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王事”诗

战争和徭役是阶级社会的重要内容,多数是统治者强加于人民头上的负担。在周代,战争和徭役都被视为“王事”,便足以说明这一点。《诗经》中大约有 30 余篇是关于战争与徭役的,由此可见战争和徭役对人民生活影响之大。

统治者摊派的徭役已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民不堪其苦。《唐风·鸨羽》这样写道: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 父母何怙? 悠悠苍天! 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 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 曷其有常?

这首诗控诉了统治阶级无休止的徭役使人民荒废了生产,庄稼种不成, 无以糊口,无以养爹娘。每节最后的反诘语更表现了劳苦大众对“王事”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何时小民得安身?”“何时才算有尽头?”“何时才有太平年?”

《王风·兔爰》更是表现了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下,人民痛不欲生,只有寄希望于一死了之方得逃脱的悽惨情景。“⋯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 无吪⋯⋯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 无聪!”

值得一提的是,《诗经》中有关战争的诗篇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区分开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统治阶级为争夺土地、财产和劳动力彼此不断地拚杀,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百姓深受其害。对这种非正义战争,人民是深恶痛绝的。

《小雅·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战士的诗,全诗共六章。前三章写兵士长期离家,早已厌倦了征伐,盼望早日重返家园。第四、五章描写戎马生涯之艰辛;最后一章描写归途饥寒交迫的痛苦及兵士悲切的心情,读来感人肺

腑,成为千古之佳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豳风·东山》亦是这类作品的佳作,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这首诗相传是周公东征时的作品,描写的是一位士兵在还乡途中所产生的复杂心情。全诗共四章。第一章写归途细雨蒙蒙,士兵一想到回家后即将卸下戎装换上寻常百姓衣着,便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第二章写士兵想到离家几年,家园可能早已荒芜,不觉忧心忡忡,虽然家园可能早已遭破坏,但仍十分怀念。第三章写士兵想象自己的妻子正独自在家思念远征中的他,其情可悲、可叹。第四章写士兵回忆三年前新婚时的甜蜜情景,设想久别重逢后的情形: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熠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归如之何?

这首诗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倦,对战争造成破坏的痛恨,而且艺术手法多变。全诗从战士踏上归途的现实出发,继而想象从伍几年家园可能遭到荒废,随后又展开对出征前的温馨回忆,最后又幻想久别重逢后的喜悦。

对百姓有百害而无一益的非正义战争,人民深切痛恨之。对捍卫民族生存、抵御外来入侵的正义性战争,人们则积极支持,踊跃参军,士兵团结, 同仇敌忾。《秦风·无衣》则为这类作品的代表: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