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赎经、译经与佛事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地处我国西北。党项本是一个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唐朝党顶受吐蕃的压迫而内迁,开始大量接受汉文化,也开始接受佛教。宋仁宗天圣八年(1031 年),党项首领李德明正式向宋朝提出赐经的要求,“丁未,定难节度使李德明遣使来献马七十匹,乞赐佛经一藏,从之。”②西夏立国以后,又有 5 次向宋朝提出“以马赎经”。宋朝考虑到佛教“揉化人心”的作用,一一从其请,有时还退还其马,免费赠送。这样佛教文献便大量流入西夏。

① 《辽史·太祖本纪》。

① 《全辽文》第 226 页。

② 《资治通鉴长编》卷一 0 九。

取得大批佛经后,西夏王朝便组织大批人力译经。根据现存的一些西夏佛经发愿文及经文前木刻版画可知,西夏的译经场借鉴了汉族译经的经验,除了译主,还有证义、度语、笔受、润文等一批助译人员,而且译经僧中,党项、回鹘、吐蕃、汉等民族成分皆有。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夏从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 年)至崇宗天祐民安元年(1090 年)的 53 年中,共译出佛经 3579 卷,在国内各民族中是译经速度最快的。这除了因为西夏引进的大藏经本已相当系统完备外,也与西夏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许多经文题下注有皇帝御译,皇后御译等字眼,有些版画上还有皇帝、皇后亲临译场指导译经的图象,说明西夏统治者对佛教信仰之虔诚,支持之有力。

关于西夏佛教活动的情况,官方正式文献缺乏记载,仅在现存佛经前的发愿文中,记录了当日佛事之盛况。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发愿文载:为发行此经,罗太后一次度僧三千员,斋僧三万五百九十员,施佛像、佛经、佛珠八十万幅、部、串,又举行了旷日持久的大法会,做大乘忏悔一千一百四十九遍,散囚五十二次,设贫六十五次,放生羊七万七百七十九口,大赦一次。一次佛事便如此糜费,对于地处西北落后地区的西夏来说,肯定是一次沉重负担。类似的佛事还有很多,固然从思想上有巩固王朝统治的作用,但也必然加速了帝国经济的衰落。

西夏佛教宗派流行的情况不详,仅能从现存的经文种类来推断,西夏地区有禅宗、华严宗,净土宗以及密宗流行。因为这些宗派所崇奉的主要经典在西夏都有译文,并广为流传。西夏僧人地位很高,许多被封为国师,出入宫禁,成为帝王的顾问和助手,对稳固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