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后金进攻宁远

努尔哈赤得悉明辽东经略易人,新任经略高第主动撤除锦、右一带的防务,仓惶逃入关内。于是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 年)正月十四日,他亲率六万大军征明,企图一举夺取关外诸城。十七日,后金兵渡过辽河,分两路直趋宁远。

袁崇焕自调任宁前兵备道驻守宁远以后,对后金的进犯早有准备, 除了加紧训练军队、屯田积粮外,特别重视修建城堡,安装火炮,加强防御力量。他按照“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原则,大力修建宁远城,把原先的土城,建为砖石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四尺,⋯⋯遂为关外重镇”。由于“崇焕勤职,誓与城存亡;又善抚将士,乐为尽力。由是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17]。

由于高第撤防逃跑,招致后金兵进攻宁远,宁远城内见“虏势甚张, 人心惶骇欲逃”[18]。高第“拥兵关上不救”,明廷亦“谓宁远必不守” [19]。但是,袁崇焕在强敌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虽然宁远只有一万多守军,敌我力量十分悬殊,仍镇定自若,井井有条,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首先,集合全体将士,刺血为书,激励士气,誓死守城;其次,动员城外百姓,各自携带战具兵器入城,与城内居民一同配合明军守城;再次, 动员城边的居民,以大局为重,自动焚毁房屋,使攻城的敌军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掩体,以避城上的弓箭火器。另外,他对城内作了严密的军事布署,命四员战将,满桂领兵守东门,左辅领兵守西门,祖大寿领兵守南门,朱梅领兵守北门,同时在四面城墙上都架设有西洋大炮及各种火,东北两面由火器把总彭簪古负责,西南两面命罗立指挥,这两人皆精熟火器。并组织机动部队,负责“城上及四门为援”,有人“专一城内搜拿奸细”,有人“宣传督阵”,有人作“宁远外援”[20]。最后他向守城的军民表示,“苟能同心死守,我为牛羊以报是所甘也”,于是“众感其意”[21],“人心始固”[22]。

二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到达宁远,便越城五里横截山海关大路驻营,以切断宁远和关内的联系,并防备明朝从水陆两路派来援军。努尔哈赤虽然是首次与袁崇焕交战,但是早已深知袁崇焕是个有智谋的将领,再加上后金兵“星夜倍道疾驰,士马疲罢,恐袁兵出战,皆坐马佛寸”[23],所以不敢立即轻易挥军攻城。因此先派人去招降,他对袁崇焕说:“吾以二十万兵攻此城,破之必矣。尔众官若降,即封以高爵。” 袁崇焕拒绝投降,并义正辞严地质问努尔哈赤说:“汗何故遽加兵耶?” 而且坚决表示“义当死守,岂有降理”[24]。

努尔哈赤见劝降不成,就于二十四日清晨发动猛烈进攻,后金兵先攻打宁远城的西南角,他们“戴楯穴城,城矢石不能退,崇焕令闽卒罗立发西洋巨炮”[25],数十门大炮“从城上击,周而不停,每炮所中, 糜烂可数里”[26],敌人死伤无数,迫使后金兵撤退数里。不久,后金兵又发动进攻,攻势更猛,迅速攻到城下,用斧凿城,很快把城墙凿开几个大窟窿。袁崇焕看到情况危险,立即下令向城下投大量擂木、滚石, 但无济于事。此时,袁崇焕采纳了通判金启倧的建议,把火药包在被褥里,点燃后投向凿城的后金兵,许多人被活活烧死,后金兵攻城再次失败。

努尔哈赤见西南角城,两次猛攻,死伤惨重,不能得手,就很快移营,从正面攻打南门,战斗更加激烈。后金兵在板车厚盾的掩护下不断

攻城,可是遭到城东西城角两台相对的弓箭火器交叉射击,死伤多人, 尽管如此,仍有些后金兵攻到城下,用斧凿城数处,使城垣圮丈许,即将登城入内。袁崇焕在这危急关头,身先士卒,亲自担土搬石堵塞缺口, 不幸负伤,部将皆劝他自重,他则厉声表示说:“偷息以生,复何乐也!” 随即“自裂战袍,裹左伤处,战益力;将卒愧,厉奋争先相翼,蔽城复合。”[27]努尔哈赤决心要攻下宁远城,在他亲自督战下,后金兵仍冒死攻城,掘城不止,城基俱成凹龛,兵匿深处挖掘,城上炮火、弓箭、飞石都不能及。袁崇焕吸取前次获胜的经验,便以“捆柴浇油,并搀火导,用铁绳系下烧走,至二更方才打退。又选健了五十名,从城上系下, 用棉花火药等物,将战车尽行烧毁”,因此“贼风稍挫”[28],不得不停止攻城,向后撤兵。

二十五日,努尔哈赤不甘心失败,又调集人马发动新的攻势,几乎失去久经沙场的理智,采取人海战术,只顾奋力破城,可是后金兵在城下毫无掩护,完全暴露在城上明军的火力之下,多次遭到西洋大炮的轰击,人仰马翻,伤亡很大。从早到晚,激战了一整天,结果“复攻又不能克,乃收兵”[29],于是被迫无奈,下令退到离城五里的九龙宫扎营, 准备来日再战。

二十六日,努尔哈赤冷静下来思考后,深知自己指挥失误,造成八旗兵的重大伤亡,同时亦认为现已军心畏敌,无力再战,只好放弃攻打宁远。但是,他为了自己的威望和面子,要对明军采取报复行为,于是命武纳格率领蒙古军,前去攻打宁远南十六里的觉华岛,此处是明军在关外军需粮草的屯集地。武纳格领兵先攻打觉华岛的东山,然后再攻打西山,守岛明军遭到突然袭击,“以寡不敌众,故四营尽溃”[30]。后金兵烧毁明军“船二千余及粮草千余堆”[31],屠戮明兵千余人,这算是对宁远失败的一点心理上的补偿吧。

二十七日,努尔哈赤带领残兵败将,满怀忿恨的撤离宁远,二月九日回到沈阳。他对诸贝勒大臣说:“朕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独宁远一城不能下耶!”[32]闷闷不乐。

明军在宁远得胜的捷报传到京师,满朝震动,欣喜欲狂。兵部尚书王永光说:“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33]天启皇帝朱由校也说:“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34]宁远的胜利,大大振奋了明政府的精神,据《明史》记载, 努尔哈赤兴兵以来,“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35]。袁崇焕在敌强我弱、外援断绝的不利条件下,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绝非偶然。

从明朝方面来看,袁崇焕等在战前已有充分准备,如修城练兵、安置辽民、筹备粮饷、制造战具,使宁远足以应敌。当后金来犯,袁崇焕主张坚决抵抗,得到军民的一致的拥护和支持,如果不是这样,“何宁远独无夺门之敌,内应之奸细乎?”[36]而且他认为明军“不利野战, 只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策”[37],因此很重视射程远、杀伤力大的西洋大炮,所以在宁远战斗中,“其得力多籍西洋炮”[38]。

从后金方面来看,八旗兵习于野战,不善攻坚,可是打宁远却是遇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可见以短击长,以劳赴逸,犯兵家所忌。另外,足智多谋的主帅努尔哈赤,在攻打宁远中,犯了骄兵必败的错误,

正如后金谋臣刘学成所言:“谋事者人,成事者天矣!汗生东方疆圉之地,自幼行兵,深谋远虑,神出鬼没,人不得知。⋯⋯汗未及日中即取沈阳,一日而取辽东(应为阳),其余所下之城不可胜数。今已二日, 为何未得宁远?非辽东、沈阳之人较宁远寡而弱,枪炮较宁远少而钝也。乃汗自取广宁以来马步之兵,三年未战,主将怠惰,兵无战心也。兼之, 车梯藤牌朽坏,器械无锋及汗视宁远甚易,故天降劳苦于汗也。”[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