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体姿动作的构成分析

一般来说,体姿动作是由表情、体姿、动作三个要素综合构成的。为了得到全面的认识,我们从审美信息和语义信息的角度,分别论述这三个要素如下:

  1. 表情

表情通常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在体姿动作语言中,面部表情的“词汇” 最丰富,也最富有表现力。它能迅速、灵敏、充分地反映出人们的各种感情体验。如喜爱、高兴、快乐、悲哀、怨恨、惧怕、愤怒、失望、怀疑、犹虑等。人们还可以从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中看到他人各种感情之间错综交叉的复杂形式。

面部表情是由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的及五官各自的动作和配合所组成的。

脸色不仅是人的健康状况的尺度,也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展露。容光焕发是兴高采烈、踌躇满志的表露;脸色绯红是害羞的表示;面红耳赤是激动或羞涩的反映;黑里或白里透红是健康的标志;而脸色苍白也许是身体不适, 也许是心理紧张。

肌肉的收展也流露出一定的感情。面部肌肉舒展是心情愉快的象征,而蹙额锁眉是忧虑不安的反映,铁板着脸说明心里不高兴。

五官中,眼睛是面部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眼睛的功能表现在它丰富复杂的动作和眼神与目光上。在现代汉语中,仅描述“看”这一眼睛动作的词就有 50 个上下。如,向远看,近处看,向上看,向下看,向前看,朝后看, 向周围看,还有偷偷地看,直直地看,瞪着眼睛看,眯着眼睛看,心不在焉地看,细细地看,盯着看,斜着眼睛看,⋯⋯眼睛的种种动作,都表现出各种感情体验和意味,传递着人的内心的各种信息。

眼神和目光所传递的信息比之动作更微妙,更复杂。教师双目炯炯会使学生振奋,两眼无光则会降低学生情绪的兴奋性,起不到激励学生学习的效果;与学生目光接触会产生你在注意他的感觉;严厉、责备的目光意味着对

学生的强烈不满、气恼;柔和,热诚的目光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情、赞许和喜爱;而虚晃、游移不定的目光则泄露出教师内心的焦虑,对教育内容的无把握和束手无策。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眼睛的各种动作和目光,对教师是非常重要的。

嘴传达信息的能力仅次于眼睛。嘴的开合,嘴角的向上或向下,都能传递一定的信息。嘴的动作的幅度和形状还是构成面部笑容的主要因素。如笑, 就有微笑,轻笑,大笑,狞笑等。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微笑常能促进师生双方的沟通,融和双方的感情,使之产生“情感共振”;哈哈大笑则常能缓解僵局,调和气氛。

总之,教师的面部表情应该既庄重又亲切,这会使学生产生敬意,情绪坦然,心情舒畅。

  1. 体姿

体姿是指由人的骨骼、肌肉、体形等要素变化组合而形成的人的各种静态的姿态。这里,我们先对体姿构成的要素作一简要分析,然后再涉及到具体的体姿。

骨骼与人的体姿有重要关系。身体的比例几乎都是由骨骼的形成状况所决定的。人体的骨骼以脊柱为轴,左右基本对称,可以表现出平衡的形式美。在肢体核心起支撑作用的骨骼的长度,决定了人体外部体姿匀称与否。胸部骨骼的形状对体姿的美也影响很大,如鸡胸或驼背都给人以不美的感觉。各骨关节的组合也与体姿的美有重要关系,关节粗大凸出一般被认为是不美的,而 O 形腿或 X 形腿则可以肯定是畸形和丑的。

肌肉约占人体重量的 40%,那些发达而富有弹性的肌肉,是构成体态线条美的基础。人的身体比例受骨骼的影响而相对固定,体态却可因肌肉体积的大小而发生变化。肌肉大多附着于骨骼上,隐藏在皮肤下和谐地运动,给人以美感。人的肌肉均衡丰满也表现出不同的美感,如三角肌发达,肩膀宽阔;胸大肌发达,胸廓丰隆;背阔肌发达,腰肢挺拔;腹肌发达,肚腹扁平; 等等。目前风靡世界的健美运动,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发达肌肉来改善体姿。

体形主要指人身体表面的形状,它是由人体骨骼比例、脂肪蓄积和肌肉发育程度综合决定的。从人类总体来说,体形是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高度完善的结果,从人类个体来说,体形是在遗传基础上长期从事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的结果。端正、均匀、协调、优美的体形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健康程度和健康之美,也渗透着个体对文明和美的追求,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在现代社会中,“文弱书生”不再是教师的标准。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通过平衡、均匀的骨骼,丰满健壮的肌肉,优美协调的体形表现出自身良好的精神面貌,给学生以美的、健康的影响。

骨骼、肌肉和体形的变化组合构成的各种静态的姿态,包括立姿、坐姿、睡姿、蹲姿、俯姿等。其中与教育过程中教师关系比较密切的是立姿和坐姿。不同的立姿和坐姿,表达出不同的信息。

站立时背脊挺直,胸部挺起,双目平视是具有自信的表现;可以给人以“气宇轩昂”、“心情乐观愉快”的印象。

站立时若弯腰曲背,或略现佝偻状,表现出自我防卫、闭锁的倾向,反映出惶惑不安或缺少自信的心情。

双手插腰的立姿也是具有自信心和精神上优势的表现,如果对面临的事物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是不会采用这个姿势的。

反背着手站立,常常表明若有所思或胸有成竹。

关系友好,有共同语言的两人会自然地并肩站立在一起;如果两人面对面站立的距离很近,表示关系亲密,相反,有隔阂、分歧的两人面对面站立时就自然会把距离拉大。

挺着腰笔直的坐姿,表示对对方或对谈话有兴趣,也是一种对人尊敬的表示。

弯腰曲背配合摇动不定的坐姿是对对方和谈话不感兴趣或感到厌烦的表示。

斜着身体,深深坐入椅内,常表示心情愉快或自我优越感。

教师对以上要点有所了解,并结合具体的情境和任务加以巧妙地运用, 将有助于教育目的的达成。

  1. 动作

动作是人体从这一个姿态到另一个姿态的转变,是人体通过动态来表现一定审美信息和语义信息的方式。动作的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英国思想家培根说:“秀雅合度的动作的美是美的精华”。英国美学家博克说:“优美这个观念是属于姿态和动作的。”又说:“优美的全部魔力就包含在这种姿势和动作的悠闲自若,圆满和娇柔里。”动作的美是由时间、空间、力度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这里既有运动方向、路线、节奏、韵律、力量、幅度、速度等变化,也有动作的灵巧性、稳定性、协调性、操纵的准确性、定向能力、反映时间,柔韧性、弹力、爆发力、耐力等的反映。动作美的特点在于准确、干净、敏捷、协调,连贯、舒展而富有节奏,给人以“增一分太多, 减一分太少”的感受。人体各种动作表现在结构上和姿势上的美,是在空间相对稳定时显现的,象连续放影的影片突然定格,具有类似雕塑艺术的立体的直观性特征。

人体动作还能表达一定的“词义”常见的动作及它所传达的语义信息主要有这样一些,如手的动作:

握手时很用力,表现出热情、主动和好动的性格;反之,不用力握手, 若不是个性懦弱,缺乏气魄,就是傲慢矜持,摆架子;握手力度均匀适中, 说明情绪稳定。

双手紧绞在一起,常常表示精神紧张;手自然的垂直,表现出稳定和镇静。

摊开双手,显示出的意义是真诚和坦直;握拳,显示的意义是决心或不满。

双手指尖并拢置于颚下是向对方传达自己充满自信的信号;而将手插入口袋,是为了不让别人通过自己“手的语言”看出自己的内心活动,也是不信任对方的表现。

以手当着别人的面指点,是不尊重或藐视对方的表示。

手的动作频繁,运动轨迹紊乱,如果不是过于激动,就很可能是慌张、穷于应付的表现。

腿部的动作也常常表露出人的情绪和潜意识:

小幅度地抖动腿部,频繁地变换架腿的姿势,用脚尖或脚跟拍打地面, 常常表现出人的紧张不安,焦躁不耐烦的情绪。

在教室里大范围地频繁走动,常常是提起学生的注意,含有督促和考查的意味。

人体的动作和所传达的意义当然远不止这些,这里就从略了。值得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与文艺表演和体育运动中的人体动作相比,教师的动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先表现在教育过程中的动作,其空间运动的轨迹和幅度相对狭小,运动速度相对缓慢,力量也要小得多;在动作的柔韧性、耐力、爆发力等方面也不能提出超常的要求(有些学科的教师,如体育教师是例外)。其次,在教育过程中,自然有声语言及其文字形式是最基本的语言符号系统,起着教育信息主要承载者的作用。教师的动作、表情和体姿一样在总体上都处于辅助地位。同时,教师动作语言的运用,往往必须考虑学科内容、学生、有声语言的特点,与它们相配合,相协调。基于此,在教育中,手舞足蹈、动作的肆意夸张和频繁都是不妥当的,并会影响学生对主要的信息承载物——有声语言和文字的接收和消化。但是,认识到这些特点, 并不妨碍教师在教育中运用准确灵活、优美适度的动作表达出一定的审美信息和语义信息,这必将对教育任务的完成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