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罗马天主教会的兴盛1.教权对王权的胜利
- 格列高利七世与亨利四世的较量——主教叙任权之争
1054 年东西两派教会分裂不久,教皇利奥九世去世。1056 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去世,年幼的亨利四世即位,其母艾格尼丝摄政。克吕尼派乘机开始了教会摆脱皇权控制的运动,在主教叙任权问题上教权与王权展开了一场较量。
1057 年教皇斯蒂芬九世即位(1057—1058 在位),支持枢机主教霍姆伯特撰文《反神职买卖三书》,宣称平信徒授任的神职无效,实际是对皇帝有神职叙任权的否定。不料教皇突然去世,引起一场危机。罗马教会的幕后主持者希尔德布兰力挽狂澜,在他的指挥和策划下,召开克吕尼改革派枢机主教会议,选举佛罗伦萨主教格哈德为教皇,称尼古拉二世(1058—1061 在位)。为摆脱德皇和罗马贵族的控制,尼古拉二世依照希尔德布兰的策略,与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结盟,取得意大利北部最强大的封建主的支持,遂与德皇展开正面交锋。1059 年尼古拉二世在罗马召开会议,颁布了由霍姆伯特起草的教皇选举法,明令平信徒不准授任神职,规定教皇只能由枢机主教团选立,教皇人选不一定限于罗马城的神职人员,如遇特殊情况,选举地点也不一定限于罗马。会议对皇帝和世俗政权在教皇选举中的作用只字不提,实际上等于否定了他们的权力。教皇选举法规虽历经修改,但仍是至今还在沿用的一个最古老的成文法规。
正当新法规定实施之际,教皇于 1061 年去世,改革派理论家和枢机主教霍姆伯特也去世。在希尔德布兰主导下,亚历山大二世(1061—1073 在位)继任教皇。他继续扩大教皇权势,强令买卖神职的大主教苦修补赎,干涉德皇亨利四世的婚姻,反对亨利四世任命米兰大主教,并将亨利四世的几位亲信开除教籍。
1073 年在举行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殡葬时,改革派首领希尔德布兰被人们象暴动一样抬到“带锁链的圣彼得教堂”的教皇宝座上,拥立为教皇,称格列高利七世(1073—1085 在位)。他毕生致力于实现“教权高于皇权”的目标。任教皇前历任罗马教廷的要职,成为罗马教会的幕后主持者,以纵横捭■的才能与谋略立下了汗马功劳。任教皇后,正值亨利四世忙于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和大贵族叛乱,无暇他顾之际,因此, 格列高利七世趁机逼迫他在纽纶堡的教皇使节面前向教皇亚历山大二世悔罪,答应今后服从教皇。1075 年格列高利七世召开罗马宗教会议,发布《教皇敕令》,重申禁止平信徒授任神职,宣称只有教皇具有任免主教,制定新法规,设立新教区的权力,只有罗马主教堪称普世主教,有权废黜皇帝,罗马教会永不犯错误,教皇永不受审判等等。1075 年亨利四世解决了国内危机,于是迅速改变了对教皇的态度,对《教皇敕令》表示异议,再次委任米兰大主教。他利用法国和德国数千名主教和神父反对关于买卖神职和神父结婚的禁令,于 1076 年 1 月 24 日在沃尔姆斯召开会议,猛烈斥责格列高利七世,否认他有教皇权力。枢机主教“白人休哥”带头控诉教皇的罪行,伦巴第全体主教也跟着反对他。
格列高利七世对此予以反击。1076 年 2 月 22 日他召开宗教会议,颁布了中世纪最著名的教皇法令,宣布革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取消他在德国和意大利的统治权,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言,这是前所未有的教皇权威的显示。亨利四世写了一封措词尖刻的信作为回答,宣称教皇是伪修士,应滚下教皇宝座,永受诅咒。但亨利四世没有统一的德国做后盾, 德意志的贵族和大多数修士都趁机起来反对他。1076 年 10 月德国贵族在特里布尔召开大会,宣布如果亨利四世的教籍一年内不得恢复,就要废黜其帝位,并决定 1077 年 2 月在奥格斯堡举行会议与教皇共商德国的政治和宗教问题。亨利四世陷于巨大的危险,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被迫屈辱地哀求格列高利七世帮他挣脱困境,撤销绝罚令。教皇拒绝一切要求,坚持要在奥格斯堡会议上解决这些问题。
亨利四世走投无路,决定采取忍辱负重的方法得到教皇的敕免。为了能在教皇参加奥格斯堡会议之前见到他,1076 年的隆冬季节,他穿过阿尔卑斯山,在教皇去往德国的必经之地意大利北部等候。格列高利七世因不明德皇的来意,慌忙躲进卡诺莎城避难。亨利四世在城堡外披毡赤足等候了三天,请求宽恕,终于 1077 年 1 月 28 日得到教皇敕免,随后返回德意志。这件事史称“卡诺莎事件”。
亨利四世通过苦肉计获得教皇敕罪得以保住皇位,这对于教皇而言无异放虎归山。亨利四世回国后,努力稳定政治局势,重新聚集起支持他的王公贵族和主教力量,那些反对他的人对教皇的信任大大降低,惊恐地也都投到他的麾下,一些坚持废黜他的贵族与主教则推选鲁道尔夫公爵为皇帝。格列高利七世于 1080 年 3 月召开罗马宗教会议,再次废掉
亨利四世的教籍和帝位。然而,重振起来的亨利四世针锋相对,于同年 6 月在布利克森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格列高利七世,推选其死对头拉文纳教区大主教威伯特为教皇,称克雷门三世(1080—1100 在位),形成罗马城两个教皇对峙的局面。10 月鲁道尔夫战死,亨利四世的地位空前稳固。他决心除掉格列高利七世,1081 年率军进入意大利,围困罗马城达两年之久。格列高利七世被迫向诺曼人求救,援军未到,罗马城已被攻破。教皇克雷门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亨利四世举行了皇帝加冕礼。5 月诺曼人军队进入罗马,德军北撤。诺
1
日, 3 的罗马城被毁。诺曼人南撤时,格列高利七世害
怕罗马人向他清算引狼入室之罪,随之而去。不久在悔恨交加中病死。格列高利七世毕生从事整治教规,提高教皇权力的斗争,为教皇权势达到鼎盛铺平了道路。他是天主教会史上的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教皇。
格列高利七世去世后,忠于他的枢机主教们选立维克多三世(1086
—1087 在位)为教皇。因罗马城为德皇亨利四世和教皇克雷门三世控制, 他无法行使教皇职权,不久就去世了。改革派枢机主教又选立法国人枢机主教奥托为教皇,称乌儿班二世(1088—1099 在位),他富有谋略和政治手腕,1093 年驱逐了克雷门三世,控制了罗马。1095 年 3 月他在皮亚琴察召开宗教大会,宣布了十字军东征。1096 年,他利用十字军打败了克雷门三世及其追随者,把敌对派全部开除教籍。在十字军浪潮推动下,他迅速跃居欧洲领袖的地位。
1099 年帕斯卡尔二世(1099—1118 在位)继任教皇,为争夺主教叙任权与亨利五世发生尖锐矛盾。1110 年亨利五世进军罗马,迫使教皇让步。1111 年双方达成协议,皇帝放弃主教叙任权,教皇放弃政治和经济权益,然后,教皇为亨利五世加冕。这个协议遭到德国主教们的激烈反对,他们拒绝交出自己的政治经济特权。教皇被迫撤毁协议,德皇大怒, 下令囚禁教皇和枢机主教,强迫教皇为他加冕,并交出象征授任神职权力的权杖和权戒。然而,教皇迫于克吕尼改革派的愤怒抗议和强大压力, 又于 1112 年 3 月召开罗马宗教会议,撤回协议。9 月又在维也纳宗教会议上开除了亨利五世的教籍,再次重申平信徒无权授任神职。对此,亨利五世再次率军进入罗马,驱逐了教皇帕斯卡尔二世,另立卡里克斯托斯二世(1119—1124 在位)为教皇。
皇帝与教皇之间长期争夺主教叙任权的斗争,逐渐使双方认识到, 再继续下去不仅谁也无法取得绝对胜利,而且对各自的统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十字军东征的成果也使双方无心再战,而把视线移向了富庶的东方。一些教会领袖人士也先后撰文论证教会和国家都有叙任权, 国家授与世俗权力,教会授与宗教权力。这种原则在英国已经开始实行。因此,1122 年亨利五世与教皇卡里克斯托斯二世终于达成妥协,签定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根据协定,德意志的主教和修院院长由神职界按照法规选举产生,选举时皇帝可临场监选,有争议时,皇帝可同省都主教和其他主教协商解决。皇帝放弃主教叙任权,交出了权杖和权戒。教皇则承认皇帝的世俗叙任权。实际的结果是,在德国主教和修院院长的任命需由皇帝和教会双方批准才有效,在其它地区皇帝的叙任权则大部分崩溃。
从利奥九世以来历时 70 多年的主教叙任权的斗争终于告一段落。在这场斗争中,教会取得了很大胜利,教皇的权势已发展到足以与皇权相对抗的地步。从此,确立了中世纪西欧的分权局面,对近代西方分权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