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后金(清)侵略朝鲜第一节 丁卯之役与“兄弟”之盟

  1. 金朝关系

当时明金对峙,朝鲜的态度确实举足轻重。后金与朝鲜仅一江之隔, 因此后金要想西进征明,就要考虑东邻朝鲜的行动,为此在后金统治集团内有两种意见,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第三子洪太时(即皇太极)常劝其父欲犯我国,其长子贵永介(即代善)则每以四面受敌,仇怨甚多,则大非自保之理,极力主和,务要安全,非爱我也,实自爱也。” [1]努尔哈赤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而不敢冒险,故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曾多次派遣使臣赴朝投书,希望朝鲜与明朝脱离关系,同后金结盟, 所谓“不事南朝,子子孙孙,永结盟约”[2]。但是,朝鲜不为所动,仍坚决支持明朝,反对后金。

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 年),明辽东巡抚王化贞,为了组织明军出广宁、渡辽河,从正面进攻后金,便派标下练兵游击毛文龙率领军丁二百余人,深入敌后,联络辽民,以牵制和分散后金的兵力。五月十一日,毛文龙率部由三岔河驾船到猪岛、鹿岛、禽岛、石城、长山、色利、獐子等地进行安抚辽民的工作。此时,辽东廪生王一宁来会,建议前往朝鲜求助,共谋大计。七月初,他们来到朝鲜的弥串堡,得探报后金镇江守将佟养真派兵外出,城防空虚,令千总陈忠过江潜通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二十日深夜,毛文龙率领三千人马,围攻镇江,陈良策归降,然后生擒佟养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收兵万人,旧额八百人。镇江捷报,全辽震动,宽甸、■阳,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投降, “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3],“归顺之民,绳绳而来”[4]。于是毛文龙因功授参将,不久又晋升为平辽总兵。

后金获悉镇江失守,大为震惊,命贝勒阿敏、皇太极等人率领大军前去镇压,毛文龙却不战而退入朝鲜境内,后金兵几次入朝进击,并且遣使赴朝致书说:“如果我两国真心想友好相处,那么就逮捕毛文龙、陈良策交来。”[5]朝鲜方面为了不使事态严重,“恐有日后之患,言其利害于毛将,使卷入海岛”[6]。此议得到明廷的同意,认为毛文龙寄身海岛,“有此可用之众”[7]。天命七年(明天启二年,1622 年)十一月十一日,毛文龙率部进驻朝鲜皮岛(即■岛、稷岛、从云岛)。此岛位于明朝、后金和朝鲜之间,据《明通鉴》记载:“皮岛即东江,在登莱大海中。”[8]“地广衍,有险可恃”[9],“南可以屏蔽登莱,东可以联络朝鲜,北可以攻冲辽沈,乃平辽阨要区也”[10]。

此后,朝鲜为了防御后金侵犯,便大力支援毛文龙,如划给大片“闲田”[11],使其兵民驻耕;免征商税,“以助军饷”[12];供给大量粮食,以解决十万军民的生计[13];补充大批火器,增强明军的战斗力[14]。因此,毛文龙在朝鲜的支持下,势力大增,除了拥有一支十多万人的精壮大军外,还控制着宣川、定州、龙川、铁山、昌城、满浦、獐鹿、长山、石城、广鹿、三山、旅顺等地,这对后金形成了很大威胁。所以,他一方面经常派兵袭扰后金,又派人潜入后金,鼓动辽民起来反对后金政权,如天命八年(明天启三年,1623 年)二月,一次就派出五

十人深入后金,进行“煽惑”[15],致使一些辽民“叛去”[16],逃往明地,还有一些辽民揭竿而起,聚众“叛乱”[17]。毛文龙对后金的军事行动规模不大,仅是骚扰性的,但“牵制则有余”[18]。因此,后金的许多贝勒大臣认为:“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文龙一日不灭,则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宁。”[19]这说明毛文龙已成为后金的“腹心之大患”[20]。

随着毛文龙势力日益壮大,后金就更加归罪朝鲜的支持,正如毛文龙所言:“奴酋之恨巨掣尾,每转恨于朝鲜之假地。”[21]努尔哈赤虽然多次致书要朝鲜断绝与毛文龙往来,如果擒获毛文龙,则以朝鲜降将姜弘立作为交换,但是遭到朝鲜严词拒绝。当时后金战略的重点是在辽西,而对东江的毛文龙则封官许愿,采取招抚之策,然而毛文龙乃无降金之意。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 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患毒疽身亡,由其子皇太极继承汗位,他上台后分析后金的形势时说:“父王不听我计,临终方悔。⋯⋯我气不过就是东江,只为山险谷深,前埋后伏,且他奸细甚巧,我的动静言语霎时便知,可恨!可恨!”[22]又据朝鲜所得情报说:“奴酋死后,第四子黑还勃烈(即皇太极)承袭,分付先抢江东,以除根本之忧,次犯山海关、宁远等城。”[23]皇太极虽然继续推行其父努尔哈赤进取中原的战略总方针,但是为了摆脱目前受包围的困境,在对明的策略上有所调整,公开遣使与辽东巡抚袁崇焕进行议和,暗地里则把进攻的矛头由西转向东,积极准备攻打朝鲜和毛文龙,以解后金的后顾之忧,“丁卯之役”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