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
- 十字军东征的社会宗教根源
进入 11 世纪以后,西欧人民普遍处境悲惨,绝大多数农民沦为农奴,
各种赋税徭役日益增多,封建剥削和压迫日益深重,再加上连续的荒年, 更使农奴的生活苦不堪言。他们强烈渴望摆脱困苦,解除重负。对于统治阶级而言,当时西欧土地已被封建主瓜分完毕,为了满足日益澎胀的生活欲望,封建主们除向农民加重负担以外,都渴望着向外扩张,另辟财源。统治集团之间连绵的兼并战争,使一部分人日益强大,而另一部分人则逐渐衰落,衰落的封建主也企图寻求出路。不仅如此,当时的西欧各国普遍实行长子继承制,除长子外,其他儿子几乎一无所有,这样, 在统治集团内部就形成了一个没有财产,又渴望财产、土地和农奴的骑士阶层。这些武装骑士靠着刀剑发财致富,他们或为大封建主的武装侍从,或打家劫舍,因此也企望能开辟一条生活出路。而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贸易日渐发达,大量东方的贵重商品开始经由意大利运往西欧, 这既大大刺激了封建贵族的物欲,又使他们从东方找到了攫取土地和财富的希望。上述种种状况都成为十字军东征的社会世俗基础或经济物质原因。因此,在农奴渴望解脱苦难,封建贵族渴望获得财富的社会背景下,当教会宣布,参加十字军东征的负债农民和城市贫民可免付欠债利息,出征超过一年可免交赋税,农奴远征可以获得人身自由,号召人们向富裕的东方进发时,东征便成为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得到了热烈的响应。
在人们普遍要求改变环境的刺激下,经过克吕尼派改革运动,11 世纪的宗教热情也随之高涨起来,人们普遍充满了修来世的强烈意识,认为今世不幸,追求天堂至福。因此,隐修主义和禁欲主义普遍盛行,重视圣物崇拜和朝圣活动也形成了去耶路撒冷朝圣的风气。因此,在教会宣称,参加十字军东征的士兵可以获得敕罪,死后不必在炼狱中受煎熬, 而能直升天堂的时候,人们纷纷都把东征看做是一条灵魂拯救的道路, 毫不迟疑地加入了十字军“圣战”。另一方面,自从耶路撒冷被穆斯林占领以来,收复圣地也成为基督徒的一种宗教愿望。这种愿望在教会的煽动下,很快变成宗教狂热,于是,“收复圣地”、“援助东方兄弟”, 也成了十字军东征的又一精神支柱。上述各种因素都是十字军东征在广大基督徒群众中的宗教基础。
就罗马教会本身而言,乌尔班二世于 1095 年发动十字军东征既是为了把西欧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转移到东方,掠夺东方财富,以解除西欧社会的危机,也是克吕尼派长期以来追求和实现教权高于皇权,罗马教皇至高无上,并企图有朝一日统一东西教会的实际行动和有效措施。因此,当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土耳其人进攻拜占庭帝国,而帝国无力抵抗,皇帝亚历克塞一世向罗马教皇求援,并表示将东正教会重新合并在罗马教皇统治之下的意愿时,正好给教皇东征以籍口,而此时拜占庭帝国任人宰割的软弱境地,也正是罗马教皇扩大势力,控制东方教会的大好时机。于是,十字军东征的各种条件都已具备,发动十字军战争就成为势在必行了。
1095 年 3 月,乌尔班二世在意大利北部的皮亚琴察召开宗教会议, 决定援助君士坦丁堡。随后几个月内,他在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南部游说, 煽动宗教狂热。11 月在法国克莱芒召开宗教大会,这是一场动员会和誓师会。到会者有法国高级教士 600 多人,成千名骑士和神职人员聚集在会场外,还有封建主、商人,来自四面八方的农奴和平民。会上教皇乌
尔班二世发表了一篇极富煽动性的演说,先叙述了法国人的光辉业绩, 又列举了穆斯林的种种暴行,接着呼吁“向蛮族作战”,“援助东方兄弟”,“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土地肥沃,如同天堂,等待着你们去拯救”,“带上上帝赐给的强大的武力”,毫不迟疑地“登上赴圣墓的征途”,这样,不仅罪能得到敕免,而且还将得到“天国永不朽坏的荣耀。”乌尔班二世还煽动性地说道,“这里到处是贫困、饥饿和忧愁, 而东方充满了欢乐和富饶”,在上帝的引导下,“让那些为了微薄的工资而拚命劳动的人,在东方的征途中去取得永恒的报酬吧。”在场的人们情绪激昂,高呼“这是上帝所愿!”于是,在宗教圣战的旗帜下,在灵魂得救和经济富裕的幻想召唤中,历时近 200 年的十字军东征——一场侵略战争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