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唯名论的兴盛和经院哲学的解体

  1. 晚期唯名论者司各特和奥卡姆

出身多米尼克修会的托马斯的学说的日渐胜利,遭到了该会的天然宿敌弗兰西斯修会的一批学者的抵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邓斯·司各特和威廉·奥卡姆为代表的晚期唯名论。由于他们都是英国人,故又被称为“英国唯名论”。

司各特(约 1270~1308)是弗兰西斯修会的权威理论家,人称“精明博士”。他反对托马斯主义用理性论证神学的作法,认为上帝不是形而上学的主题。在他看来,个体事物是完善的存在,共相只是精神从类似的对象那里抽象得到的共同的本质。因此,完善的知识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个别的知识,知识起源于个别的感知。由此出发,司各特否定了认识上帝的可能性,认为人们不能把适用于创造物的概念通过组合或类比加在上帝身上。我们通过理性只能知道上帝是一切原因的原因,一切本质的本质,上帝是永恒的。至于上帝在时间中创造世界、上帝以其预知鉴临一切、上帝的三位一体等等都只能是信条,只能根据教会和圣经的权威信仰它们。如果我们要用理性思考上帝,就会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司各特主张“双重真理”说,要求划清神学与哲学的界限,认为一个真理在哲学看来是真的,在神学看来就可能是假的,反之亦然。不过,神学和哲学之间不应该存在对立。神学并不是一门思辩的学科,而是实践的学科,它的使命是帮助拯救人的灵魂。司各特还反对托马斯关于上帝的本质是理性的观点,认为上帝的意志高于理性。上帝的活动全凭其意志决定,上帝愿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否则他就不是全能的了。上帝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也可以不创造一个世界,也可以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上帝可以通过基督耶稣的牺牲拯救人类,但也完全可以用别的方法拯救人类。正因为如此,上帝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我们只能信仰上帝、爱上帝,信仰和爱高于认识。

司各特的思想在奥卡姆(约 1300~1349)那里得到了更彻底的发挥。奥卡姆也主张一种极端的唯名论,认为个体是,且只有个体是真实的存在。共相没有单独的存在,既不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之先,也不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而只能存在于事物之后,是理智中的一般概念,是符号, 现实中没有任何与这种符号相对应的实在的对象。例如,现实中没有独立存在的联系,只有众多相互联系的事物。在相互联系的事物之外再设定一个联系,只能使科学毫无意义地复杂化,而这是违背逻辑和一切科学的基本原理的。因此奥卡姆主张,“能以较少者去完成的事,若以较多者去做,便是徒劳”。后人把这句话概括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由这一原则出发,奥卡姆认为一切超出感官可感对象之外的抽象设想都应予以剃除,所以这一原则又被称为“奥卡姆剃刀”。

从唯名论立场出发,奥卡姆认为一切知识的基础都是从个体出发的经验。而上帝是无法感知的,因此,我们对上帝的任何自然知识都是不可能的。对上帝的存在不可能有任何直接的证据,理性的证明对于信仰问题不仅无能为力,而且有可能动摇神学信条。因此,必须放弃证明不能证明的东西,神学不是严格论证的科学,其基础不是理性,而是信仰。信仰应该向启示寻求支持,圣经就是启示的真理,圣经决不会有错误。

奥卡姆在实践问题上主张政教分立。他认为,国家与教会各有其职权范围,国家负责处理俗世的公共事务,教会则负责拯救人的灵魂,因此教会不得干预各国事务。教皇不是基督的代表,也会犯错误,若有充分根据,教皇不仅应受到宗教的审判,还应受到世俗的审判。

奥卡姆因其激进观点曾被指控“讲授异端哲学”而遭监禁,4 年后越狱逃亡德国,在德皇庇护下渡过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