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叔侄争位

皇太极突然病逝后,由于生前未立嗣子,故“诸王辈皆分党,多有乖争之事,⋯⋯他日必有争立之举”[2]。因此,他死后正值全国举哀之际,“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3],在满洲贵族内部为了争夺皇位,发生了尖锐、复杂、残酷的斗争。

当时争夺皇位最激烈的是在睿亲王多尔衮(太宗之弟)和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叔侄之间。十日,把先帝的遗体装殓后,暂时安放在崇政殿内,随之皇太极生前自将的正黄、镶黄二旗将领拥戴豪格(即正蓝旗主旗贝勒)嗣位。图尔格、索尼、图赖、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八人到豪格家中,“私相计议”,“欲立肃王为君”。图赖、索尼等六人又“共立盟誓,愿生死一处”。豪格欣然同意,派人四处活动,遣何洛会、杨善往告郑亲王济尔哈朗说:“两旗大臣,已定立我为君,尚须尔议。”济尔哈朗(镶蓝旗主旗贝勒)“乃言我意亦如此”[4]。

就在豪格为继承皇位积极活动的时候,多尔衮亦在秘密准备夺取皇位,两白旗皆主张拥立多尔衮,他的同母兄弟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跪劝睿王,当即大位”,并说:“汝不即位,莫非畏两黄旗大臣乎?我舅阿布太,及固山额真阿山曾有言,两黄旗大臣愿皇子即位者,不过数人耳,我等亲戚咸愿王即大位也”[5]。多尔衮确实把两黄旗视为夺位的最大障碍,但对两黄旗中少数几人要立豪格,有些人欲立己为君的说法, 不敢轻易相信。因此,十三日多尔衮亲自到三官庙,单独召见两黄旗的代表人物索尼议册立,索尼说:“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6]。他看到索尼的态度十分肯定、坚决,已经意识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必须认真对待。

十四日,在停放皇太极棺木的崇政殿,召开诸王大臣议立嗣君会议, 会场内外气氛非常紧张。当天凌晨,“两黄旗大臣盟于大清门,令两旗巴牙喇兵张弓挟矢,环立宫殿,率以诣崇政殿”[7]。而且对两白旗的行动严加戒备,“图尔格等与白旗诸王素有衅隙,传三牛录下护军,备甲胄弓矢护其门”[8]。会议开始,索尼、鳌拜首先发言,要求“立皇子”。这时,足智多谋的多尔衮以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旧制为由,命令大臣们退出会议,只召开诸王会议,索尼等人无奈,只好暂退。会场的形势骤然发生了变化,对多尔衮十分有利,因为阿济格、多铎皆能参加此会, 成为他的代言人和支持者,而主张拥立豪格的势力却大大削弱了。

诸王会议上,礼亲王代善第一个发言,他说:“虎口(即豪格), 帝之长子,当承大统”[9]。接着郑亲王济尔哈朗亦表示赞同。由于两位年长的亲王率先倡言,对会议有很大影响,形势有利于豪格。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豪格却做了一件蠢事,他对眼前的有利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想效法先王以谦让提高自己的身价,因此他说:“福小德薄,非所堪当”,于是“固辞退去”[10]。这时“定策之议,未及归一”[11], 会议陷入僵局。豪格看无人出来坚请嗣位,感到形势不妙,便指使两黄旗大臣举行武荐,于是“帝之手下将领之辈佩剑而前,曰:‘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12]。

因此,诸王会议围绕是否立豪格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这时阿济格、多铎“劝睿亲王即帝位”,多尔衮不敢冒然接受,“犹豫未允”[13]。这时原先主张立豪格为君的代善、济尔哈朗的态度有些动摇, 当多铎提出多尔衮“若不允”,“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立刻表示, “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我老矣,能胜此耶?”[14] 而且心情不快的说:“吾以帝兄,常时朝政老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 [15]便起身离开会场。济尔哈朗亦认为豪格“性柔,力不能胜众,议遂寝”[16]。

此时,多尔衮分析了形势,虽然在会场内他占优势,但是在会场外两黄旗将领剑拔弩张,如果处理不慎,就要发生火并。他为了摆脱困境, 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便对诸王说:“汝等之言是矣。虎口王既让退出, 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子(应第九子,即福临)。而年岁幼稚,八高山(即固山)军兵,吾与右真王(即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 年长之后,当即归政。”[17]这个方案,一则利用豪格的谦词,否定了立豪格;二则提出立六岁的福临为帝,以满足两黄旗大臣欲立皇子的要求;三则让济尔哈朗与己共同辅政,是为了削弱豪格的支持力量;四则表明自己无嗣君之意,从而提高他在诸王贝勒大臣中的声望;五则福临年幼,便于控制弄权。多尔衮的意见为多数人赞同被通过,立福临为帝, 一场继统危机暂时宣告结束了。这样的结果,表面上看似乎满足了一些政治集团的利益,实际上对多尔衮最有利,既打击了政敌,又获得了实权。

这时代善说:“天位不可久虚,伏观大行皇帝的第九子福临天纵徇齐,昌符协应,爰定议同心翊戴,嗣皇帝位。我们当共立誓书,昭告天地”[18]。接着诸王宗室、文武大臣皆对天宣誓,忠于新帝。最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作为辅政王亦向天发誓说:“兹以皇上幼冲,众议以济尔哈朗、多尔衮辅政,我等如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漠视兄弟,不从众议,每事行私,以恩仇为轻重,天地谴之,令短折而死”[19]。虽然诸王贝勒大臣都宣誓拥戴福临为帝,但是“群情颇不悦”[20],争夺皇位的斗争在各派之间仍然继续发展下去。

尽管多尔衮首倡立福临为帝,可是深憾自己未能登上皇位,所以不甘心就此罢休。十六日,也就是宣誓后的第三天,硕托(代善之子)、阿达礼(代善之孙),图谋推翻成议,拥立多尔衮为君。阿达礼“往谓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曰:王正大位,我当从王”。接着硕托“遣吴丹至和硕睿亲王所,言内大臣图尔格,及御前侍卫等,皆从我谋矣,王可自立

为君”。当时多尔衮对这种“扰政乱国”的行为没有阻止揭发,而是默许认可。所以他们更加大胆,四出活动,阿达礼先去拉拢济尔哈朗,然后两人又去见代善,耳语说:“众已定议立和硕睿亲王矣,王何嘿嘿” [21]。代善立刻指出:“既立誓天,何出此言?更无生他意!”[22]于是很快揭发了此事。当多尔衮得知硕托、阿达礼等人的谋逆罪行已经暴露,“惧罪及己,是以出首”[23],不得不出来“揭发”。他为了保护自己,便杀人灭口,未经审讯,当天晚上就将二人“露体绑缚,并其俊王(即阿达礼)母及小退(即硕托)妻即缢杀之”[24]。吴丹以同谋者, 亦被处死。由上可见,这次多尔衮阴谋夺取皇位,中途败露,未能得逞, 但是做皇帝梦不死,等待时机,再作较量。

  1. 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9,第 3716 页。

  2. 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9,第 3627

    页。[3]《清祖世实录》卷 10,顺治元年十月丁卯。

[4]《清世祖实录》卷 37,顺治五年三月已亥。[5]《清世祖实录》卷 63,顺治九年二月癸巳。[6][7][13][14]《清史稿》卷 249,索尼传。[8]《清世祖实录》卷 38,顺治五年四月癸酉。

[9][10][11][12][15][17][22][24](朝鲜)《沈阳状启》癸未八月二十六日。[16]《清世祖实录》卷 4,顺治元年四月甲申。

[18][19]《清世祖实录》卷 1,崇德八年八月乙亥。

[20]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9,第 3716 页。[21]《清世祖实录》卷 1,崇德八年八月丁丑。

[23]《清世祖实录》卷 90,顺治十二年三月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