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两图
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 年)一月八日,皇太极命大贝勒阿敏为统帅,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等随军东征。皇太极面授方略说:“朝鲜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照此非专伐朝鲜也。明毛文龙近彼海岛,倚恃披猖,纳我叛民,故整旅徂征。若朝鲜可取, 则并取之。”[24]又据《旧满洲档译注》记载:“朝鲜国对满洲国犯有重重之罪,虽然如此,但这次并非指着朝鲜而来讨伐的。因明的毛文龙, 住在靠近朝鲜的海岛,经常收容逃亡者,因此生气而来找他。”[25]可见,后金此次出兵主攻目标是毛文龙,次攻方面是朝鲜。
阿敏率领三万余骑出征,进军十分谨慎,他把大军隐匿在凤凰城, 并且向朝鲜降将姜弘立了解情况,问曰:“我今缚送毛文龙,则朝鲜将从乎?”答曰:“缚送则未可知,而我国岂有顾惜之理。”[26]十三日, 后金兵渡过鸭绿江,逼近朝鲜义州,阿敏先命总兵官■额礼、备御官雅逊、叶臣、孟安等率领八十人,偷袭明军驻守的哨卒,将其全部擒获, 无一人逃脱;然后又遣朝鲜人韩润等人,“变着华衣,潜随猎骑入城” [27],以为内应;此外,还令人登南山呼曰:“城中将士,解甲出降, 南土军兵,悉出归乡,不然铁骑蹂躏,乱杀靡遗。”[28]十四日,后金兵突然围攻义州,命艾屯巴图鲁任主将,率军攀梯登城,朝鲜守将李莞、崔梦亮等仓卒应战,此时韩润“焚火军器,一城大乱,反氓开门”[29], 遂克义州。李莞、崔梦亮等被执处死,城中有明兵一万,朝鲜兵二万, 劝降不从者皆遭杀害。当后金兵攻打义州时,阿敏就派遣济尔哈朗等率领大军进攻毛文龙驻守的铁山,由于毛文龙自冰合后,移驻皮岛,未能
捉住,而铁山守将毛有俊、刘文举等被杀,许多明兵和辽民遇害。
阿敏根据形势的变化,认为毛文龙避居皮岛,隔海相望,未备水师, 无法进攻;而后金兵却轻易攻取义州,说明朝鲜防御力量很弱,足以取胜。因此,他进一步贯彻皇太极进攻朝鲜的战略,把主攻目标由毛文龙转向朝鲜,于是留大臣八人、兵千人驻守义州。十五日,阿敏亲率大军与济尔哈朗等会合,然后挥戈东进,为了减少和削弱朝鲜军民的抵抗, “一边进兵,一边求和”[30]。十七日,后金兵进抵定州,阿敏派人向该城守将金搢投致朝鲜国王书,书曰:
“我两国原无仇恨,今何为助南朝兵马,侵伐我国,此一宗也;我得辽东,既系邻国,尔曾无一句好语。及窝藏毛文龙,助他粮草,尚不较正。写书与尔国,毛文龙等绑来, 我两国和好,尔又不肯。辛酉年我来拿毛文龙,尔国屯民鸡犬不动,尔又不谢,此二宗也; 尔还把毛文龙放在尔国,招我逃民,偷我地方,此三宗也;我先汗归天,有仇如南朝而尚来吊问,赍礼来贺新汗,况我先汗与尔国毫无不好心肠,尔国无一人吊贺,此四宗也。先年尚有不好事件,笔难尽述。用此,我方统大兵来。尔国要和好,差官认罪,火速来讲。” [31]
朝鲜答书称:
“我国与尔国本来无怨恨。我国臣事皇朝二百余年,皇朝伐尔国时要我兵马,既有天子敕命,何敢违也?⋯⋯毛将既是天朝将官,来寄我疆,义不可拒。⋯⋯今者尔国无故动兵,出我不意,攻我城池,杀我人民,是我国未尝负尔,而尔先负我。⋯⋯尔若息兵通好,则必以礼义相接,不可以兵戈相胁。”[32]
阿敏遭到朝鲜严词驳斥后,便“麾兵进迫”[33],遂一举攻克定州。他取得定州之役的胜利后,坚定了征伐朝鲜必胜的信心,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就派人回辽向皇太极上书报告自己的进军方案。他告知后金兵顺利攻取义州、铁山,毛文龙已逃往皮岛,“如内情合适,即进趋王京” [34]。皇太极收阅来书,基本上是同意的,但要小心谨慎,故在所覆诏书中说:“前进事宜,你们要深思而行”,“切勿强行,⋯⋯凡事委你们出征者相机而行。”[35]这就表明皇太极赞同阿敏把朝鲜作为主攻目标和进攻方向。
朝鲜国王李倧得知后金兵渡江东进,定州失守的消息,惊恐万状, 于是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毫无结果。由于朝鲜国力衰败,李倧决定先将后妃送往江华岛,称之“为避乱之计”[36]。下“罪己书”[37]、传旨“命诸道勒王”[38],下三道大肆“征兵”[39]等等,这些措施无一收效。
阿敏率军乘胜向前推进,十九日后金兵渡过青川江驻营,先遣部队已到达安州城下。安州守备南以兴等,“前数日,城中闻贼兵日近,整顿兵械,为死守计”[40]。故后金招降,“城中不答”[41]。二十日, 阿敏统领大队人马抵达安州城外,派人巡城呼曰:“无罪南兵开城出送, 城中将士解甲出降,我且按兵以俟汝降战之答。”[42]南以兴命人答曰: “我国只知战与死而已,本无降与和耳。”[43]然后阿敏又派遣使者投书,书大意如前,“又添七宗恼恨”[44]。答书曰:“速得二书,要息
兵修好,共享太平,其意甚好。但前书既云要好,而兵随其后,此我之所未晓也。自今以往,彼此解兵,两国和好,岂不美哉。”[45]
二十一日清晨,后金兵发动攻城,双方展开激战,据记载:“是日黎明,远近烟雾不辨咫尺,贼中吹角鸣鼓,呐喊■旗,万骑骈进,云屯雷击。城中炮射,一时俱发,坠骑落壕,死者山积。前仆后入,左冲右突,并驱骆驼,输进长梯,一时登城,长枪短兵,彼此相搏,势如风火, 措手不及,贼满城中,追逐乱杀。”“贼兵之燋毙者,亦不知其数。” [46]安州保卫战,表现了朝鲜爱国军民英勇不屈的精神,最后虽孤立无援,城陷人亡,但给后金军沉重打击,伤亡很大,“遂驻军安州,息马四日”[47]
二十五日,阿敏率领大军向平壤挺进。安州失陷后,李朝上下一片恐慌,各路守军纷纷溃散,据都体察使张晚驰启:平壤,黄州凤山、瑞兴、平山等邑军民,“鸟惊鱼骇,望风先溃”[48]。因此,后金兵“如入无人之境,诸将士皆逃匿,无一人当其锋”[49]。二十六日,阿敏等未遇任何阻挡,占领了平壤。此时后金将领内部对进军朝鲜王京汉城, 发生了意见分歧,“一半则欲还,一半则以为不可”[50]。全军统帅阿敏坚持向前推进,直取汉城。而岳托、济尔哈朗却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此次出征主要是讨伐毛文龙,而不是朝鲜,何况大军入朝,沈阳安危不能不考虑。阿敏不从,是日率军渡过大同江。二十七日,后金兵至中和驻营,便遣使赴汉城致书迫降,“使者未达而返”[51]。同一天,朝鲜国王李倧离开汉城,逃往江华岛。并命已归降后金的姜弘立之子姜■, 朴兰英之子朴雴,“持国书送虏中,欲谕退贼兵,乃探贼情”[52]。书曰:
“自古以来,欺弱凌卑,谓之不义,无故杀捕人民,是为逆天啊!如果说有罪的话, 应当先派人来问,然后声讨,方合义理。或是今先退兵再议和的话,才可言和吧!”[53]
这是朝鲜首次遣使到后金营中投书议和,可是阿敏对议和不感兴趣。二十八日,他在致朝鲜的覆书中指出七条罪状,“如要和好相处, 速派使者来,我愿听之”[54]。二月五日,阿敏率军占领黄州,然后“遣使胁和,要以三事:一曰割地,二曰捉文龙,三曰借兵一万,助伐南朝” [55]。六日,朝鲜派姜■、朴雴二人前来通知,国王李倧已派亲信大臣来营中谈判,但是阿敏节外生枝,仍欲率军深入。此时岳托、李永芳等, 希望阿敏不要违背前言,驻军黄州,等待来使。阿敏不听,又进兵至平山驻营。八日,朝鲜使臣来到平山后金大营,他说:“我们的王听说贝勒你将至。⋯⋯愿意承认我们的错,你们要如何结束此事,愿把我们贫乏之国所出产的东西,只要能收获的都给你。”[56]阿敏听了此言,仍然不满足,还要向汉城进兵。岳托、济尔哈朗等出面劝阻,他们认为“我等统朝廷重兵,不可久留于外,且蒙古与明近逼我国,皆敌人也,宜急归防御”,况且“朝鲜王京阻江为险,江岸置木栅枪炮,兵马环列,且闻冰已解,亦恐难渡”[57],“不可深入”[58]。阿敏还是不从,于是岳托、济尔哈朗以皇太极曾谕令阿敏与出征诸贝勒“公同议定”[59]为由,主持召开八旗大臣会议,会上七旗大臣都主张议和,唯有阿敏所领的镶蓝旗大臣反对。因此,阿敏在众贝勒大臣的压力下,被迫停止进军,
接受议和,从此后金和朝鲜的关系,由交战转为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