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

爱情诗在《诗经》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可观,约有五十篇,占《诗经》全部三百零五篇的六分之一。爱情诗是《诗经》中最精彩、成就最高的篇章之一,这不仅因为它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还因为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诗经》中的爱情诗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爱情发展的历程看,它包括初恋、热恋和结婚三个阶段的不同爱情感受和表现形式;从恋爱方式上看,它包括男追女,女思郎和单相思等;从结局上看,它包括失恋、恋爱后

① 参见《诗经选·前言》,第 13 页。

① 赵明主编:《先秦大文学史》,第 210 页。

的结婚、婚后的婚变(妇女遭遗弃等)等。

从诗中可以看出,对歌是男女青年恋爱所采取的重要方式之一。《郑风·萚兮》便是一首描写女子要求与情人对歌的诗,诗这样写道: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这首诗不仅情调欢快,而且意境很美。风吹拂着绿草和树叶,阿妹要求阿哥唱歌,以便自己和之。

恋爱中的男女往往互赠礼品以寄托相思之情,以表达爱慕之意。《卫风·木瓜》便如实地反映了这种习俗: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首诗之所以广为流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准确地表达了恋爱中男女的心声。正如诗中所言,互赠礼物不是为了报答对方,而只是表示长久相爱的忠贞。正因为如此,这种方式千古不变,一直延续至今。

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召南·摽有梅》和《邶风·匏有苦叶》则把青年女子盼望早日成婚的迫切心情揭示得淋漓尽致。《摽有梅》以梅子坠落比喻青春易逝,盼望男子早日求婚,不致使青春虚度,红颜老去: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首诗揭示出,在阶级社会中,青春和姿色是女人的资本,随着年龄的增加,岁月的流逝,女人便也越来越贬值。当她尚有七分青春之时,希望小伙子不要错过好时机;当青春已逝只留三分之时,便催促小伙子不要再等; 当青春尽逝有如熟透的梅子纷纷落地之时,只要有人开开口,她便会欣然嫁

之。

《匏有苦叶》的主人公之处境有所不同,她已有意中人。全诗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落叶秋天的早晨,初升的太阳映红了济河,一个女子一大早便到岸边观望,她盼望住在河对岸的未婚夫快点来迎娶她。她心想,如果他没有忘记婚事,就应该趁着济河水不大,没不过半个车轮之时,赶快过河来娶亲,不要等到冰冻河封之时。

对男女青年私下约会情形的描写更是维妙维肖,其情景有男青年约女青年的,也有女青年约男青年的,还有专门描述相约相见时欢乐气氛的。

《邶风·静女》以一位男子的口吻描写了幽期密约的乐趣。一位娴静、可爱的姑娘约他到城楼上见面,为了故意捉弄他,她先躲起来让他着急。小伙子不见姑娘到来,果然急得抓耳挠腮,但等到那位心上人不但依约而来, 还带给他礼物时,便喜出望外。虽然礼物仅仅是几根茅草,但因其采自美人之手,便也显得格外美丽可人。全诗共三章: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自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把一位有心的阿妹戏弄其情郎的气氛渲染得恰如其分,姑娘略施小计便得以窥见情郎的憨态及对自己的一往情深,芳心大悦之下,随手采几根野草赠与阿哥,两人共享爱之温馨。相比之下,《郑风·子衿》中的女主人公虽然没有表现热恋中女性可爱的“狡猾”,但与其情郎一日不见如隔三月的感觉也着实令天下男子对那位情郎产生嫉妒之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中描写的这位阿妹到经常幽会的城阙处去等待她的情郎,虽然她并未去找他,但依然认定他应该来此见面。久等不来,把个阿妹急得团团转,只好手拿情郎所赠之佩玉带寄托相思之情。多次往返也是徒劳,登城远望也不见其踪影,终于忍不住把心中的相思之苦一吐了之:一日不见,如隔三月。

《陈风·东门之杨》则表明,男女青年秘密约会的佳期是黄昏之后,最好的场合是杨树林。《郑风·野有蔓草》则重点描写了一对情侣在早晨相遇

于田野的激动、兴奋之情。《郑风·风雨》描写了一位害相思病的女子在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鸟狂鸣的气氛下,盼见情郎一面的如饥似渴的迫切心情,其情郎前来赴约后,相聚的喜悦顿时把所有的病痛全打消了。

《周南·汉广》描写了一位男子单相思的情愫。全诗采用比喻和暗示的手法,揭示了一位男子暗恋一位女郎,而她却漂荡在汉江之上的无奈。江水之宽,游之难似上青天,江水之长,绕行亦枉然。这位男子的胆量和勇气及对爱情的执著精神与我们在前面介绍过的一首埃及爱情诗(载于开罗博物馆陶片 1266+25218 号)中的男主人公相比,不知要逊色多少倍。那位埃及小伙子面对河对岸的阿妹,不顾河水波涛汹涌,不顾河中鱷鱼恐怖,毅然跃入河中,向对岸游去。他把鱷鱼视若老鼠,脚踏洪水如履平地。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男女青年在恋爱自由方面还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虽然他们可以频频约会,但必须先有父母之约、媒妁之言的肯定和承认。《齐风·南山》有诗曰:“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鄘风·柏舟》描写的便是一位姑娘自己早已有了心上人,只恨母亲不识女儿心,发出“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呐喊。在婚姻自由方面,中国古代的青年与古埃及青年的处境相差无几。在前面介绍过的有关古埃及爱情诗的切斯特·贝蒂纸草上,清楚地记载着男女青年的母亲在子女恋爱婚姻中所起的作用。

从《诗经》中的爱情诗我们看到,在当时的社会中,平民百姓在恋爱、婚姻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情操和道德水准,而帝王贵族往往不顾廉耻,荒淫无度。《郑风·出其东门》就描写了一位男子在东门如云的美女面前不为所动,内心只有那位“缟衣綦巾”的朴素姑娘: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

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

聊可与娱。”

《邶风·绿衣》对一位男子思念故妻的内心世界的描写更使人感动万分。男子身上穿着爱妻亲手缝制的“绿衣黄裳”,顿生无限惆怅,衣服虽穿在身上,缝制衣服的爱妻却已不在。想起妻子的万般好处,对她的思念无法遗忘! 这首诗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这类恪守恋爱道德伦理的诗篇还有《召南·行露》等。该诗描写了一位已有大家的女子誓死抗拒强暴婚姻的故事。一位强横的男子不顾该女子已有婆家,欲强行娶之,女方不允,他便以打官司作为压迫女方的手段,但女方及家长坚决抵抗,他们相信法律的公正,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即使是拼着坐牢,也绝不屈从于强盗的淫威。

与平民百姓恪守爱情伦理道德,对爱情忠贞不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统治阶级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诗经》对此亦进行了无情的鞭鞑。《邶风·新台》便对卫宣公不顾礼仪廉耻娶了他儿子的新娘的丑闻,进行了讽刺和揭露。

人民对卫宣公的“乱伦”极其痛恨,将他比作癞吓蟆。《齐风·南山》则讽刺了齐襄公与其妹文姜私通之丑事。《毛序》曰:“《南山》,刺襄公也, 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据《郑笺》载:“襄公之妹,鲁桓公夫人文姜也。襄公素与淫通,及嫁,公谪之。公与夫人如齐, 夫人诉之襄公,襄公使公子彭生搤杀之。”诗中不仅讨伐了齐襄公及文姜这对奸夫淫妇,还对文姜之夫鲁桓公进行了讽刺,讽刺他对妻子管教不严。

当然,任何社会在恋爱婚姻方面都是良莠掺杂的。也有一部分人对爱情不够严肃,朝秦暮楚。《诗经》中的弃妇诗便是很好的说明。这些弃妇诗表明,妇女在当时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当时的社会是以男子为中心的大男子主义社会。需要说明的是,弃妇的现象不仅存在于贵族阶层,还存在于平民百姓之中。被遗弃的妻子往往苦口婆心地挽留其夫, 希望他能回心转意,为此不惜委曲求全,即使这样也往往白费苦心。这类作品主要有《邶风·谷风》、《王风·中谷有氓》、《邶风·遵大路》和《小雅·谷风》等。在众多弃妇诗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恐怕莫过于《卫风·氓》了。这不仅因为作者对弃妇不幸遭遇的描写催人泪下,而且更因为该妇女在遭抛弃时所表现出的敢于面对现实的气魄值得敬佩。她不是苦苦哀求,而是痛定思痛,悔恨自己找错了人,即使分手也没什么了不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位弃妇从自己的的痛苦经历中认识到了在婚姻方面的男女不平等,因此警告妇女同胞千万不要与男人们纠缠在一起: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总之,《诗经》中的爱情诗可以说涉及了爱情可能发生事情的方方面面, 它们不仅在文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还是研究社会史及风俗史等的重要史料。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古往今来的研究者甚众,甚至已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诗学。值得高兴的是,《诗经》研究在中国已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专著和专论可谓俯拾皆是。完全有理由相信,《诗经》研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越来越辉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