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林丹汗败亡

努尔哈赤病逝后,皇太极继汗位,他继承其父对蒙古各部联姻结盟的政策,把打击的矛头主要指向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天聪元年(1627 年) 二月,皇太极主动遣使给受林丹汗欺压和侵掠的奈曼部衮出斯巴图鲁致书,书曰:“闻尔曾与乌木萨忒绰尔济喇嘛言,欲与我国和好。果尔, 尔衮出斯巴图鲁可与敖汉部落杜棱、塞臣卓礼克图定议,遣一晓事人来, 以便计议。我素禀直道而行,善者不欺,恶者不惧。⋯⋯尔等诚与和好, 同除强暴,各保疆圉,正在此时。彼察哈尔汗攻掠喀尔喀,以异姓之臣为达鲁花,居诸贝勒之上矣。又离析诸贝勒之妻,强娶请贝勒之女,以妻摆牙喇之奴矣。尔等岂无见闻乎。若以我言为然,可将此书与两克西克腾诸贝勒观之。”[15]这次致书态度很诚恳,揭露了林丹汗的罪恶, 因此收到很好效果。随之蒙古奈曼、敖汉等部贝勒率众来附,以求后金保护。

天聪二年(1628 年)初,喀喇沁部联合鄂尔多斯、阿巴噶、阿苏特、喀尔喀诸部,组成十万大军,与林丹汗率领的四万人马,大战于赵城(内蒙古呼和浩特),林丹汗大败而逃,联军获胜。此时喀喇沁部贝勒苏布地杜棱、朵内衮济等,致书皇太极,希望后金出兵,乘胜一举消灭林丹汗。书称:“察哈尔汗不道,伤残骨肉,天聪皇帝与大小贝勒俱知之。我喀喇沁部落,被其欺凌,夺去妻子牲畜。我汗与布颜台吉、博硕克图汗、鄂尔多斯济农、同雍谢布、及阿苏忒、阿霸垓、喀尔喀诸部落合兵, 至土默特部落格根汗赵城地方,杀察哈尔所驻兵四万人。⋯⋯今左翼阿禄、阿霸垓三部落及喀尔喀部落,遣使来约,欲与我合力兴师,且有与天聪皇帝同举兵之语,请天聪皇帝睿裁。观伊等来约之言,察哈尔汗根本摇动。可乘此机,称马肥壮,及草青时,同嫩阿霸垓、喀喇沁、土默特兴师取之。”[16]

皇太极见书后,同意合力举兵、共讨林丹汗。他便派使臣赍书,谕喀喇沁贝勒吴尔赫及塔布囊等曰:“汝以察哈尔不道,来书欲与我国和好,合兵讨之。如果欲和好,尔两塔布囊,可为倡率,令贝勒吴尔赫, 各遣人来,面议一切,可也。”[17]与此同时,皇太极为了表明联合征讨林丹汗的诚意,于天聪二年(1627 年)二月,亲自率军攻打察哈尔多罗特部,侦知该部青巴图鲁塞棱,合其部众,俱在敖木轮地方,驻主以待。皇太极率军攻打敖木轮,杀台吉古鲁,多尔济哈巴图鲁中伤遁走, 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人,从此拉开了统一漠南蒙古的战幕。

皇太极首战告捷,对漠南蒙古诸部产生深刻影响。四月,敖汉部琐诺木杜稜,“因察哈尔汗残害兄弟,殃民不道”[18],率部众来降。巴林部贝勒塞特尔、台吉塞冷、阿玉石、满朱习礼等率众归附。五月,皇太极闻顾特塔布囊部,自察哈尔逃至蒙古阿喇克绰忒部居住,凡遇归降后金者,辄行截杀。便命贝勒济尔哈朗、豪格率军,攻打顾特塔布囊部, 结果顾特塔布囊被擒杀,尽收其民,俘获人口驼马牛羊以万计。七月, 喀喇沁部遣使至沈阳,谈判议和,结成联盟,共同攻打林丹汗。

九月三日,皇太极将亲征察哈尔部林丹汗,他以盟主的身份,遣使传谕“蒙古科尔沁国诸贝勒、喀喇沁部落塔布囊等,敖汉、奈曼及喀尔喀部落诸贝勒,令各率所部兵,会于所约之地”[19]。六日,皇太极率领大军离开沈阳,西征林丹汗。八日,大军到达都尔鼻,敖汉部济发琐诺木杜稜,奈曼部达尔汉巴图鲁衮出斯等,各率兵来会。九日,当大军抵达辽阳,喀尔喀部诸贝勒,各领兵来会。十三日,扎鲁特部台吉喀巴海,率兵来会。十七日,喀喇沁部汗喇恩喀布、布颜阿海之子台吉毕喇什、万旦卫征、塔布囊马济、贝勒耿格尔及塔布囊等,各率师来会。十八日,喀喇沁部首领苏布地杜稜等,率众以兵来会。惟有科尔沁诸贝勒俱不至,奥巴等人领兵自行攻掠,皇太极得知大怒,遣使速令来会。二十日,这支强大的满蒙联军在席尔哈、席伯图、英汤图等地,击败察哈尔军队,然后派精骑追捕败军,追至兴安岭,获大量人畜,随之回军。十月中旬,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大胜,率军回到沈阳,由于这次战争的胜利,更加确立了他的盟主地位,建立了蒙古归附各部对后金的臣属关系, 并“令悉遵我朝制度”[20]。

天聪五年(1631 年)。林丹汗不甘心失败,更加仇恨臣服后金的蒙古诸部,于是率军掠杀阿噜科尔沁部,该部向后金求援。皇太极立即命萨哈■、豪格率兵驰援,林丹汗闻讯遁走。

天聪六年(1632 年)三月二十日,皇太极决定再次亲征察哈尔部林丹汗,遣使以大军启行日期,命蒙古喀喇沁、土默特、伊苏特、扎噜特、翁牛特、喀喇齐哩克、巴林、科尔沁、阿噜科尔沁等部,出兵随征,相约在昭乌达会师。并下达军令曰:“朕以察哈尔汗不道,亲率大军征讨, 必纪律严明,方能克敌制胜。尔固山额真、梅勒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以次相统,当严行晓谕所属军士,一出国门,悉凛遵军法、整肃而行。若有喧哗者,除本人即予责惩外,该管将领,仍照例治罪。大军启行之时,若有擅离大纛,一二人私行者,许执送本固山额真,罚私行人银三两,给与执送之人。驻营时,采薪取水,务结队偕行。有失火者, 论死。凡军器,自马绊以上,俱书各人字号,马须印烙,并紧系字牌。若有盗取马绊、马络、马■等物者,俱照旧例处分。有驰逐雉兔者,有

力人罚银十两,无力人鞭责。启行之日,不得饮酒。若有离纛后行,为守城门及守关门人所执者,贯耳以徇。”[21]这道军令一则是加强后金兵的军纪,增强战斗力;二则是为了大军所经蒙古各部时不致扰民,争取蒙古各部对此次征讨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积极支援。

四月一日,皇太极命贝勒阿巴泰、杜度等人留守,而自将大军由沈阳出发西行。二日,大军次辽河,恰遇河水泛涨,“上与诸贝勒乘舟以渡,人马皆浮水而过,凡两昼夜始尽”[22]。经都尔鼻、喀喇和硕、都尔白尔济、西拉木轮河等地。十二日,皇太极率军进抵昭乌达,沿途蒙古诸部率兵来会的有:喀喇沁、土默特部诸贝勒、喀喇车里克部的阿尔纳诺木车、伊苏忒部的噶尔马伊尔登巴图鲁、扎鲁特部的内齐、敖汉部的班第额驸昂阿塔布囊、奈曼部的衮出斯巴图鲁、阿禄部的萨扬、巴林部的塞特尔,科尔沁的奥巴等。皇太极赐宴招待蒙古各部首领。至此后金兵与蒙古兵合计约十万余众,声势浩大。这次出征的目的,“一欲为我藩国报仇,一欲除却心腹大患”[23],集中力量打击林丹汗,统一漠南蒙古。

林丹汗闻知皇太极率领大军来攻,惊恐万状,自知不敌,便“遍谕部众,弃本土西奔,遣人赴归化城,驱富民及牲畜,尽渡黄河”,由于“察哈尔国人仓卒逃遁,一切辎重,皆委之而去”[24]。林丹汗从达里诺尔率领一些部众,企图逃往图白忒部(即西藏),但是其中有些“臣民素苦其暴虐,抗违不往”[25],途中逃走大半。

五月七日,皇太极至布龙图布喇克地方,随后得前哨报告,“观敌人大队踪迹,逃去已久,恐我兵追之无及”[26]。十一日,皇太极至枯橐驻营,召集诸贝勒大臣会议,他说:“我等原征察哈尔至此,察哈尔不能御而遁,追之无益。今我兵疲惫,其暂旋师,以俟再举乎,抑先取蒙古部民,复入明境乎。二者孰便,尔诸臣可定议以奏。”于是诸臣奏曰:“我师此来,已近明境,即先取蒙古部民,复入明地,以图大事, 诚为上策。”[27]二十三日,皇太极率领大军到达木鲁哈喇克沁地方, 便道征明旨在对明支持和纵容林丹汗反对后金的一种报复,况且明边还有察哈尔部众,故下令分兵两翼挺进,左翼以贝勒阿济格为帅,率领科尔沁、巴林、扎鲁特、喀喇沁、土默特、阿禄等部兵一万余人,进攻大同、宣府边外一带察哈尔部民;右翼以贝勒济尔哈朗、岳托、德格类、萨哈廉、多尔衮、多铎、豪格等率兵二万余人,往取归化城及黄河一带的察哈尔部众。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贝勒莽古尔泰统大军继进。二十七日,后金兵攻占归化城,“大军一日之内,约驰七百里,西至黄河木纳汉山,东至宣府,自归化城南及明国边境,所在居民逃匿者,悉俘之” [28]。六月八日,皇太极率大军自归化城起行,趋向明边,沿途不断给明边官致书,痛斥明朝种种罪恶,劝其早日归降。七月二十四日,皇太极凯旋而归,回到沈阳。

自从林丹汗渡黄河西奔之后,皇太极及时改变策略,将武力征讨察哈尔的方针,易为积极招抚的政策。天聪八年(1634 年)五月,林丹汗亲叔台吉毛祁他特归降,随之察哈尔部众归降者达数万人。不久,林丹汗妻豆土门福晋率部众来归,赐宴接待。皇太极再次遣使致书林丹汗, 重申:“我国与尔等,言语虽异,衣冠则同,其依异类之明人,何如来归于我?”[29]闰八月,林丹汗患天花病死在甘肃大草滩。

皇太极得知林丹汗已死,于天聪九年(1635 年)二月,命多尔衮、岳托、豪格等贝勒,率领一万精骑,迅速前往黄河河套一带,收抚察哈尔部众,寻找林丹汗长子额哲等人的下落。三月,多尔衮等在宣府水泉口,招抚了林丹汗的囊囊福金及其子阿布奈,从他们口中得知额哲等人的驻地。四月,在鄂尔多斯托里图地方,额哲与其母苏泰福金率部众归降,并献上元代传国玉玺“制诰之宝”,随之察哈尔逃散各地的部众, 纷纷归附后金,至此皇太极完成了对漠南蒙古的统一。

皇太极在统一漠南蒙古的过程中,同时颁行规制,加强管理。首先是划定各部牧地疆界,以避免争夺牧场发生纠纷和冲突,影响社会安定。天聪六年(1632 年),皇太极遣济尔哈朗等人前往漠南,“指授归顺蒙古诸贝勒牧地,申明约法”[30]。天聪八年(1634 年),又命阿什达尔汉等人,到硕翁科尔召开会议,确定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翁牛特、阿噜科尔沁各部牧地的地界,“既分之后,倘有越此定界者,坐以侵犯之罪”[31]。其次是建立各种制度,办事皆有遵循,以加强统治。天聪九年(1635 年),皇太极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实行以旗为中心的军政合一的行政区划,任命蒙古贵族为旗长(即扎萨克), 旗以上设盟,但盟长不得干涉旗的事务,盟长、旗长皆有封爵,享受特权,以此来加以笼络。另外,还制定有朝贡、封爵、会集、诉讼、驿传等制度,这些都是控制蒙古诸部的重要手段。再次是编旗设牛录,皇太极按照满洲八旗的办法,创建了蒙古八旗,它具有组织严密、机动灵活、战斗力强等特点,成为后金伐明的重要军事力量。

皇太极统一漠南蒙古,粉碎了明朝与林丹汗的联盟,消除了来自西边蒙古对后金的威胁,从此后金入关,可避开明军的宁锦防线,假道内蒙进关,并以蒙古骑兵为响导,对明境腹地进行攻击。

综观上述,皇太极即位后,由于他对明推行“讲和与自固”的策略, 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改革,加强与巩固了后金的统治。同时,他还消除了朝鲜及蒙古的威胁,使后金由当初“四境敌围”被孤立和包围的局面,转变为对明朝三面合围的形势。因此,皇太极非常得意地说:“臣于诸国,慑之以兵,怀之以德,四境敌国,归附甚众。⋯⋯ 今为敌者,惟有明国耳。”[32]所以他给明崇帧皇帝的信中说:“自古天下非一姓所常有,⋯⋯岂有帝之裔常为帝,王之裔常为王哉?”[33] 公开宣称要消灭明朝,夺取政权。

  1. 沈曾植:《蒙古源流笺证》卷 8。

  2. 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7,第 2870

    页。[3]《满洲实录》卷 3。

[4][5]《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 1。

[6]《清太祖实录》卷 4,壬子年正月丙申。[7]《清太祖实录》卷 4,乙卯年正月戊申。[8]《清太祖实录》卷 5,天命二年正月丁卯。[9]《清太祖实录》卷 9,天命十年八月乙酉。

[10]《清太祖实录》卷 9,天命十年十一月庚戌。[11]《皇朝开国方略》卷 8。

  1. 《清太祖实录》卷 10,天命十一年四月癸酉。

  2.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 16。

  3. 《清太祖实录》卷 10,天命十一年五月丁巳。

  4. 《清太宗实录》卷 2,天聪元年二月已亥。

  5. 《清太宗实录》卷 4,天聪二年二月癸巳。[17]《清太宗实录》卷

    4,天聪二年二月丁巳。[18]《清太宗实录》卷 4,天聪二年四月甲午。[19]《清太宗实录》卷 4,天聪二年九月庚申。[20]《清太宗实录》卷 5,天聪三年正月辛未。[21]《清太宗实录》卷 11,天聪六年三月丁巳。[22]《清太宗实录》卷 11,天聪六年四月己巳。[23]《天聪朝臣工奏议》宁完我等谨陈兵机奏。[24]《清太宗实录》卷 11,天聪六年四月乙酉。[25][29]《明史》卷 327,鞑靼传。

[26]《清太宗实录》卷 11,天聪六年五月丁未。[27]《清太宗实录》卷 11,天聪六年五月戊申。[28]《清太宗实录》卷 11,天聪六年五月甲子。[30]《清太宗实录》卷 12,天聪六年十月甲戌。[31]《清太宗实录》卷 21,天聪八年十一月壬戌。[32]《清太宗实录》卷 20,天聪八年十月庚戌。[33]《清太宗实录》卷 47,崇德四年七月丁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