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疽发身亡

努尔哈赤回到沈阳以后,一则由于宁远兵败,赫赫有名的沙场老将败在初历战阵的青年将领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心情郁忿; 二则因为年迈体衰,长期驰骋疆场,鞍马劳累,积劳成疾。天命十一年

(1626 年)七月中,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并非炮伤,二十三日往清河汤泉疗养。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十一日,便乘船顺太子河而下,转入浑河时,与前来迎接的大妃纳喇氏相见后,行至离沈阳四十里的■鸡堡死去,终年 68 岁,葬在沈阳城东、浑河北岸的石■山,称之“福陵”[40]。

努尔哈赤是我国满族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清王朝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时势造英雄。每一个时代都要创造出自己的英雄人物,并通过他们来组织和领导历史运动。努尔哈赤正是在历史提出了符合女真社会发展与反映女真人民愿望的新任务的条件下,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在这个历史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努尔哈赤采取先内后外、由近到远的战略,相继征服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完成了历史赋予的统一女真诸部的大业,结束了女真族内部长期分裂、战乱不休、社会动荡的混乱局面。他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以女真族为核心,吸收了部分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 形成了一个勇于进取、英勇奋战的满族共同体,从而使女真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之一;

努尔哈赤在女真族内部,逐步推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措施,加强政权建设。他建都城,称汗王,设官吏,定国政,明刑罚,创满文等,而且在军事上将原先松散的部众组织起来,创建了八旗制度,使军队有极强的战斗力。这套粗疏的政权机构,虽然不够完善,但是它在组织和动员民众投入战斗,对巩固和发展后金政权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之二;

努尔哈赤不畏强暴,坚决反对明王朝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因此得到广大满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他面对着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采用退一步进两步、以屈求伸的韬晦之计,向明廷称臣纳贡。当统一女真诸部的任务基本完成并积蓄了一定的力量之后,他作了充分的战前准备,然后宣布“七大恨”,作为反对民族压迫,向明王朝公开宣战的檄文。在著名的萨尔浒大战中,他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粉碎了明军四路进攻,消灭敌军十余万,因而保卫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之三;

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以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实行“计丁授田” 和“庄田制”,这是对过去“拖克索”庄园奴隶制的否定,在土地所有制、生产关系和分配形式都同以前的奴隶制不一样了,反映出封建生产方式的若干特征,因此满族社会开始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经济形态发生了质的飞跃。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之四。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努尔哈赤毕竟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身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历史局限和阶级局限,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和一定阶级利益相联系,许多改革措施也都是阶级的政策。他进入辽沈地区以后,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屠城杀降,强迫剃发,掠夺财物等等,当然应该批评,但是这一切都要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进行考察,不可苛求前人。努尔哈赤的阶级局限所造成的一切,同他所建树的巨大功勋相比较,显然是次要的,无损于这位满族英雄的历史地位。

[1]《明熹宗实录》卷 38,天启三年九月丁未。[2]《明熹宗实录》卷 19,天启二年二月己丑。[3][10][12]《明史》卷 250,孙承宗传。

[4]《明熹宗实录》卷 22,天启二年五月丙午。[5]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 9。

[6]杜应芳:《督师纪略》卷 7。[7][8]孙铨:《孙文正公年谱》卷 2。[9][38]孙铨:《孙文正公年谱》卷 3。

[11]陈伯陶:《东莞志》卷 61,袁崇焕传。[13]计六奇:《明季北略》卷 14,孙承宗殉节。[14]《明熹宗实录》卷 63,天启五年九月丁卯。

[15][16][17][25][35][37]《明史》卷 259,袁崇焕传。

[18]谈迁:《国榷》卷 87。

[19][20][30]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 15。[21]《幸存录》卷上。

[22]夏燮:《明通鉴》卷 80。

[23][26]计六奇:《明季北略》卷 2,袁崇焕守宁远。[24][29][31]《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 4。

[27]《袁督师遗稿遗事汇辑》卷 3。[28]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卷 29。[32]《皇清开国方略》卷 8。

[33][36]《明熹宗实录》卷 68,天启六年二月乙亥。[34]《明熹宗实录》卷 68,天启六年二月丙子。[39]《满文老档》上,第 693—694 页。

[40]拙文《努尔哈赤之死》,见《社会科学战线》1980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