共和国免受教权派和保皇派反动势力的威胁,另一方面通过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来防止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它基本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党内大资产阶级影响加强了。党的领袖曾多次出任法国政府总理。——67。

  1. 《士兵真理报》(《СолдатскаяПравда》)是俄

国布尔什维克报纸(日报),1917 年 4 月 15 日(28 日)在彼得格勒创刊。它起初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堡委员会军事组织的机关报,从 1917

年 5 月 19 日(6 月 1 日)第 26 号起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军事组织的机关报。发行 50000—75000 份,其中一半送往前线。1917 年七月事变后被临时政府查封。1917 年 7—10 月改用《工人和士兵报》和《士兵报》的名称出版,并一度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17 年 10 月 27 日(11 月 9 日)起恢复原名。1918 年 3 月,根据俄共

(布)中央决定,《士兵真理报》以及《农村贫民报》、《农村真理报》停刊,由《贫苦农民报》代替。——69。

  1. 齐美尔瓦尔德第三次代表会议原定于 1917 年 5 月 31 日召开,后一

再延期,最终于 1917 年 9 月 5—12 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派代表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国社会党左派(瑞典左派、美国社会主义宣传同盟、由边疆区执行委员会统一的波兰社会民主党、奥地利左派、斯巴达克派、丹麦社会民主主义青年团),中派(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瑞士社会民主党、芬兰社会民主党、罗马尼亚党、孟什维克国际主义派、保加利亚独立工会)和社会沙文主义派(以帕·波·阿克雪里罗得为首的俄国孟什维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以多数票通过了派代表参加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的决议。列宁投了反对票,他认为,布尔什维克应和齐美尔瓦尔德联盟断绝关系,立即着手组织第三国际。他只同意为了解情况而参加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代表布尔什维克出席会议的是瓦·瓦·沃罗夫斯基和尼·亚·谢马什柯。代表会议是秘密举行的。主要议程有:国际社会党委员会的报告;罗·格里姆事件(指原国际社会党委员会主席格里姆充当瑞士部长阿·霍夫曼的密使,在俄国进行有利于德国帝国主义的单独媾和的试探一事);对斯德哥尔摩和平代表会议的态度;为在各国争取和平和开展齐美尔瓦尔德运动而斗争。由于参加这次代表会议的代表成分非常复杂,会议的

决议和宣言也就具有模棱两可的妥协性质。

沃罗夫斯基代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国外局和波兰社会民主党,要求代表会议表明对俄国孟什维克的态度。他指出, 孟什维克作为齐美尔瓦尔德联盟的成员,派代表参加了俄国卡芬雅克式的人物亚·费·克伦斯基的政府,应对这个政府镇压革命的一切罪行负完全责任。一些代表对与会的布尔什维克表示支持,但以胡·哈阿兹为首的多数派借口对俄国情况不熟悉,拒绝就这个问题通过决议。

代表会议的宣言号召各国工人举行反对战争和保卫俄国革命的国际总罢工,但是没有写进革命社会民主党关于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各交战国政府遭到失败等口号。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声援被捕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弗·阿德勒以及囚禁在克伦斯基监狱中的俄国布尔什维克亚·米·柯伦泰等。

关于这次代表会议,可参看《我党在国际中的任务》一文(《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32 卷第 264—266 页)。——70。

  1. 联合内阁即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于 1917 年 5 月 5 日(18

    日)成立。这届内阁是四月危机的产物。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外交部长帕·尼·米留可夫于 1917 年 4 月 18 日(5 月 1 日)照会盟国政府,声称临时政府将遵守沙皇政府同它们签订的一切条约。消息传出后,群众自发地举行游行示威表示抗议。4 月 20 日和 21 日(5 月 3 日和 4 日),游行示威发展成了声势浩大的工人和士兵运动。临时政府为了给人以改弦更张的假象,免去了外交部长米留可夫和陆海军部长亚·伊·古契柯夫的职务,并建议彼得格勒苏维埃同意组织联合政府。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违背了它 3 月 1 日(14 日)通

过的关于苏维埃不派代表参加临时政府的决议,于 5 月 1 日(14 日)晚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关于苏维埃代表参加临时政府的决议。为了谈判组成联合政府的条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5 月 2 日(15 日)晚,彼得格勒苏维埃召开紧急会议,以多数票批准了执行委员会的决定。5 月 5 日(18 日)达成了关于新政府席位分配的协议,有 5 名社会党人参加联合内阁。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的组成是:总理兼内务部长格·叶·李沃夫(立宪民主党人)、陆海军部长亚·费·克伦斯基(社会革命党人)、司法部长帕·尼·佩列韦尔泽夫(劳动派)、外交部长米·伊·捷列先科(无党派人士)、交通部长尼·维·涅克拉索夫(立宪民主党人)、工商业部长亚·伊·柯诺瓦洛夫(进步党人)、教育部长亚·阿·曼努伊洛夫(立宪民主党人)、财政部长安·伊·盛加略夫(立宪民主党人)、农业部长维·米·切尔诺夫(社会革命党人)、邮电部长伊·格·策列铁里(孟什维克)、劳动部长马·伊·斯柯别列夫(孟什维克)、粮食部长阿·瓦·彼舍霍诺夫(人民社会党人)、国家救济部长德·伊·沙霍夫斯科伊(立宪民主党人)、国家监察长И.В.戈德涅夫(十月党人)和正教院总监 B.H.李沃夫。列宁指出,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参加联合内阁,拯救了摇摇欲坠的资产阶级政府,甘愿做它的奴仆和卫士。关于联合内

阁,可参看列宁的《革命的教训》一文(本卷第 94—108 页)。——70、75、102、227、235。

  1. 指陆海军部长亚·费·克伦斯基 1917 年 5 月 11 日(24

    日)发布命令,颁发《士兵权利宣言》一事。这个宣言实际上取消了士兵群众在二月革命中争得的权利。为了对付拒绝进攻的士兵和军官,宣言规定:长官在战时可以对不执行命令的下属使用武力。在发布命令的同时,克伦斯基动手解散

一些团队,并把“煽动抗命”的军官和士兵送交法庭审判。——71。

  1. 这里选收了列宁有关全俄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一件文献。

全俄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于 1917 年 5 月 4—28 日(5 月 17 日—6 月 10 日)在彼得格勒举行。出席代表大会的有由各省农民代表大会和军队农民组织选出的代表 1115 名,其中社会革命党人 537 名,社会民主党人 103 名(大

部分是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党团只有 9 人),人民社会党人 4 名,劳动派分子 6 名,无党派人士 136 名(其中由米·瓦·伏龙芝组织的 14 名“无党派人士集团”完全支持布尔什维克),党派背景不详的 329 名。列入大会议程的有联合临时政府问题、粮食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土地问题等。

代表大会成了布尔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争夺农民群众的舞台。在大会的主要问题——土地问题上,布尔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展开了特别尖锐的斗争。列宁十分重视农民代表大会,直接领导了布尔什维克党团的工作。他以布尔什维克党团的名义向大会提出的决议草案和他发表的讲话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革命党人为了避免他们自己的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案遭到否决, 不得不在他们已经准备好的决议草案中写上“一切土地应当毫无例外地交土地委员会管理”(第 2 条)。大会表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赞成社会党人参加联合政府,主张把战争继续进行“到最后胜利”和在前线发动进攻,同意社会革命党人关于把土地问题拖延到召开立宪会议时再解决的主张。大会选出了由社会革命党人把持的农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72、80。

  1. 这里选收了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一篇讲

话。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于 1917 年 6 月 3—24 日(6 月 16

日—7 月 7 日)在彼得格勒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 1090 名,代表 305 个工兵农代表联合苏维埃,53 个区、州和省苏维埃,21 个作战部队组织,8 个后方军队组织和 5 个海军组织。绝大多数代表属于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联盟

和支持它的一些小集团,当时在苏维埃中占少数的布尔什维克只有 105 名代表。列入代表大会议程的有革命民主和政权问题、对战争的态度问题、立宪会议的筹备问题、民族问题、土地问题等 12 项。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会上号召加强军队纪律、在前线发动进攻、支持临时政府,并试图证明苏维埃不能掌握政权。在孟什维克伊·格·策列铁里讲到俄国没有一个政党准备单独掌握全部政权时,列宁代表布尔什维克党即席声明说:“有的!”接着在自己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时刻准备掌握全部政权。布尔什维克充分利用大会讲台揭露临时政府的帝国主义政策以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妥协策略,对每个主要问题都提出并坚持自己的决议案。在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把持下通过的代表大会决议支持临时政府,赞成前线的进攻,反对政权转归苏维埃。代表大会选出了由 320 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其中绝大多数是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在《大撤退》一文中列宁指出, 这次代表大会非常清楚地表明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领袖们已经退出革命(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30 卷第 278 页)。——74、282、629。

  1. 指 1917 年 5 月 14 日(27 日)《工人报》第 56

    号上《国家在危急中》一文中的话。列宁于 1917 年 5 月 31 日(6 月 13 日)在《真理报》上发表《资本家在嘲弄人民》一文,对该文进行了详细分析(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30 卷第 201—204 页)。——76。

  1. 指土耳其境内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两个海峡统称为

黑海海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土耳其站在德国方面参战以后,英法于 1915 年同俄国签订一个秘密协定,允诺把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和黑海海峡划归俄罗斯帝国,以鼓励它把对德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 苏维埃俄国废除了这一协定。——79。

  1. 沙俄陆军上校弗·普·利亚霍夫以镇压高加索和伊朗民族革命运动

的刽子手而臭名昭彰。1906 年,他被派往伊朗北部,在那里积极执行了沙皇的反动政策,所以列宁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对波斯的政策。——79。

  1. 指《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消息报》1917 年 5 月 16 日(29 日)第 67

    号发表《没有兼并》一文的事。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消息报》(《ИэвестияПетро градскогоСоветаРабочихиСолдатских Депутатов》)于 1917 年 2 月 28 日(3 月 13 日)在彼得格勒创刊,

最初称《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消息报》,从 3 月 2 日(15 日)第 3 号起成为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报。编辑部成员起初有:波·瓦·阿维洛夫、弗·亚·巴扎罗夫、弗·德·邦契-布鲁耶维奇、约·彼·戈尔登贝格和格·弗·策彼罗维奇。由于编辑部内部意见分歧,阿维洛夫、邦契-布鲁耶维奇和策彼罗维奇于 4 月 12 日(25 日)退出了编辑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费·伊·唐恩、弗·萨·沃伊京斯基、A.A.郭茨、伊·瓦·切尔内绍夫随后进入编辑部。在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以后,该报成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机关报,从 1917 年 8 月 1 日(14 日)第 132 号起,用《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消息报》的名称出版。决定该报政治方向的是当时在执行委员会中占多数的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联盟的代表人物。十月革命后,该报由布尔什维克领导。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即从 1917 年 10 月 27 日(11 月 9 日) 起,该报更换了编辑部成员,成为苏维埃政权的正式机关报。1918 年 3 月该报迁至莫斯科出版。从 1923 年 7 月 14 日起,成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全

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机关报。从 1938 年 1 月 26 日起,改称《苏联劳动人民代表苏维埃消息报》。——80、229、235、302、805。

  1. 这里说的是全俄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俄国未来政治制度

的决议。——80。

  1. 《新生活报》(《Новая Жиэнь》)是俄国报纸(日报),

    由一批孟什维克国际主义者和聚集在《年鉴》杂志周围的作家创办,1917 年4 月 18 日(5 月 1 日)起在彼得格勒出版,1918 年 6 月 1 日起增出莫斯科版。出版人是阿·谢列布罗夫(阿·尼·吉洪诺夫),编辑部成员有马·高尔基、谢列布罗夫、瓦·阿·杰斯尼茨基、尼·苏汉诺夫,撰稿人有弗·亚·巴扎罗夫、波·瓦·阿维洛夫、亚·亚·波格丹诺夫等。在 1917 年 9 月 2-8 日(15

—21 日)被克伦斯基政府查封期间,曾用《自由生活报》的名称出版。十月革命以前,该报的政治立场是动摇的,时而反对临时政府,时而反对布尔什维克。该报对十月革命和建立苏维埃政权抱敌对态度。1918 年 7 月被查封。

——81、282、332、357、373、501、527、554、814。

  1. 指 1917 年 6 月 4 日(17 日)《新生活报》第 40 号刊载的弗·亚·巴

扎罗夫的《今后怎样?》一文。作者在文章中坚持所谓为挽救革命而继续单独进行战争的论点。——81。

  1. 指英国政府发给英国独立工党领袖拉姆赛·麦克唐纳去俄国的护照

一事。麦克唐纳是应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邀请到俄国访问的,因英国海员工会拒绝为他开船而未能成行。——82。

  1. 指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发表的《告世界人民书》。这个号召书

是苏维埃中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多数在要求停止战争的群众运动的压力下被迫在 1917 年 3 月 14 日(27 日)的苏维埃会议上通过的,第二天发表于《真理报》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消息报》。号召书充满关于和平的华丽词句,但没有揭露战争的掠夺性质,没有提出争取和平的任何实际措施,实质上是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辩护。——82、343。

**[80]**1917 年 6 月,意大利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宣布阿尔巴尼亚的独立受

意大利事实上的保护。同年 6 月 11 日,协约国在希腊策动政变,迫使反对参战的希腊国王君士坦丁一世逊位,而把曾被国王撤职的亲协约国的首相埃·威尼齐洛斯重新扶上台。希腊终于站在协约国方面参了战。

波斯(伊朗)在战争期间北部被俄军占领,南部被英军占领,完全丧失了独立。

所有这些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都得到了临时政府外交工作人员的支持。

——83。

  1. 指布尔什维克党团委员会和统一社会民主党人国际主义者委员会要

求在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首先提出前线进攻这一问题的声明。声明指出,这次进攻是由帝国主义盟国的资本巨头指使的,俄国反革命集团则指望借此把权力集中于军人、外交家集团和资本家集团手中,打击争取和平的革命斗争和俄国民主派所争得的阵地。声明呼吁工人阶级、军队和农民注意国家面临的危险,要求大会立即回击反革命的进攻。声明中提出的建议被代表大会所否决。——83。

  1. 《人民事业报》(《ДелоНарода》)是俄国社会革命党

的报纸(日报),1917 年 3 月 15 日(28 日)起在彼得格勒出版,1917 年 6 月起成为该党中央机关报。先后担任编辑的有 B.B.苏霍姆林、维·米·切尔诺夫、弗·米·晋季诺夫等,撰稿人有尼·德·阿夫克森齐耶夫、阿·拉·郭茨、亚·费·克伦斯基等。该报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号召工农群众同资本家和地主妥协、继续帝国主义战争、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该报对十月革命持敌对态度,鼓动用武力反抗革命力量。1918 年 1 月 14 日(27 日)被苏维埃政府封闭。以后曾用其他名称及原名(1918 年 3—6 月)出版。1918 年 10

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军和白卫社会革命党叛乱分子占领的萨马拉出了 4 号。

1919 年 3 月 20—30 日在莫斯科出了 10 号后被查封。——83、151、283、501、

554、799。

  1. 指 1917 年 6 月 1 日(14 日)《人民事业报》第 63

    号的社论《希腊的“自决权”》中的话。——83。

  2. 希瓦是 16

    世纪初在中亚阿姆河下游建立的一个封建国家(希瓦汗国),居民有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卡拉卡尔帕克人等,1873 年被沙皇俄国征服,成为它的属国。

布哈拉是 16 世纪在中亚建立的一个封建国家(布哈拉汗国),居民有乌

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土库曼人等,1868 年被沙皇俄国征服,成为它的属国。

——84。

  1. 这里说的是七月事变以后的形势。七月事变是俄国 1917

    年二月革命后,继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而发生的又一次危机,是达到全国性危机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阶段。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组织的前线进攻以惨败告终,激怒了彼得格勒的工人和陆海军士兵。1917 年 7 月 3 日(16 日),由第一机枪团带头,自发的游行示威从维堡区开始,并有发展成为反对临时政府的武装行动的趋势。鉴于当时俄国革命危机尚未成熟,布尔什维克党不赞成搞武装行动。7 月 3 日(16 日)下午 4 时,党中央决定劝阻群众。但是示威已经开始,制止已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7 月 3 日(16 日)夜晚,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又同彼得堡委员会和军事组织一起决定参加游行示威,以便把它引导到和平的有组织的方向上去。当时正在内沃拉村休息的列宁,闻讯后于 7 月 4 日(17 日)晨赶回彼得格勒。7 月 4 日(17 日)这天参加游行示威的共 50 多万人。列宁在克舍辛斯卡娅公馆的阳台上向游行的水兵发表了演说,要求群众沉着、坚定和警惕。示威群众派代表要求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夺取政权,遭到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首领的拒绝。军事当局派军队镇压和平的游行示威,示威群众在市内好几个地方同武装的反革命分子发生冲突,死 56 人,伤 650 人。在人民意志表达以后,布尔什维克党于 5 日发表了停止游行示威的号召书。莫斯科、下诺夫哥罗德等城市也发生了反政府的游行示威。临时政府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所把持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积极支持下,随即对革命人民进行镇压。7 月 5—6 日(18—19 日),《真理报》编辑部和印刷厂以及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办公处所被捣毁。7 月 6 日(19 日),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工人被解除武装。革命的彼得格勒卫戍部队被调出首都,派往前线。七月事变后,政权完全转入反革命的临时政府手中,苏维埃成了它的附属品,革命和平发展时期告终,武装起义的任务提上了日程。——86、103、275、293、435。

  1. 黑帮指沙皇俄国反动的君主派团体,如俄罗斯人民同盟、米迦勒天

使长同盟、法制党、十月十七日同盟、工商党以及和平革新党等。他们力图保持旧的专制制度。这些党派和组织的成员通称黑帮分子。——88、97、135。

  1. 唐·吉诃德精神意思是徒怀善良愿望而行为完全脱离实际。唐·吉

诃德是西班牙作家米·塞万提斯的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他一心要做一个扶危济困、锄暴安良的游侠骑士,但由于把现实中的一切都幻想成骑士小说中的东西,结果干出了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88。

  1. 《<真理报>小报》(《Листок<Правды>》)是布尔什

维克合法日报《真理报》在遭受临时政府迫害时使用过的名称之一,1917 年7 月 6 日(19 日)出了一号,以代替当天应出的《真理报》。——90。

  1. 《新时报》(《НовоеВремя》)是俄国报纸,1868—1917

年在彼得堡出版。出版人多次更换,政治方向也随之改变。1872—1873 年采取进步自由主义的方针。1876—1912 年由反动出版家阿·谢·苏沃林掌握, 成为俄国最没有原则的报纸。1905 年起是黑帮报纸。1917 年二月革命后,完全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革命政策,攻击布尔什维克。1917 年 10 月 26 日(11 月 8 日)被查封。列宁称《新时报》是卖身投靠的报纸的典型。—— 90。

  1. 《现代言论报》(《ЖивоеСлово》)是俄国一种低级趣

味的黑帮报纸(日报),1916 年起在彼得格勒出版,A.M.乌曼斯基任编辑。该报最初称为《新小报》,1917 年 3 月 8 日(21 日)起改称《现代言论报》, 1917 年 8 月起改名《言论报》,后又改为《新言论报》。该报曾对布尔什维克掀起疯狂的诽谤运动。1917 年 10 月被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查封。——90。

  1. 指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之间的三次危机中

的表现。

1917 年 4 月 18 日(5 月 1 日),临时政府外交部长帕·尼·米留可夫照会英、法两盟国政府,保证临时政府将遵守沙皇政府缔结的一切条约,并把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这一照会引起了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的极大愤慨。他们于 4 月 20—21 日(5 月 3—4 日)举行群众性集会和游行示威,抗议临时政府的帝国主义政策。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既没有群众支持,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苏维埃完全能够把政权夺到自己手里而不会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抵抗。但是,苏维埃中的妥协派多数却在这种形势下直接同资产阶级串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把持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表示,只要临时政府对米留可夫照会作出“解释”,苏维埃就保证给它以支持。4 月 21 日晚,彼得格勒苏维埃讨论了临时政府解释照会的公告,宣布“解释令人满意”,“事件已经结束”。随后,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等妥协主义政党的代表于 5 月 5 日参加了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挽救了摇摇欲坠的资产阶级政府。

1917 年 6 月初,为抗议临时政府拖延战争、准备在前线发动进攻以及粮

食匮乏,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自发地上街游行。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决定在 6 月 10 日(23 日)举行有组织的和平游行示威。这一决定引起临时政府以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惊慌。为了阻挠这一游行示威,6 月 9 日(22 日) 晚,由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把持的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在三天内禁止举行任何游行示威的决议。孟什维克领袖伊·格·策列铁里公然诬蔑准备在 6 月 10 日举行的游行示威是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阴谋”,要求解除工人的武装。

在 1917 年的七月危机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把持的全俄中央执行委

员会宣布 7 月 4 日群众游行示威是“布尔什维克的阴谋”,拒绝了群众向它提出的由它夺取全部政权的要求。中央执行委员会还事先知道并同意临时政府派反革命的士官生和哥萨克部队对这次游行示威进行武力镇压。(参看注85)——91。

  1. 俄国临时政府于 1917 年 7 月 12 日(25

    日)在前线恢复死刑。按照沙皇时代战地法庭的样式,军队在师一级建立了“军事革命法庭”,其判决在公布以后立即生效,并必须立即执行。——95。

  2. 联络委员会是 1917 年 3 月 8 日(21

    日)由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把持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建立的,成员有马·伊·斯柯别列夫、尤·米·斯切克洛夫、尼·苏汉诺夫、B.H.菲力波夫斯基和尼·谢·齐赫泽(后又增加维·米·切尔诺夫和伊·格·策列铁里)。联络委员会名义上是要“影响”和“监督”临时政府的活动,但实际上它的作用却是帮助临时政府利用苏维埃的威信来掩饰其反革命政策,并制止群众进行争取政权转

归苏维埃的革命斗争。1917 年 4 月中,联络委员会被取消,其职能由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执行。——100、288。**[94]**指俄国作家伊·安·克雷洛夫的寓言《乌鸦和狐狸》。狐狸看到乌鸦噙着一块乳酪停在树上,就用各种赞美的词句诱骗它唱歌。乌鸦被恭维得忘乎所以,不禁张嘴大叫。乳酪立时从乌鸦嘴里掉了下来,被狐狸叼走。——100。

  1. 埃尔泽鲁姆即埃尔祖鲁姆,是土耳其东部山区的最大城市,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曾被俄国军队占领。

特拉布宗是土耳其东北部的一个城市,黑海东岸的一个港口。——104。

  1. 科尔尼洛夫叛乱是发生在 1917 年 8

    月的一次俄国资产阶级和地主的反革命叛乱。叛乱的头子是俄军最高总司令、沙皇将军拉·格·科尔尼洛夫。叛乱的目的是要消灭革命力量,解散苏维埃,在国内建立反动的军事独裁, 为恢复君主制作准备。立宪民主党在这一反革命阴谋中起了主要作用。临时政府首脑亚·费·克伦斯基是叛乱的同谋者,但是在叛乱发动后,他既害怕科尔尼洛夫在镇压布尔什维克党的同时也镇压小资产阶级政党,也担心人民群众在扫除科尔尼洛夫的同时也把他扫除掉,因此就同科尔尼洛夫断绝了关系,宣布其为反对临时政府的叛乱分子。

叛乱于 8 月 25 日(9 月 7 日)开始。科尔尼洛夫调动第三骑兵军扑向彼得格勒,彼得格勒市内的反革命组织也准备起事。布尔什维克党是反对科尔尼洛夫叛乱的斗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按照列宁的要求,布尔什维克党在反对科尔尼洛夫的同时,并不停止对临时政府及其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仆从的揭露。彼得格勒工人、革命士兵和水兵响应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号召,奋起同叛乱分子斗争,三天内有 15000 名工人参加赤卫队。叛军推进处处受阻, 内部开始瓦解。8 月 31 日(9 月 13 日),叛乱正式宣告平息。在群众压力下, 临时政府被迫下令逮捕科尔尼洛夫及其同伙,交付法庭审判。——107、222、275、312、331、435、630。

  1. 《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

任务)》一书写于 1917 年 8—9 月,1918 年 5 月在彼得格勒出版。在此以前,

1917 年 12 月 17 日(30 日),《真理报》发表了它的序言和第 1 章的头两节。

为了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态度问题的著作,列宁于 1916 年秋和

1917 年初在苏黎世精心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并把收集到的材

料汇集成了一本笔记,取名为《马克思主义论国家》(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31 卷第 130—222 页)。因笔记本封面为蓝色,通称“蓝皮笔记”。1917

年 4 月列宁从瑞士回到俄国后,由于忙于革命实际活动,不能立即进行国家问题的著述,但也没有把这一计划完全搁置一边。1917 年 6 月,他曾拟了一张研究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态度问题的书单,并了解过彼得格勒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制度。1917 年七月事变后,列宁匿居在拉兹利夫,才得以着手写作《国家与革命》一书。为此他请人把“蓝皮笔记”送到拉兹利夫,后又请人送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德文版和俄文版)等。8 月上旬到芬兰的赫尔辛福斯后,他继续专心写作。按原定计划,本书共 7 章。列宁写完了前 6 章,拟了第 7 章《1905 年和 1917

年俄国革命的经验》的详细提纲和《结束语》的提纲(同上,第 230—231

页和第 241—242 页)。列宁曾写信告诉出版者,如果第 7 章完稿太晚,或者

分量过大,那就有必要把前 6 章单独出版,作为第 1 分册。本书最初就是作

为第 1 分册出版的。

在本书手稿的第 1 页上,为了应付临时政府的检查,作者署了一个从未

用过的笔名:弗·弗·伊万诺夫斯基。但是这本书到 1918 年才出版,因此也就没有使用这个笔名而用了大家都知道的笔名:弗·伊林(尼·列宁)。1919 年本书再版时,列宁在第 2 章中加了《1852 年马克思对问题的提法》一节。

——109。

  1. 乔·威·弗·黑格尔在他的《法哲学原理》的结尾部分阐述了国家

的理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这一理论的详细分析和批判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245—404 页)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15 页)。——113。

  1. 氏族组织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是基本的社会经济单

位,由有血缘关系的亲族组成,内部严禁通婚。若干氏族为一个部落,若干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在氏族组织中,人们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生产资料公有,集体从事生产,产品平均分配,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氏族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初为母权制,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逐步过渡到父权制。氏族组织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解体。关于氏族组织,可参看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5 卷第 328—571 页)和恩格斯的《家庭、私

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1—175 页)。

克兰是克尔特民族(主要是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对氏族的称呼。——115。

  1. 指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第 4 节)、恩格斯的《反杜林论》

以及恩格斯 1875 年 3 月 18—28 日给奥·倍倍尔的信(参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9—25、320 和 26—33 页)。——126。

  1. 三十年战争指 1618—1648

    年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欧洲国际性战争。这场战争起因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矛盾以及欧洲各国的政治冲突和领土争夺。参加战争的一方是哈布斯堡同盟,包括奥地利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它们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另一方是反哈布斯堡联盟,包括德意志新教诸侯、法国、瑞典、丹麦,它们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战争从捷克起义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开始,几经反复,以哈布斯堡同盟失败告终。根据 1648 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瑞典、法国等得到了德意志大片土地和巨额赔款。经过这场战争,德意志遭到严重破坏, 在政治上更加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126、754。

  2. 哥达纲领即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这个纲领是在德国两个社会

党——爱森纳赫派(1869 年成立的社会民主工党)和拉萨尔派(1863 年成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于 1875 年 5 月在哥达举行的合并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哥达纲领比爱森纳赫派的纲领倒退了一步,可是爱森纳赫派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合并、向拉萨尔派作了无原则的妥协和让步的产物。纲领宣布党的目的是解放工人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回避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并写进了一系列拉萨尔主义的论点,如所谓“铁的工资规律”,所谓对无产阶级说来其他一切阶级都是反动的一帮,工人阶级只有通过普选权和由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应当用一切合法手段建立所谓“自由国家”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哥达纲领的草案作了

彻底的批判(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25 页),但是他们的意

见没有被认真考虑。哥达纲领于 1891 年被爱尔福特纲领代替。——128。

  1. 列宁在写《国家与革命》时还不知道马克思在 1871

    年以前已经有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他在《马克思主义论国家》这本笔记中曾写道: “查对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71 年以前是否说到过‘无产阶级专政’?

似乎没有!”(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31 卷第 149 页)在《国家与革命》

出版以后,列宁才看到了马克思 1852 年 3 月 5 日给约·魏德迈的信。

《国家与革命》再版时,列宁作了相应的补充。——130。

  1. 出典于圣经《旧约全书·创世记》第 25 章。故事说,一天,雅各

    熬红豆汤,其兄以扫打猎回来,累得昏了,求雅各给他汤喝。雅各说,须把你的长子名分让给我。以扫就起了誓,出卖了自己的长子权。这个典故常被用来比喻因小失大。——132。

  2. 涤罪所亦译炼狱,按天主教教义,是生前有一般罪愆的灵魂在升入

天堂以前接受惩戒、洗刷罪过的地方。通过涤罪所是经历艰苦磨难的譬喻。

——132、296。

  1. “掘得好,老田鼠!”出自英国作家威·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

特》第 1 幕第 5 场。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使用善于掘土的老田鼠这一形象来比喻为新社会开路的革命。——133。

  1. 《新时代》杂志(《Die

    NeueZeit》)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1883—1923 年在斯图加特出版。1890 年 10 月前为月刊,后改为周刊。1917 年 10 月以前编辑为卡·考茨基,以后为亨·库诺。1885—1895 年间, 杂志发表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文章。恩格斯经常关心编辑部的工作,并不时帮助它纠正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为杂志撰过稿的有威·李卜克内西、保·拉法格、格·瓦·普列汉诺夫、罗·卢森堡、弗·梅林等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新时代》杂志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俄国 1905—1907 年革命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随着考茨基转到机会主义立场,1910 年以后,《新时代》杂志成了中派分子的刊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持中派立场,实际上支持社会沙文主义者。——138。

  2.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有多种多样形式的论点,列宁最早是在 1916 年

    写的《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见本版选集第2 卷第 732—784 页)一文中提出来的。但这篇文章直到 1924 年才在杂志上

公开发表。列宁在 1919 年写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和 1923 年写的《论我国革命》(同上,第 4 卷第 59—69、775—778 页)中也都涉及了这一问题。——140。

  1. 指格·瓦·普列汉诺夫在《我们的处境》和《再论我们的处境(致

X 同志的信)》两篇文章(载于 1905 年 11、12 月《社会民主党人日志》第 3、4 期)中发表的意见。——141。

  1. 指 1871 年 4 月 12 日马克思给路·库格曼的信(见《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 4 卷第 392—393 页)。——141。

  1. 指 1910 年的葡萄牙资产阶级革命。1910 年 10 月 4

    日,葡萄牙共和派在陆海军部队支持下举行起义,迫使国王逃亡英国。5 日,宣布成立共和国,组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实行了某些民主改革,但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解决,赋税和高利贷盘剥没有减轻。这次革命是一次极不彻底的

资产阶级革命。——144。

  1. 指 1908—1909 年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史称青年土耳其革命。

1908 年 7 月,驻马其顿的军队在青年土耳其党人的领导下发动了革命。他们

提出恢复 1876 年宪法的口号,希望把封建神权的奥斯曼帝国变成资产阶级的立宪君主国。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尔-哈米德二世被迫签署了召开议会的诏书。1909 年 4 月,忠于苏丹的军队发动了叛乱。叛乱被击败后,议会废黜了阿卜杜尔-哈米德二世,选举马赫穆德五世为苏丹,青年土耳其党人组织了新政府。新政府同封建势力、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他们利益的代表者。这次革命没有发动也不敢发动广大群众,是一次极不彻底的资产阶级上层的革命。——144。

  1. 参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72 页。——145。

  2. 赫罗斯特拉特是公元前 4 世纪希腊人。据传说,他为了扬名于世,

在公元前 356 年纵火焚毁了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以弗所城阿尔蒂米斯神殿。后来,赫罗斯特拉特的名字成了不择手段追求名声的人的通称。—— 155。

  1. 吉伦特派是 18

    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个政治集团,代表共和派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主要是外省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它的许多领导人是立法议会和国民公会中的吉伦特省代表,所以后世历史学家给它取了这个名称。吉伦特派主张各省自治,成立联邦。——158。

  2. 蒲鲁东主义是以法国无政府主义者皮·约·蒲鲁东为代表的小资产

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蒲鲁东主义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批判资本主义所有制,把小商品主产和交换理想化,幻想使小资产阶级私有制永世长存。它主张建立“人民银行”和“交换银行”,认为它们能帮助工人购置生产资料,使之成为手工业者,并能保证他们“公平地”销售自己的产品。蒲鲁东主义反对任何国家和政府,否定任何权威和法律,宣扬阶级调和,反对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这部著作中, 对蒲鲁东主义作了彻底的批判。列宁称蒲鲁东主义为不能领会工人阶级观点的市侩和庸人的痴想。蒲鲁东主义思想被资产阶级的理论家们广泛地利用来鼓吹阶级调和。——162。

  1. 指马克思的《政治冷淡主义》和恩格斯的《论权威》这两篇文章(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555—560、551—554 页)。——163。

  1. 指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第 71

—198 页)。——168。

  1. 爱尔福特纲领指 1891 年 10 月举行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爱尔福特代表

大会通过的党纲。它取代了 1875 年的哥达纲领。爱尔福特纲领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和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代替的学说为基础,强调工人阶级必须进行政治斗争,指出了党作为这一斗争的领导者的作用。它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它的通过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对拉萨尔主义等小资产阶级思潮的胜利。但是爱尔福特纲领也有一些重大缺点,主要是避而不谈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恩格斯对该党执行委员会制定的纲领草案提出了批评意见(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第 263—280 页)。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是以《新时代》杂志编辑部的草案为基础的。——170。

  1. 反社会党人法即《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是德国

俾斯麦政府从 1878 年 10 月起实行的镇压工人运动的反动法令。这个法令规定取缔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一切进步工人组织,封闭工人刊物,没收社会主义书报,并可不经法律手续把革命者逮捕和驱逐出境。在反社会党人法实施期间,有 1000 多种书刊被查禁,300 多个工人组织被解散,2000 多人被监禁和驱逐。在工人运动压力下,反社会党人法于 1890 年 10 月被废除。——172、342。

  1. 列宁谈到伊·格·策列铁里在 1917 年 6 月 11 日(24

    日)的演说中声言要解除工人武装的问题时,曾不止一次地拿法国将军路·欧·卡芬雅克的行为来对比。关于这个问题,可参看《现在和“将来出现”卡芬雅克分子的阶级根源是什么?》一文(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30 卷第 314—317 页)。

——178。

**[122]**1917 年 6 月 11 日(24 日),俄国临时政府部长、孟什维克伊·格·策 列铁里在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主席团、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农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和代表大会各党团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诬蔑布尔什维克准备在 1917 年 6 月 10 日举行的游行示威是企图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夺取政权的阴谋”。策列铁里声称要解除工人的武装,说什么“对于那些不善于恰当掌握手中武器的革命者,要从他们手中把武器夺走。必须解除布尔什维克的武装。不能让他们迄今拥有的过多的技术兵器留在他们手里。不能让机关枪和武器留在他们手里”。——178、533。

  1. 与教会分离的运动,又称退出教会的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

德国发生的群众性的反教会运动。1914 年 1 月,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

《新时代》杂志发表了修正主义者保尔·格雷的《与教会分离运动和社会民主党》一文,开始就党对待反教会运动的态度问题展开讨论。格雷断言党应当对这一运动取中立态度,应当禁止党员以党的名义进行反宗教和反教会的宣传。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著名活动家们在讨论过程中始终没有批判格雷的错误。——179。

  1. 这里说的是 1917 年下半年的纸币。俄国的纸卢布在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贬值得很厉害。——180。

  2. 拉萨尔派是全德工人联合会的成员,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斐·拉萨尔的拥护者。全德工人联合会在 1863 年于莱比锡召开的全德工人代表大会上成立,拉萨尔是它的第一任主席。他为联合会制订了纲领和策略基础,规定争取普选权和建立由国家帮助的工人生产合作社为联合会的政治纲领和经济纲领。在实践活动中,拉萨尔派支持奥·俾斯麦的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政策。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尖锐地批判拉萨尔主义的理论、策略和组织原则,指出它是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派别。1875 年,拉萨尔派同爱森纳赫派合并成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183。

**[126]**指 1903 年 7 月 17 日(30 日)—8 月 10 日(23 日)举行的俄国社

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先在布鲁塞尔开了 13 次会议,后因受警察迫害迁移到伦敦继续进行。这次代表大会是《火星报》筹备的。大会一致批准了《火星报》编辑部拟定的党纲(一票弃权),并基本批准了列宁拟定的党章,但是在党章第一条这个有关党员资格的重要问题上,却以微弱多数通

过了尔·马尔托夫的机会主义条文。以列宁为首的坚定的火星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温和的”火星派发生了分裂。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时,由于崩得和经济派分子退出了大会,列宁派获得了多数票,从此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多数派),机会主义分子获得了少数票,从此被称为孟什维克(少数派)。这次代表大会对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列宁曾经指出,布尔什维主义是从 1903 年起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派别和一个政党而存在的。——184。

  1. “七月事变”后,布尔什维克被加上了“力图占领城市”、“强奸”

苏维埃意志、“侵犯苏维埃的权力”等等罪名。反革命势力炮制了所谓列宁和德国总参谋部有联系的案件,指控列宁是德国间谍。7 月 6 日(19 日), 临时政府发出逮捕列宁的命令。与此同时,《真理报》编辑部和印刷厂以及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办公处所被捣毁。7 月 22 日(8 月 4 日)的报纸登载消息说,将以叛国和组织武装暴动的罪名审讯列宁和其他几位布尔什维克。列宁从 7 月 5 日(18 日)起被迫转入地下。——184、275。

  1. 夏洛克是英国作家威·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

一个残忍冷酷的高利贷者。他曾根据借约提供的权利,要求从没有如期还债的商人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198、608。

  1. 指 19 世纪俄国民主主义作家尼·格·波米亚洛夫斯基于 1862—1863

    年所写的《神学校特写》。——198、539。

  2. 学理主义者指盲目地拘守某种学理,崇尚空谈,脱离实际的人,意

思同“教条主义者”相近。——205。

  1. 第一国际海牙代表大会(即国际工人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于 1872

年 9 月 2—7 日举行。出席大会的有 15 个全国性组织的 65 名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是在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激烈斗争的形势下召开的。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关于总委员会的权力和关于无产阶级的政治活动这两个问题。大会通过了关于扩大总委员会的权力、关于总委员会会址迁往纽约、关于巴枯宁派秘密组织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的活动等问题的决议。这些决议大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代表大会就无产阶级的政治活动这个问题通过的决议指出,无产阶级的伟大任务就是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应当组织政党,以保证社会革命的胜利和达到消灭阶级的最终目的。大会从理论上、组织上揭露和清算了巴枯宁派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破坏国际工人运动的种种活动,并把该派首领米·亚·巴枯宁和詹·吉约姆开除出国际。海牙代表大会的决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对无政府主义者的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胜利,为后来建立各国工人阶级独立的政党奠定了基础。——205。

  1. 《曙光》杂志(《Заря》)是俄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政治刊物,

由《火星报》编辑部编辑,1901—1902 年在斯图加特出版,共出了 4 期(第2、3 期为合刊)。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民粹主义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经济主义、伯恩施坦主义等机会主义错误思潮。杂志第 1 期曾刊登格·瓦·普列汉诺夫的《略论最近一次巴黎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一文,批评了卡·考茨基在第二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决议案。——206。

  1. 指第二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第二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于 1900 年 9 月 23—27 日在巴黎举行。出席大

会的有参加第二国际的各国社会党的代表 791 名。俄国代表团由 24 名代表组

成,在大会上分裂为以波·尼·克里切夫斯基为首的多数派和以格·瓦·普列汉诺夫为首的少数派。代表大会注意的中心问题,是与 1899 年法国社会党人亚·艾·米勒兰加入资产阶级的瓦尔德克-卢梭政府这一事件有关的“夺取公共权力和同资产阶级政党联盟”的问题。大会就这一问题通过了卡·考茨基提出的决议案,其中说:“个别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不能认为是夺取政权的正常的开端,而只能认为是迫不得已采取的暂时性的特殊手段。” 俄国代表团多数派投票赞成考茨基的这个含糊其词的“橡皮性”决议案,少数派支持茹·盖得提出的谴责米勒兰主义的决议案。代表大会还通过了建立由各国社会党代表组成的社会党国际局和在布鲁塞尔设立国际局书记处的决议。——206。

  1. 伯恩施坦主义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爱·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体

系,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1899 年)一书是伯恩施坦主义的全面阐述。伯恩施坦主义在哲学上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庸俗进化论和诡辩论代替革命的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上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竭力掩盖帝国主义的矛盾,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政治上鼓吹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传播改良主义和机会主义思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伯恩施坦主义得到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和第二国际其他一些政党的支持。在俄国,追随伯恩施坦主义的有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经济派等。——207。

  1. 指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提出的观点(见《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690—691 页)。——208。

  1. 指 1872 年 6 月 24 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1872 年德

文版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28—229 页)。——209。

  1. 卡·考茨基的小册子《取得政权的道路(关于长入革命的政论)》

的俄译本是 1918 年出版的。——211。

  1. 这句话出自《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见《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 1 卷第 390 页)。《告同盟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 1850 年 3 月底写的,1885 年恩格斯把它作为附录发表在马克思的《揭露科隆共产党人案件》一书中。——214。

  1. 指悉·维伯和比·维伯的著作《产业民主》(德文版和俄文版的书

名译为《英国工联主义的理论和实践》)。——217。

  1. 《社会主义月刊》派是围绕《社会主义月刊》杂志而形成的集团。

《社会主义月刊》(《Sozialistische Monatshefte》)是德国机会主义者的主要刊物,也是国际修正主义者的刊物之一,1897—1933 年在柏林出版。编辑和出版者为右翼社会民主党人约·布洛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持社会沙文主义立场。——219。

  1. 饶勒斯派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国社会主义运动中以让·饶勒斯为首的右翼改良派。饶勒斯派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持修正态度,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不会通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取得,这一胜利将是民主主义思想繁荣的结果。他们还赞同蒲鲁东主义关于合作社的主张,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合作社的发展有助于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在米勒兰事件上,饶勒斯派竭力为亚·艾·米勒兰参加资产阶级内阁的背叛行为辩护。1902

年,饶勒斯派成立了改良主义的法国社会党。1905 年该党和盖得派的法兰西社会党合并成统一的法国社会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社会党领导中占优势的饶勒斯派采取了社会沙文主义立场,公开支持帝国主义战争。——219。

  1. 指意大利社会党。

意大利社会党于 1892 年 8 月在热那亚代表大会上成立,最初叫意大利劳动党,1893 年改称意大利劳动社会党,1895 年开始称意大利社会党。从该党成立起,党内的革命派就同机会主义派进行着尖锐的思想斗争。1912 年在艾米利亚雷焦代表大会上,改良主义分子伊·博诺米、莱·比索拉蒂等被开除出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 1915 年 5 月意大利参战,意大利社会党一直反对战争,提出了“反对战争,赞成中立!”的口号。1914 年 12 月,拥护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政策、主张战争的叛徒集团(贝·墨索里尼等)被开除出党。意大利社会党人曾于 1914 年同瑞士社会党人一起在卢加诺召开了联合代表会议,并积极参加了齐美尔瓦尔德(1915 年)和昆塔尔(1916 年)国际社会党代表会议。但是,意大利社会党基本上采取中派立场。1916 年底意大利社会党在党内改良派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和平主义的道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意大利社会党积极支持保卫苏维埃俄国的运动,1919 年宣布参加共产国际。1921 年 1 月 15—21 日在里窝那举行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

处于多数地位的中派拒绝同改良派决裂,拒绝完全承认加入共产国际的 21

项条件;该党左翼代表于 21 日退出代表大会并建立了意大利共产党。—— 219。

  1. 指全俄民主会议。

全俄民主会议是根据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把持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决议召开的,1917 年 9 月 14

—22 日(9 月 27 日—10 月 5 日)在彼得格勒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苏维埃、

工会、陆海军组织、合作社和民族机关等方面的代表共 1582 人。这次会议是为解决政权问题而召开的。在科尔尼洛夫叛乱被粉碎以后,妥协主义政党领导人失去了在苏维埃中的多数地位,他们便伪造民主会议,企图以此代替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建立新的联合临时政府,使政权继续留在资产阶级手里。他们竭力压缩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名额,而扩大各小资产阶级组织和资产阶级组织的代表名额,从而使自己在会上占了多数。例如城市自治机关在会上有 300 名代表,地方自治机关有 200 名代表,孟什维

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控制的合作社有 120 名代表,而代表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工

兵代表苏维埃只有 230 名代表。他们力图把国家纳入资产阶级议会制的轨道,阻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9 月 20 日(10 月 3 日), 民主会议主席团通过了成立常设机关——预备议会以履行民主会议职能的决定。这是企图造成俄国已经建立了议会制度的假象。而根据临时政府批准的条例,预备议会仅仅是它的谘询机关。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根据列宁的建议, 不顾列·波·加米涅夫、阿·伊·李可夫等人的反对,作出了退出预备议会的决定,并在 10 月 7 日(20 日)预备议会开幕那天宣布退出。预备议会于

10 月 25 日(11 月 7 日)被赤卫队解散。——223、236、277、289、629。

  1. 《全俄农民代表苏维埃消息报》(《ИзвестияВсеро

ссийскогоСоветаКрестьянскихДепута тов》)是全俄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正式机关报(日报),1917 年 5 月 9 日

(22 日)—1918 年 1 月在彼得格勒出版,编辑为瑙·雅·贝霍夫斯基。该报代表社会革命党右翼的观点,敌视十月革命。因进行反革命宣传被苏维埃政权查封。——227、349。

  1. 《言语报》(《Речь》)是俄国立宪民主党的中央机关报(日

报),1906 年 2 月 23 日(3 月 8 日)起在彼得堡出版,实际编辑是帕·尼·米留可夫和约·弗·盖森。积极参加该报工作的有马·莫·维纳维尔、帕·德·多尔戈鲁科夫、彼·伯·司徒卢威等。1917 年二月革命后,该报积极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反对布尔什维克。1917 年 10 月 26 日(11

月 8 日)被查封。后曾改用《我们的言语报》、《自由言语报》、《时代报》、

《新言语报》和《我们时代报》等名称继续出版,1918 年 8 月最终被查封。

——229、259、282、373、814。

  1. 《俄罗斯言论报》(《РусскоеСлово》)是俄国报纸

(日报),1895 年起在莫斯科出版(第 1 号为试刊号,于 1894 年出版)。出版人是伊·德·瑟京,撰稿人有弗·米·多罗舍维奇(1902 年起实际上为该报编辑)、亚·瓦·阿姆菲捷阿特罗夫、彼·德·博博雷金、弗·阿·吉利亚罗夫斯基、瓦·伊·涅米罗维奇-丹琴科等。该报表面上是无党派报纸, 实际上持资产阶级自由派立场。二月革命后完全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曾拥护科尔尼洛夫叛乱,是一家公开的反革命报纸。1917 年十月革命后不久被查封,其印刷厂被没收。1918 年 1 月起,该报曾一度以《新言论报》和《我们的言论报》的名称出版。1918 年 7 月最终被查封。——230。

  1.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这篇著作在印成小册子以前,它的最后

两章《消除经济破坏和战争问题》、《革命民主派和革命无产阶级》曾发表于 1917 年 10 月 1 日(14 日)《工人之路报》第 25 号。——232。

  1. 基特·基特奇(季特·季特奇·勃鲁斯科夫)是俄国剧作家亚·尼·奥

斯特罗夫斯基的喜剧《无端遭祸》中的一个专横霸道、贪婪成性的富商,这里用作工商界大亨的代称。——236、299。

  1. 《日报》(《День》)是俄国自由派资产阶级的报纸(日报),

1912 年在彼得堡创刊。孟什维克取消派参加了该报的工作。该报站在自由派和孟什维克立场上批评沙皇制度和资产阶级地主政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持护国主义立场。从 1917 年 5 月 30 日起,成为孟什维克的机关报,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对布尔什维克。1917 年 10 月 26 日(11 月 8 日)被查封。——241、325。

  1. 卡德里尔舞是一种有四人参加、分为两对的民间舞蹈,在欧洲颇为

流行。——251。

  1. 《自由生活报》(《Свободная Жизнь》)即《新生活报》(见注 76)。1917

    年 9 月 2—8 日(15—21 日)《新生活报》被临时政府封闭期间,曾用这个名称继续出版。——259。

  2. 《交易所小报》(《Биржёвка》)是俄国资产阶级温和自

由派报纸《交易所新闻》的别称。该报于 1880 年在彼得堡创刊,起初每周出

两次,后来出四次,从 1885 年起改为日刊,1902 年 11 月起每天出两次。这个报纸的特点是看风使舵,趋炎附势,没有原则。1905 年该报成为立宪民主党人的报纸,曾改用《自由人民报》和《人民自由报》的名称。从 1906 年起, 它表面上是无党派的报纸,实际上继续代表资产阶级利益。1917 年二月革命

后,它恶毒攻击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1917 年 10 月底因进行反苏维埃宣传被查封。——259。

  1. “我们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句话据说出自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路

易十五在位时横征暴敛,榨取全国钱财来维持宫廷奢侈生活,根本不顾人民死活,曾说他这一辈子已经足够,死后管它洪水滔天。——263。

**[154]**18 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下层资产阶级的利益的雅各宾派(山岳派),是雅各宾俱乐部的成员,1793—1794 年实行了雅各宾专政, 颁布了一系列废除封建所有制、镇压反革命活动和击退外国武装干涉的法令。——269。

  1. 指布尔什维克提出的政治决议案首次在两个首都的苏维埃中获得

通过。1917 年 8 月 31 日(9 月 13 日),彼得格勒苏维埃全体会议以 279 票赞成、115 票反对、50 票弃权通过了布尔什维克党团提出的决议案。决议案坚决否定同资产阶级妥协的政策,号召将全部政权转交给苏维埃,并提出了在国内进行革命改造的纲领。几天后,9 月 5 日(18 日),莫斯科苏维埃也以 355 票的多数通过了类似的决议案。9 月 25 日(10 月 8 日),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进行改选,苏维埃选出的主席团基本上由布尔什维克组成。列·达·托洛茨基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取代了孟什维克尼·谢·齐赫泽。同时,维·巴·诺根当选为莫斯科苏维埃主席,取代了孟什维克列·米·欣丘克。——272、275、331。

  1. 《马克思主义和起义》是列宁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的信。1917

年 9 月 15 日(28 日),党中央委员会会议讨论了这封信,决定于最近期间召开会议来讨论策略问题。列·波·加米涅夫提出了下述决议案:“中央讨论了列宁的信,不接受信中提出的实际建议,号召所有组织只遵循中央的指示,并重申中央认为目前任何上街的行动都是完全不能容许的。中央同时要求列宁同志专门写一本小册子,详细分析他在信中提出的对目前形势的估计问题和党的政策问题。”决议案被会议否决。——274。

  1. 亚历山大剧院是 1917 年 9 月全俄民主会议会址。

彼得罗巴甫洛夫卡,即彼得保罗要塞,位于彼得格勒市中心,隔涅瓦河与冬宫相望,拥有一个大军火库,是彼得格勒的战略要地。沙皇时代是政治犯监狱。——279。

  1. “野蛮师”是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组建的高加索土著骑

兵师的绰号。该师由北高加索的山地居民组成,辖 6 个冠以民族名称的骑兵团以及若干附属单位,军官中既有当地的资产阶级分子和封建主,也有俄罗斯人,主要是近卫军军官。二月革命后,该师由沙俄将军德·巴·巴格拉季昂任师长。拉·格·科尔尼洛夫将军于 1917 年 8 月举行反革命叛乱时,利用这个师广大士兵缺乏政治觉悟,把它作为反革命的支柱。布尔什维克派遣山地民族代表前往该师进行工作,挫败了科尔尼洛夫的这一阴谋。——279。

  1. 《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一文是在维堡写的,十月武装

起义前夕出版过单行本。——281。

**[160]**1917 年 6 月 4 日(17 日),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 会的会议上,临时政府部长、孟什维克伊·格·策列铁里在发言中说:“现在俄国没有一个政党会说:你们把政权交给我们,你们走开吧,我们将取而代之。俄国没有这样的政党。”列宁当即在席位上代表布尔什维克党反驳说:

“有的!”接着又在自己发言时讲到这个问题,宣布布尔什维克党随时都“准备掌握全部政权”(见本卷第 77 页)。——282。

  1. 新生活派是在《新生活报》周围形成的孟什维克国际主义者集团。

参见注 76。——284、376、483、553、769、814。

  1. 引自尼·阿·涅克拉索夫的诗《温良的诗人是幸福的》(见《涅克

拉索夫作品集》1950 年俄文版第 18 页)。——287。

  1. 预备议会是根据全俄民主会议主席团 1917 年 9 月 20 日(10 月 3

    日)的决定,由参加会议各集团分别派出名额为其人数 15%的代表组成的常设机关。参见注 143。——288、363。

  2. 通体漂亮的太太是俄国作家尼·瓦·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中一

个以制造流言、搬弄是非为能事的女人,见于该书第 1 部第 9 章。——288。

  1. 布里根杜马是俄国沙皇政府计划在 1906 年 1

    月中旬前召开的谘议性国家杜马。召开国家杜马的法令和国家杜马选举条例由以内务大臣亚·格·布里根任主席的特别委员会拟定,于 1905 年 8 月 6 日(19 日)和沙皇有关设立国家杜马的诏书一起公布。按照以上法令和条例,只有地主、资本家和农民户主有选举权,多数居民,包括工人、贫苦农民、雇农、民主主义知识分子、许多被压迫民族、妇女、军人、学生等被剥夺了选举权。杜马只能作为沙皇属下的谘议性机构讨论某些问题,无权通过任何法律。布尔什维克号召工人和农民积极抵制布里根杜马。1905 年十月全俄政治罢工迫使沙皇颁布 10 月 17 日宣言,保证召开立法杜马。布里根杜马没有召开就被革命风暴扫除了。——289。

  2. 《工人之路报》(《РабочийПуть》)是俄国布尔什维

克党的中央机关报(日报),1917 年 9 月 3 日—10 月 26 日(9 月 16 日—11

月 8 日)在彼得格勒出版,以代替被临时政府查封的《真理报》。该报共出

了 46 号。从 10 月 27 日(11 月 9 日)起,《真理报》用本名继续出版。—

—290、334。

  1. 《劳动旗帜报》(《ЗнамяТруда》)是俄国社会革命党

的政治和文学报纸(日报),1917 年 8 月 23 日(9 月 5 日)起在彼得格勒出版。担任该报编辑的有 B.B.伊万诺夫-拉祖姆尼克、波·达·卡姆柯夫和玛·亚·斯皮里多诺娃等。该报起初是社会革命党彼得格勒委员会机关报, 1917 年 11 月 1 日(14 日)第 59 号起成为社会革命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和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左派社会革命党党团机关报,1917 年12 月 28 日(1918 年 1 月 10 日)第 105 号起成为左派社会革命党中央机关报。

1918 年 3 月 15 日迁往莫斯科。1918 年 7 月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发动叛乱后被查封。——290、533。

  1. 合作社派指合作社工作者。在俄国,合作社运动始于 19 世纪 60 年

代。到 1917 年 1 月,俄国有各种类型的合作社 63000 个,社员 2400 万人。

1917 年二月革命后,合作社派的领袖们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 年 3 月 25—28 日(4 月 7—10 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全俄合作社代表大会表示赞同临时政府的政策。1917 年 9 月,资产阶级合作社派参加了全俄民主会议的工作。十月革命后,合作社派的领袖们敌视苏维埃政权,拒绝同苏维埃政权合作,遭到了中、下层合作社人员的反对。在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下,革命前的小资产阶级合作社逐步转变为广大劳动群众参加的社会主义的合作社。——

291。

  1. 《人民意志报》(《ВоляНарода》)是俄国社会革命党

右翼的机关报(日报),1917 年 4 月 29 日起在彼得格勒出版。参加编辑工作的有皮·亚·索罗金、叶·康·布列什柯-布列什柯夫斯卡娅等。1917 年11 月被查封后,曾以《意志报》、《自由的意志报》、《人民的意志报》、

《国家意志报》、《独立意志报》等名称出版。1918 年 2 月最终被查封。—

—292。

  1. 孟什维克国际主义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孟什维克党

内持不彻底国际主义立场的人数不多的一翼,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尔·马尔托夫、尤·拉林、亚·马尔丁诺夫等,1917 年 4—6 月出版过《国际》杂志

(月刊)。孟什维克国际主义派采取中派立场,既批评俄国的社会沙文主义者,又不敢在组织上与其决裂,同时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关于战争、和平与革命问题的列宁主义策略的基本原理。布尔什维克几次试图把国际主义者联合起来对社会沙文主义者采取共同行动。列宁于 1915 年 2 月在给《我们的言论报》编辑部的复信中,曾经提出关于把国际主义者的力量联合起来并同社会沙文主义者决裂的宣言草案(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47 卷第 80—83 页), 但是孟什维克国际主义派不肯同社会沙文主义者坚决决裂。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格勒市代表会议和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以及在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都曾提出同国际主义者联合的问题。由于孟什维克国际主义派的首领马尔托夫和阿斯特罗夫提出了许多不能接受的条件,致使联合未能实现。但有些孟什维克国际主义者(尤·拉林等)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孟什维克国际主义派的一部分人流亡国外,转入公开反对苏维埃政权的阵营,这个集团的个别代表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并参加了苏维埃机关的工作。——295。

  1. 色当是法国东北部的一个城市。1870 年 9 月 1—2 日,在这里进行

    了普法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交战。交战以法国帕·莫·麦克马洪元帅指挥的沙隆集团军被击溃和投降、随军督战的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被俘而结束。—— 299。

  2. 国民公会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和执行机关,存在于

1792 年 9 月 21 日—1795 年 10 月 26 日。在雅各宾派执政时期(1793 年 6 月

2 日—1794 年 7 月 27 日),国民公会是雅各宾专政的最高机关。这一专政完成了革命的最重要的任务,如组织全国力量战胜反革命,清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通过 1793 年民主宪法等。——301、780。

  1. 套中人是俄国作家安·巴·契诃夫的同名小说的主人公别利科夫的

绰号,是因循守旧、害怕变革的典型。——310、531、547、554、564、674。

  1. 旺代是法国西部的一个省。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93 年 3

    月这里爆发了反对法兰西共和国的反革命叛乱。大多数叛乱者是受反革命教士和贵族唆使的当地农民。——315、329。

  2. “我们把这一切都改了!”是法国作家让·巴·莫里哀的喜剧《打

出来的医生》中的一句台词。剧中,一个樵夫冒充医生给财主女儿治病,竟把心脏和肝脏的位置说颠倒了。在事情败露之后,他又说什么“以前确是心在左面,肝在右面,不过我们把这一切都改了”。——323。

  1. 莫尔恰林是俄国作家亚·谢·格里鲍耶陀夫的喜剧《智慧的痛苦》

中的主人公,他热中于功名利禄,一心依附权贵,为了得到赏识和提拔,在上司面前总是唯唯诺诺,寡言少语。他夸耀自己有两种长处:“温和和谨慎”。

——323。

  1. 指 1917 年 8 月 24 日(9 月 6 日)《人民事业报》第 135 号上的文

    章《中央杜马的选举》。——325。

  2. 这里所说的材料,见 1917 年 8 月 24 日《日报》第 144

    号的文章《选举总结》。——325。

**[179]**2 月 28 日(3 月 13 日)指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9 月 30 日(10

月 13 日)是临时政府最初规定的召开立宪会议的日期,这个日期后来被它改

为 11 月 28 日(12 月 11 日)。——327。

  1. 这句话出自《新生活报》上刊登的俄国孟什维克尼·苏汉诺夫的《雷

声又响了》一文。

斯莫尔尼学校即斯莫尔尼宫。1917 年 8 月 4 日(17 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彼得格勒苏维埃从塔夫利达宫迁到这里。它的一个房间是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布尔什维克党团办公处。1917 年 10 月成立的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也设在此地。列宁在这里领导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27。

  1. 俄国北方区域苏维埃代表大会原定于 1917 年 10 月 8 日(21

    日)在芬兰赫尔辛福斯召开。10 月 5 日(18 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决定将这次会议延期至 10 月 10 日(23 日)并改在彼得格勒召开。代表

大会于 10 月 11—13 日(24—26 日)在斯莫尔尼宫举行。出席代表大会的有彼得格勒、莫斯科、诺夫哥罗德、旧鲁萨、博罗维奇、雷瓦尔、尤里耶夫、阿尔汉格尔斯克、喀琅施塔得、加契纳、皇村、谢斯特罗列茨克、维堡、赫尔辛福斯等地苏维埃的代表,共 94 人,其中布尔什维克有 51 人。由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把持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称这次代表大会只是某些苏维埃的非正式会议,孟什维克党团示威性地退出了代表大会。代表大会的议程是:各地的报告;目前形势;土地问题;国内的军事政治形势;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立宪会议;组织问题。列宁很重视这次代表大会。10 月 8 日(21 日),他写了《给参加北方区域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布尔什维克同志的信》(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32 卷第 376—382 页)。布尔什维克党

团于 10 月 11 日(24 日)讨论了这封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的决议强调:只有立即把全部政权交给中央和各地苏维埃,才能拯救国家和革命。代表大会通过对农民的号召书,要求他们支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代表大会选出了由 17 人组成的北方区域委员会,其中 11 人是布尔什维克,6 人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这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在组织和动员一切力量夺取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328、331。

  1. 这里选收了列宁有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 1917 年

10 月 10 日(23 日)会议的一件文献。

1917 年 10 月 10 日(23 日)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会议是七月事变以后列宁参加的第一次党中央会议。会议秘密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格·叶·季诺维也夫、列·波·加米涅夫、列·达·托洛茨基、斯大林、雅·米·斯维尔德洛夫、莫·索·乌里茨基、费·埃·捷尔任斯基、亚·米·柯伦泰、安·谢·布勃诺夫、格·雅·索柯里尼柯夫、阿·洛莫夫(奥波科夫)。

候补中央委员瓦·尼·雅柯夫列娃作记录。会议由斯维尔德洛夫主持。会议的议程是:罗马尼亚战线;立陶宛人;明斯克和北方战线;目前形势;区域代表大会;撤出军队。列宁作了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会议以 10 票赞成,2 票反对通过了列宁的决议案,把立即准备武装起义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投反对票的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了对起义实行政治领导,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由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斯大林、索柯里尼柯夫、布勃诺夫等 7 人组成的政治局。——331。

  1. 指发生在 1917 年 8 月的德国水兵起义。这次起义由以“弗里德里

    希大帝号”军舰水兵马克斯·赖希皮奇和阿尔宾·克比斯为首的革命水兵组织领导。6 月中旬,这个组织通过了争取民主和平和准备起义的决议。8 月初开始公开行动。停泊在威廉港的“卢伊特波尔德摄政王号”战列舰上的水兵自行登岸,要求释放早些时候因罢工而被捕的同志。8 月 16 日,“威斯特伐利亚号”军舰上的司炉拒绝工作。与此同时,正在海上航行的“纽伦堡号” 巡洋舰全体人员举行了起义。水兵运动扩大到了威廉港几个分舰队的舰艇。这次起义遭到残酷镇压,领导人赖希皮奇和克比斯被枪决,约有 50 名积极参加者被判处长期苦役。——331、343。

**[184]**1917 年 10 月 11 日(24 日),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举行武装起义决议的次日,格·叶·季诺维也夫和列·波·加米涅夫向中央提出一个声明,并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堡委员会、莫斯科委员会、莫斯科区域委员会、芬兰区域委员会以及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北方区域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布尔什维克党团写了一封名为《论时局》的信,申述他们反对立即举行起义的理由。他们的信曾在 10 月 15 日(28 日)彼得堡委员会扩

大会议上宣读过。但是,不论在彼得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还是在 10 月 16 日(29 日)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他们都没有得到支持。在这种情况下,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仍坚持自己的错误立场。加米涅夫于 10 月 18 日(31 日)在半孟什维克报纸《新生活报》上用他们两人名义发表了反对武装起义的声明。列宁对此极为愤慨,当天写了《给布尔什维克党党员的信》,第二天又写了《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的信》(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32 卷第 415—419 页)。在这两封信中,列宁将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称作工贼,要求把他们开除出党。

1917 年 10 月 20 日(11 月 2 日),党中央委员会会议讨论了列宁《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的信》,决定接受加米涅夫退出中央委员会的辞呈,并责成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不得发表任何反对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和它规定的工作路线的声明。中央委员会还决定,任何中央委员都不得反对中央通过的决议。

列宁不同意中央关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决定。在给斯维尔德洛夫的信中,他把这个决定称作妥协(同上,第 429 页)。——332。

**[185]**1917 牢 10 月 18 日(31 日),《新生活报》第 156 号以《尤·加 米涅夫谈“发起行动”》为题发表了列·波·加米涅夫的声明,全文如下: “弗·巴扎罗夫昨天的文章提到了以两个知名的布尔什维克的名义发出

的一份反对发起行动的传单。

尤·加米涅夫就此宣布:鉴于发起行动的问题在加紧讨论,我和季诺维 也夫同志给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芬兰的我们党的各大组织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坚决反对我们党在最近期间主动发起任何武装行动。

应当说,我并不知道我们党有什么定于某某时间举行某某行动的决议。党的这样的决议是没有的。大家懂得,在目前的革命形势下,并不是搞

什么类似‘武装游行示威’的事情的问题。问题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而对无产阶级负有责任的人不会不懂得,只有清楚明确地给自己提出了武装起义的任务,才能举行某种群众性‘行动’。不仅仅我和季诺维也夫同志,并且还有许多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都认为,在目前,在现在的社会力量对比下, 撇开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的前几天,主动发起武装起义, 是一种不能允许的、对无产阶级和革命极端危险的步骤。

任何一个党,尤其是我们这个越来越集中着群众希望和信任的党,决不会不力图掌握政权,通过国家政权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纲领。任何一个革命的党,尤其是我们的党,无产阶级、城乡贫民的党,决不会也无权利放弃起义, 起誓永不起义。举行起义来反对祸国的政权,是劳动群众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而在某种时刻也是那些得到群众信任的政党的神圣义务。但是,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起义是艺术。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现在,在目前形势下,我们有责任反对一切主动发起武装起义的企图,因为这种起义是注定要失败的, 会给党、给无产阶级、给革命的命运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的。把一切都押在近日发起行动这张牌上,这就是采取绝望的举动。而我们党是强有力的,是有远大前途的,决不会采取这种绝望的举动。”——332。

  1. 指 1906—1907 年格·瓦·普列汉诺夫在叶·德·库斯柯娃出版的接近左派立宪民主党人的《同志报》上发表言论,主张在选举第二届杜马时 同立宪民主党人结成联盟。——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