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在中国中世纪,基督教有两次传入的历史。第一次在唐代,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派别——聂斯托利派流入我国,时人称为“大秦景教”。该教派被罗马教庭判为异教后,流行于中亚波斯一带。唐朝丝绸之路发达, 交通便利,于是就有一些景教徒到中国来传教。贞观年间,叙利亚人阿罗本来到长安,受到朝廷的礼遇,宰相亲自到郊外欢迎,唐太宗准其在长安义宁坊建景教寺一座,度僧 21 人。高宗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许多朝廷重臣都与景教教士有过交往,甚至请他们担任朝廷及军队的重要职务。不过由于儒、释、道三教当时势力太大,景教仅仅是在社会上层及外商等很小范围流传。至唐武宗灭佛,景教受到了株连,亦遭废毁。在中原大地上,景教流行的痕迹荡然无存,只是因明代熹宗天启年间, 在西安出土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后人方才对景教有所认识。
基督教的第二次传入是在元朝,蒙古语称其为“也里可温”,意为“福分人”或“奉福音之人”。成吉思汗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罗马教皇曾数次派使节捎书与之联络。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到达北京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世祖让他带信给教皇,请教皇派通晓“七艺”(文法、论理、修辞、算学、几何、音乐、天文)的一百名传教士来中国,以证明他们比其他宗教优越。 1289 年,罗马教皇派意大利人,方济各修士约翰·孟高维诺(1247 年——1328 年)航海来华,他成为第一个到中国传教的天主教教士。朝廷给予他很高的礼遇, 并准许他公开传教。 1298 年他在北京建了第一座教堂,1305 年建了第二座,1318 年又建了第三座。据说数年间他一人便发展了六千余教徒, 1307 年被教廷任命为中国教区大主教,并且派了其他一些传教士辅助他
传教。到了 1328 年,中国教徒已发展到三万余人,主要是蒙古贵族,连世祖之母别吉太后都成了基督徒。在杭州、镇江、泉州等地也建有教堂。政府还设“崇福司”,专管“也里可温”事务。不过从现存的记录看, 当时基督教主要是在蒙古贵族和外商中间传播,并未进入汉族社会,所以随着蒙古帝国的军事统治崩溃,传教士惨淡经营几十年的事业也灰飞烟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