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艺术产生的条件

教育艺术作为教师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并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教育艺术的产生必须具有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教育艺术的产生有赖于教师审美理想的确立。教师的审美理想不像他的政治理想,道德信念那样偏重于对人类社会关系的设想与概括,也不是一种关于“美是什么”的抽象观念,而是渗透着一定的理性要求的具体意象,是教师在追求美、创造美的活动中的一种理想目标。我们知道,教育活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它有着自身特有的客观规律,表现出特定的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教育活动首先就受着这些客观规律以及这些原则和方法的制约和规定。但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并不是教育活动中因果序列上被动的环节,教师的活动必然要表现出对客观规律创造性的利用,及对教育原则、方法的创造性改造和运用,表现出教师对客观条件的超越,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够灵活地、主动地、艺术化地适应着教育对象和条件的变化。既然教师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就必然要受着一定的实践目的的支配,这种实践的目的并不是那种低层次的、局限于简单地、应付式地完成教育任务的目的,而是一种充满活力,充满感情色彩、体现教师本质力量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教师的审美理想。从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优秀的教师总是不满足教育中固定的模式,总是孜孜以求地去探索和创造新的教育活动方式,在他们的创造性的实践中,都有着他们高尚的、富有个性的审美理想的作用。所以我们说,教师的审美理想在教师的教育艺术的产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确立了一定的审美理想并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艺术。教师要想使审美理想变成学生所感知的、能体验到一定审美愉悦的美的客观形态,还必须遵循教育过程的各种规律,必须把握所利用的各种手段的特性。例如,教师要想具备教育内容的编排艺术,就必须掌握教育内容的特点,必须对教育内容的逻辑构造有深刻的认识;教师要想具有言语的艺术, 就必须掌握语言的特点,等等。这就如同一个雕塑家对他所使用的材料,或石头,或象牙,或铜铁,或竹木,必须透彻了解;如同一个歌唱家必须懂得自己的音色、音质、音域的特点,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使演唱达到理想的境地。

第三,教育艺术的产生还有赖于教师的较好的智力条件。教育艺术既然是教师创造性活动的结果,那它就必然全面地反映着教师的智力水平。例如, 教师要想很好地组织教育活动,就必须对活动中的每一个学生的细微变化加

以把握,这需要教师很好地分配注意力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而要对活动中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又需要教师具备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要根据学生的现状预测他们的发展动向,又需要教师具有周密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所以,一个智力条件不好的教师是很难具有完美的教育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