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水平分析

教学环节

教学水平

内容讲授

知识讲解

教学

行为

教学语言

课堂组织

课堂气氛

学生体验

基本水平

(有骨骼)

能完成既

定内容

照本宣科

但清晰无误

拘谨

平淡

教授与组

织脱节

呆板

枯燥乏味

一般水平

(有骨骼有血肉)

有主次能作适当补充

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规范

有起伏

在教授中进行组织

一般

尚可接受但无兴趣

可言

风格水平

背景广阔

能结合学生

有感官愉

有理解后

(有骨骼有血肉)

重点突出

原有经验

洒脱

抑扬顿挫

看不出

悦极富吸

的审美愉

有灵气

能以背景

并激发其

风趣吸人

组织

引力

悦,有课

烘托图形

相应情感

后推动力

风格水平:此水平的教师能在广阔的背景材料中突出所要讲授的内容; 讲解知识时既能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且旁证博引,事例贴切、生动;教学行为洒脱自如,随需而生,随情而发;教学语言抑扬顿挫,风趣吸人;高超的教授艺术已掩饰了对课堂的组织;课堂气氛极富吸引力,学生情绪热烈,思维开阔;学生体验有感官享受,有审美愉悦, 有愿再探索知识的渴望。此水平也称为“有骨骼、有血肉,有灵气”水平。能进入此水平的教师可谓凤毛麟角。热爱教育事业、努力钻研业务、天赋素质,可谓进入此水平的三大要素。然而,若教育美学思想能贯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手段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得以提高,进入此水平的教师人数自可大幅度增长。

进入风格水平的教师,往往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践着教育美学的观点,而一旦这些观点上升为教育美学的理论再普及下去,使更多的教师接受这种理论的滋润,届时春风化雨,教育必将显现出一派生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理论与教育艺术的有机组合即为教育美学,它所倡导的最佳教授形式即风格教学水平。但从情知并重的意义上讲,教学理论与教育艺术的组合离真正的教育美学又相去甚远。就情知二线索而言,教学往往可能导致三种结果(如前“情知对称线索图”所示),略述如下:

学而无乐。只注重认知线索导致的结果有三:其一,苦而厌学。既然学习如此艰难无趣,干脆自认不行,至于前途如何,且不考虑,混一日算一日,

由此出现“受过教育”的现代文盲或科盲。其二,苦而强学。非顽强而学, 而是迫于某种压力,硬着头皮勉强而学,一旦混进大学或考取了研究生,饭碗大致有了保证,便高呼“60 分万岁”。这些人往往成为有文凭无实才却又自命不凡的人。其三,苦成怪才。自然也有一些人经苦学而成了才,他们确实在不少方面也作出了贡献,但其中不少人由于先天“情感发育”不良,因此,一旦“成才”,便颇有“怪味”,他们不谙人情世故,甚至不能适应社会。这种“无情教育”的“成功”典型,且别说离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就是与现今一般人比较,也无心理素质的正常表现。

学而无思。这是只注重情感线索而导致的结果。教师切不可完全投学生所好,以为课堂气氛热烈便是成功的教学。学生全凭兴趣行事,实属放任,不可能获得扎实的基础和系统的知识,而且过后思量,也便无乐趣可言了。思乐俱得。娱悦刺激既为当时的感官愉悦服务,更为促进学生对知识信

息的理解和产生理解后的愉悦服务。如此并重情知线索,便可使学生的思维认知活动在愉悦的情绪中启动,在欢乐的情感中发展,在审美的体验中达成。

于是,我们以为,教育艺术必须在教育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可将其作用尽情发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格教学水平或达成思乐俱得的最佳教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