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环境美中的色彩设计

色彩在教育环境中的作用,过去往往不太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有关学科的发展,我们愈来愈发现色彩在审美中的重要,发现各种不同的色调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使人产生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教育环境中正确地运用色彩, 能减轻学生眼的疲劳,使环境变得美观、舒适,增加心情上的轻松、愉快感。在这里,我们将阐述教育环境美中色彩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

  1. 色彩的协调与对比

色彩设计的总的原则,就是要求色彩既有协调又有对比,也就是要妥善处理色彩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果不加选择地将色彩随意堆积在一起,必然会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只有当色彩在统一当中有变化,协调之中有对比时才会给人以美感。

第一,色彩的协调。

色彩的协调分为调和色的协调和对比色的协调。调和色包括单纯色、同类色和近似色。单纯色指的是色相相同而深浅不同的颜色。用单纯色处理色彩关系,很容易获得协调的效果。如浅绿色的地面,镶上深绿色的边就很协调。但用单纯色处理色彩关系时,很容易出现单调的毛病。所谓同类色是指色环上色距很近的色相,如桔红与大红、绿与青绿等。用同类色来处理色彩关系,可使环境具有同一的基调,呈现大方、清爽、完整的气氛。由于同类色之间又有冷暖、明暗、浓淡等差异,还可使人感到细微的差别。但同类色协调又会使人感到过于朴素、沉闷。近似色又叫邻近色,色环上色距大于同类色而未及对比色的色相,都是近似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等。近似色的色距范围较大,用近似色处理色彩关系,必然会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与同类色相比,容易形成色彩的节奏与韵律,形成富于变化的层次。

对比色冷暖相反,对比强烈,容易形成鲜明、强烈、跳跃的性格,能增强环境的表现力和运动感。但是,对比色又因对比强烈而刺激视觉,甚至使人感到昏眩、烦躁,这又是对比色的不足。要使对比色协调,特别要注意面积上的调节,切忌均分面积。色块面积大而色彩色度较高时,尤其不能这样做。因此,要注意调节对比色面积的大小和间隔。

第二,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两种情况。同时对比是一色受同时存在于视野中的另一色的影响;连续对比是一色接受先前的另一色的影响。在色彩变化的程度上,同时对比要比连续对比更强烈一些,这是因为连续对比只是一种后遗象作用,而同时对比却一直在同见两色的情况下发生, 对比的条件始终存在,当然要感到印象深刻得多了。色彩对比变化的总的趋势,是向对方色的相反方向变化,在明暗、纯灰、冷暖方面都是如此。举例来说:

冷暖色彩相对比,冷者显得更冷,暖者显得更暖;

纯度高低不同的色对比,纯度高的更觉高,低的更觉低;

黑与白是光度的两极,其对比效果更为强烈,黑色显得更黑,白色显得更白。

正确掌握色彩对比的规律,对搞好环境中的色彩设计,特别是解决图象与背景、固有色与条件色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色彩设计的要求

首先,色彩设计要充分考虑功能上的需要。色彩具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色彩设计时,要体现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比如说,过去工厂的机床设备一般都涂成灰色,它们与钢灰色的工件混成一片,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造成工人不易分辨。现在有的已将机床漆成绿色,并将机床上的移动部分(如溜板等)涂成淡黄色,大大方便了工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件的加工上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如,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教室仍然采用白墙和纯黑黑板,对比强烈,容易使视觉疲劳,

不利于保护学生视力。应该用深绿色的黑板,青绿、浅黄色的墙面,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创造轻松、活泼的气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次,色彩设计要符合形式美的组合规律。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阐述了教育美表现形式的组合规律,色彩设计同样要遵循这些规律。在具体的设计中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使色彩设计有统一的基调。所谓基调是一定空间中全体色彩的统治者、主宰者,其余各色的色相、色性、光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倾向于它。没有基调,色彩犹如群龙无首,会没有体统和格局。基调是由画面最大、人们注视得最多的色块所决定的。如地面、墙面、大的窗帘等都可以构成室内色彩的基调。选择良好的基调,可以使环境有特色,同时烘托出一定的意境和主题。二是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定好基调使色彩有了统一的基础,但只有统一而无变化,仍然达不到美的目的。所以, 可以通过图象与背景、大面积与小面积的色彩对比来实现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