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

歌谣来自于生产劳动之中,古埃及最早的歌谣约产生于公元前第四千纪。由于年代久远,古埃及的歌谣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因此保存在埃尔·凯布地方的帕赫里墓壁上的三首劳动歌谣便显得尤为珍贵。这三首歌谣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刻成,它们是属于第十八王朝的作品,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16 世纪。所幸的是,这三首歌谣早在五十年代末就已由我国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先生由俄文翻译成了中文,介绍给国内文学界①。

①庄稼人的歌谣

赶快,领队的人, 快驱打那群公牛! 瞧,王爷站在那儿, 正望着我们呢。

②打谷人的歌谣

给自己打谷,给自己打谷, 哦,公牛,给自己打谷吧! 打下麦秆来好给自己当饲料, 谷子都要交给你们的主人家。不要停留下来啊!

要晓得,今天的天气正风凉。

③搬谷人的歌谣

难道我们应该整天 搬运大麦和小麦吗? 仓库已经装得满满,

一把把谷子流出了边沿; 大船上也已经装得满满, 谷子也滚到了外面,

但还是逼着我们搬运,

好像我们的心是用青铜铸成。

这三首劳动歌谣与《诗经》中的两个名篇《伐檀》和《硕鼠》在立意上是相通的。首先,它们出自劳动人民之口,语言朴实,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因此可以称得上“劳动人民的文学”。其次,从内容上看,它们反映了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剥削和压迫等不合理现象。劳动者整日不停地劳作,而劳动果实却为富人所占有,贫穷的劳动者抒发了自己对富人贵族的愤怒之情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