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通货本位
一、现金交易本位与现金差额本位
本书第十章将要提出的新基本方程式,正如其应有的情形一样,导引出了货币购买力。然而以往一直运用的数量方程式却不能导引出这种结果来。在本书第十四章中,我们将要看到,这些公式所关涉的物价水准对各种不同的物品加权时,不是根据它们对消费者的重要性成比例地计算的,而是根据它们在现金交易量或现金差额量方面的重要性成比例地计算的;后两种量可以说是两种类型的通货本位,我们将分别称之为现金交易本位和现金差额本位。
这两种通货本位必然和货币购买力不同,因为各种物品作为货币交易对象的相对重要性和它们作为消费对象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显然,专属于消费本位的加权系统和专属于通货本位的加权系统可能大不相同。如果一种支付对象直接从原生产者转移到最后消费者手中(象个人劳务那样),而另一种价值相等的支付对象则要多次转手,并要通过许多生产阶段,而且每一回都要牵涉一定的货币交易量然后才达到消费者手中,那么前者所造成的货币交易量就比后者小。因此,这两种支付对象用于消费本位的各种目的时会作相等的加权,但用于通货本位的各种目的时则要作不怕等的加权。此外, 还有许多类型的金融企业造成很大的交易量,但对于消费本位却很少或根本没有意义。例如证券交易业或三月为期的库券交易便是这样;后者每三个月就造成一次大量的支票交易,而且由于在三月流通期间的转手,还可能成为更多的大量支票交易的对象。
然而通货本位却往往和货币购买力本身混为一谈了。甚至连极少数进展到将这两者分开的著作家也往往忽视了通货本位有两种不同的类型这一事实。在第一种类型的通货本位中,不同的支付对象按它们所造成的现金交易量的比例加权(支票付款当然和现金付款一起包括在内)。但在第二种类型中,支付对象是比照它们所需要的银行差额或货币贮量加权的。两种类型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根据预测日期与交易量时所能具有的肯定性与规律性,某些交易过程所需储存的预存货币差额比另一些货币价值量相等的交易过程更大。因此,某些物品的价格涨落在社会上所引起的现金差额变动,比造成相等现金交易量的另一些物品的类似价格动态所引起的现金差额变动要大。
我主张把第一类型的通货本位称为现全交易本位,把第二类型称为现金差额本位。这一区别意义将在第十四章中讨沦。在那儿我们可以看到“费雪” 数量方程式引导出前一种本位,“剑桥”数量方程式则引导出后一种本位。
我认为,讨论通货本位的著作家一般所指的是现金交易本位而不是现金差额本位。被界说为现金交易本位的通货本上这一名称实际上是福克斯韦尔教授首先采用的。他认为这种本位是讨论复本位或本位选择等等的问题时最好的通货增值与通货贬值的尺度。但这种本位最重要的阐释却不是福克斯韦尔教授本人提出的,而是埃奇沃思教授根据自己和他的谈话在《1889 年致英国协会第三件备忘录》(同书重印版第 261 页)中提出的,埃奇沃思最后的评论是:“整个看来,通货本位似乎应当更多地加以注意。以前编制指数的人认为不值一顾而扔弃一旁的石头可能成为未来建筑中的基石。”上面已经说过,还有一点也使现金交易本位占重要地位,因为它是相近于费雪教授远
近闻名的关于物价水平的 PT=MV 这一公式的。①
从另外一方面说来,有一个事实却使现全差额本位获得了突出的性质; 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这种本位的变动会使公众所需货币量按同一比例变化。
实际上,通货本位与消费本位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前者对商品的加权比后者大得多,而对劳务的加权则比后者小得多,同时前者还包括金融交易对象,后者则排斥这些对象。其结果是当资本品的交易价格相对于消费品的交易阶格而言发生变动时,或是当商品价格相对于劳务价格而言发生变动时,两种类型的本位的变动就可能极不相同。下面我们将看到,这一点对于商业与信用变动等短期经济现象的理论说来特别重要。同时这也意味着,纵使银行业务的习惯与办法没有改变,货币购买力和它的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变动而不减少(或增加)方便的程度。但讨论这一点便是涉及下面几章的内容了。
在某些条件下,批发物价本位的变动可能比消费本位的变动更接近于通货本位的变动。但通货本位受资本交易的影响而批发物价本位则不受其影响,这一点就使我们完全无法依靠这种相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