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生活
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人信仰原始多神宗教。它最初表现为部落宗教,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部落神,部落神一般都有固定的住处,如石头、井泉、树林等,因此人们崇拜各种自然物体。献祭是部落宗教仪式的核心,通过献祭仪式使神灵与部族建立血缘联系,成为守护神,有时也变成部落祖先。在部落宗教中有各种卜士,其职能是发布神谕和预言,用神签决疑,主持朝拜或祈雨一类的迎神仪式,并在部落战争中预卜敌方动向,用咒语或巫术使敌方武器和战术失灵。此外阿拉伯人还相信精灵, 偶象崇拜也极为普遍。
公元 6 世纪时以麦加为中心出现了超越部落的地方神灵,其中最受崇拜的是麦加人称为“安拉女儿”的三女神:拉特(本义为女神)、欧萨(万能神)、默那(命运神)。这些神灵受到许多部落的信奉和朝拜, 是氏族社会解体,现实生活变幻无常,阿拉伯民族政治统一进程在宗教观念上的反映。当时的麦加城是阿拉伯人的圣地,城中心的克尔白建筑物,也叫“天房”,是朝觐的中心。天房墙上镶有一块黑石,被视为“圣石”,阿拉伯的一位古老神灵“安拉”就居住在这里。每年冬夏半岛上许多游牧民和商人来此朝拜,圣石成为朝觐者都要抚摩的圣物。朝拜期间麦加和整个阿拉伯北部都停止械斗,以保证朝圣活动的安全。由此可见,宗教在阿拉伯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阿拉伯人除信奉本土多神教以外,还受到外来一神教即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影响。约在 1 世纪犹太移民部落开始进入半岛上的城市,他们聚群而居,进行生产和经营,使周围的阿拉伯人也信奉了犹太教。在半岛南部犹太教曾产生过很大影响,6 世纪时的希木叶尔王朝就改奉犹太教为国教,并迫害反犹太教的基督教。在半岛西北部犹太人占据了许多绿洲良田,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还垄断了当地集市和金属品贸易,占有经济优势。犹太教在阿拉伯人的文化生活中也占有一定地位。犹太教的一神教义和历史传说,给阿拉伯人带来了新的观念和知识,进一步冲击了正在解体的部落宗教,但其影响尚不深广,只限于城镇和集市附近。4 世纪以后,基督教异端聂斯托利派和一性派通过南北商道往来及贸易活动也传入阿拉伯半岛,对北部的游牧部落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内部希贾兹地区,基督徒散处于绿洲城镇和游牧营地,经常在集市上布道,宣传死后复活、天堂地狱、上帝创世、救世主、天国等理论,吸引了处在苦难中的阿拉伯人,使他们对基督教的教义、传说、仪式有了一定了解, 基督教反偶象崇拜,反异端之争,也在客观上促进了阿拉伯多神教的解体。青年时代的穆罕默德从犹太教和基督教中都受到一定影响,对于以后创立伊斯兰教产生了一定作用。
但是,犹太教和基督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受难的阿拉伯人的需要,然而毕竟不能满足阿拉伯社会变革的要求,又因为带有异族入侵的背景,也有悖于阿拉伯人的民族感情,因此并未得到广泛传播。而另一方面,随着氏族制的瓦解和社会矛盾的加剧,部落宗教的观念和仪式越来越不合时宜,再加上外来宗教的影响,使得一些人对于以外在形式为特征的拜物教日益感到不满,于是,在伊斯兰教产生前,便已开始了对超越部落之上的一神信仰的追求,只是这时的一神观念还是模糊的。一神信仰的追求者和追求活动,后被称为“哈尼夫”(真诚者)和“哈尼夫运动”。其基本内容和特征是反对贵族特权和落后风俗,反对多神或偶像崇拜,只承认一神“安拉”,笃信“天命”、“复活”、“惩罚”、“报应”之说,不履行严格的仪式,注重个人修炼,提倡苦行隐修,过禁欲主义生活。年轻时的穆罕默德听过哈尼夫的传教。作为宗教改革的先躯,哈尼夫运动对伊斯兰教的产生起了催化和媒介作用。然而,创立一种能够担负变革社会历史使命的阿拉伯人自己独立的新宗教,已经超出了哈尼夫的一神观念,这是由穆罕默德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