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的“山家”与“山外”之争

天台宗是宋代另一个比较活跃的佛教流派。羲寂(公元 919 年—987

年)是宋代天台宗的开拓者。他 19 岁出家,先习律宗,后到天台山国清寺,学习天台教、观。在学习中他深感由于唐武宗灭佛,导致天台文献

① 《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九。

② 《大慧语录》卷二七。

残缺不全,故劝说吴越王钱俶派使者到日本和朝鲜,寻回了大量在国内已经失传的佛教经论,此事在佛教史上被称为“去珠复还”。因大批天台经籍的复归,天台宗从此中兴。义通(公元 927 年—988 年)是羲寂的嗣法弟子,本为高丽王族,对天台宗深有研究,被尊为“宝云大师”。他门下两高足知札与遵式,在重兴天台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知礼(公元 960 年—1028 年)俗姓金,浙江四明(今宁波)人,故人称“四明知礼”。他自幼出家,20 岁投入义通门下,学习天台教观, 成为嗣法门人。他一生“凡三主法会,唯事讲、忏四十余年,肋不至席。当时之人,从而化者千计。”①晚年结伴十人,共修《法华忏》,相约以三年为期,期满集体自焚。后皇帝亲自降旨,方答应只忏不焚。宋真宗慕其高名,赐其“法智大师号”。知礼因宣扬天台宗的“性俱善恶”说和批驳“山外”理论而闻名。

遵式(公元 964 年—1032 年)俗姓叶,天台宁海人,是知礼的表兄弟。先习律学,后投天台,在“国清普贤像前烬一指,誓传天台之教”。学成后四出弘传,社会影响很大,宋真宗赐其“慈云大师”号。遵式除了一些理论著作,特别写有大量忏仪,如《金光明忏仪》、《大弥陀忏仪》等等,有“天竺忏主”、“慈云忏主”之美誉,皇帝曾请他入京“修法华忏,为国祈福”。

悟恩(公元 912 年—986 年)俗姓骆,姑苏常熟人。他自幼出家,在钱塘慈光寺投入志因门下,学习天台教观。学成后大讲《法华》、《光明》、及《止观论》,对弘传天台思想有很大贡献。悟恩著《金光明玄义发挥记》,在天台宗内部引发了“山家”与“山外”之争。他的弟子清源、洪敏、庆昭、智圆与知礼进行了反复的辨难,成为中国宗教史上一大“公案”。争论的起源在于对智■的《金光明经玄义》的不同理解。此书有广、略两个版本,悟恩的《发挥记》所注是略本,只讲“法性” 而未讲“观心”。因为他认为广本中所说的“观心”是后人加上去的, 不合智■的思想。知礼则认为他的思想有偏,违反了天台“教观并重” 的宗旨。悟恩的弟子出来维护师说,认为悟恩的“观法”即是“观心”。知礼离法而观心是“妄心观”,而他们自己则是“真心观”。“真心”、“妄心”之说取自华严宗,知礼认为庆昭、智圆是受了其他宗派的影响, 思想不纯,故斥之为“山外”。而他自己才代表正统的“山家”。这次辩论“往复五次,绵亘七载”,最后庆昭等人不再作答,知礼一系遂取得了天台嫡系的地位。

宋代净土宗成为天下共宗,宣扬净土信仰的各派高僧皆有,而省常

(公元 959 年—1020 年)和宗赜则是专修净土的代表人物,被列为净土宗的两位继祖。华严宗经过会昌法难的打击,师承不明,只有子璿(?

—1038 年)和净源(1011 年——1088 年)等学僧整理、研究华严著作, 不使之断流。唯识宗的情况更为严重,仅有著作、思想流传,但代表人物皆不可祥考了。律宗因传戒受律的需要,代有传人,主要传播南山一系的律学思想。允堪(?—1061 年)和元昭(1048 年—1116 年)写有一些发挥、注释性著作,较有名气。律宗中的赞宁(919 年—1001 年)因写《大宋高僧传》闻名朝野,是著名的宗教历史学家。

① 《宋故明州延庆寺法智大师行业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