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银行利率的“作用方式”
一、传统学说
银行利率在物价的基本方程式中没有明显地作为一个因素出现。因此, 它不可能直接影响物价水准,只能间接地通过它对基本方程式中实际出现的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来影响物价水准。因此,银行利率的增加会使物价水准跌落之类的说法,除非是同时说明了它对基本方程式中的因素发生什么中间作用,使物价水准下跌,否则我们就决不能满足于这种说法。
我在第十一章中已经极简短地预先提出了后面将要提出的解决办法的一般性质。银行利率主要是对基本方程式的第二项发生作用的。它是在储蓄率与投资率之间造成扰动或恢复平衡的工具。因为提高银行利率时就会刺激一项而阻抑另一项,降低时则相反。但这并不妨碍它迟早对于基本方程式第一项发生影响,或对基本方程式的其他要素发生次级的影响,尤其是银行货币量、流通速度和储蓄存款的比例等。
但在没有详细阐述这些概念以前,先把这一已被公认的说法的历史发展和现存状况作一概述也许是有用处的。但这一工作却十分困难。据我所知, 在英文文献中还没有对这一问题作过系统研讨。在马歇尔、庇古、陶西格、费雪等人的著作中去寻找是没有用处的。卡塞尔教授的论述虽然比较充实, 甚至也没有对其中的因果系列作任何详细的研究。①霍特里所说的比较多一些,但他在这一问题上多少有些不合正统,不能引作这一早经承认的说法的代表人物。但在系统研究方面仍然有一个杰出的例子,那便是维克塞尔于1898 年在德国发表的《利息与价格》。这部书在操英语的经济学家中所得到的声誉与注意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维克塞尔的理论在内容与意向上和本书的理论十分相近(比卡塞尔所持的维克塞尔说更接近得多),虽然我认为他并没有能把他的银行利率理论和数量方程式连系起来。
现代意义下的“银行利率政策”是在 1836—1837 年的货币危机以后和
1844 年的银行法案以前的讨论中产生的。在 1837 年以前,这类概念并不存在。比方说,在李嘉图的著作中便找不出这类的东西来,这一点的解释也不难找到。因为在李嘉图一生的时间中,以及住后一直到 1837 年取消高利贷法
以前,利率一直受到最高法定限额 5%的限制。②从 1746 年 5 月 1 日到 1822
年 6 月 20 日止,七十六年间银行利率一直保持为 5%没有变。从 1822 到 1839 年间,则在 4—5%之间作微小变动。1839 年 6 月 20 日定出了 5.5%的利率
(六个星期以后又改为 6%),这是英格兰银行的官方利率第一次超过 5%。
③
此后九十年中发展出来的传统学说是由三股不同的思潮交织而成的,很难分析开来,不同的著作家对每一思潮的着重程度也各有不同。这三种思潮从那一场争论刚一开始时就模糊地出现了。
① 卡塞尔教授在欧战后的著作中间或有着一些偶然提到银行利率的例子。但我所知道的最系统的研究存在于他的《社会经济学理论》第十一章中。
② 我相信,在曼岛,6%的法定最高利率至令仍然有效。
③ 关于十九世纪的银行利率的详细统计资料以及其与市场利率的关系,请参看吉布森:《银行利率——银行家手册》。
(一)第一种思潮把银行利率仅仅当成是一种调节银行货币量的手段。作为英格兰银行典型工具的银行利率实际方法就是以这种思潮为基础在十九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例如奥弗斯顿勋爵①(可以说是这一个时期典型的改革人物)便认为银行利率是减少要求银行贴现的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因之也就是减少流通量的正确而有效的方法。
这种概念认为,银行利率提高就会伴随出现银行货币量的减少,后者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至少说,在这种情形下,银行货币量会比银行利率没有提高时少。这关系反过来说也是正确的。因此所谓高额银行利率与物价跌落的关系便可以直接从一般的货币数量理论中推论出来。这种概念的确贯穿着十九世纪后期有关这一问题的一切文献。这也是马歇尔在《金银委员会前的证词》中②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他虽然相信,新货币主要是通过投机或投机性的投资出笼的,上述概念也仍然是他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③在这之前不久(1886),罗伯特·吉芬爵士对这一问题也发表了一个几乎和马歇尔完全相同的说法。④庇古教授关于银行利率的理论看来几乎完全是承袭马歇尔这一思想而来的。他认为银行利率直接对银行信用量发生作用,因之便根据数量方程对物价发生作用。①霍特里先生在他的《通货与信用》一书中散存的议论, 似乎也属于同一种思想路线。②
卡塞尔教授也用同样的方式解释,由于银行利率调节着支付手段的供应,所以物价水准便受银行利率调节。从他的《社会经济学理论》第十一章第 57 节中,我看不出他认识到了银行利率的跌落可以发生使物价水准上升的作用;除非是说,这种现象会使人们供应《新发行的银行支付媒介》或与这种供应有关。他说:“如果银行能象这样使新银行支付媒介投入流通,如果支付媒介量的增长因此而比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增长的比例大,那么一般物价水准就必然会上涨”。③卡塞尔教授的理论所包含的内容或含义是不是比这儿所说的多,我们往后还要回头来讨论。
银行利率的变化与银行货币供应的变化之间的关联,往往或一般说来, 是这一状况中的一个因素。但这种关联却肯定并不是一无例外的。它对物价的效果也不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成比例。这里面还要补充上许多条件和复杂的情况;补充完整时,这理论也就的确会面貌全非了。至少我们可以说,单纯根据这些方向来讨论银行利率是不完整的,并且忽视了一个基本的要素。
(二)第二种思潮是实际银行家一般讨论得最多的思潮。他们主要不是把银行利率政策当成调节物价水准的工具,而是把它当成调节对外投资差额、从而保护国家黄金准备的工具。也就是说,提高银行利率的目的是使它
① 《关于英格兰银行各部分立的想法》(1844)参看他的《论文集》第 264 页。
② 例如在官方记录第 48 页上他说:“我个人不把贴现率提到第一位,我自己的看法无宁是强调市场上货币流通的实际量”。
③ 参看官方记录第 52 页:“作为购买者进入市场的投机家手中的资本增多,就会使物价上升。”
④ 见《金融问题论文集》第二集第二篇《黄金供应、贴现率与物价》。
① 例如《工业变动》第 241 页。至少据我理解他的思想是这样。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观点没有作清晰或系统的叙述。
② 见《通货与信用》第二版第四章第 132 与 133 页。
③ 参看同书(英译本)第 478 页,并参看《经济学中的基本思想》第 128 页。在这上面他说:“支付手段的供应基本上是受银行利率调节的:因此,货币单位的购买力匣也基本上受银行利率调节。”
高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现行利率,以便影响国际短期贷款市场,使国际债务差额有利于自己。
把银行利率用于这一目的办法是英格兰银行在 1837 年以后的二十年中发展出来的实际办法。首先对这一办法的作用情况提出清晰叙述的是戈申在
《论外汇》一书中提出的(1861 年初版)。①但戈申认为银行利率的变化主要是市场情况的反映,而不是决定市场情况的因素。后来白芝浩在《伦巴底街》一书第五章中强调地指出:英格兰银行在决定市场情况时力量达到了多大的限度(虽然“英格兰银行对这一问题还没有为所欲为的专制情形”)。这样才完成了这一说法。
显然,这也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怎样和第一种思潮连系的问题却不明显。我还不知道有任何著作家试图在这方面加以综合。此外,至少是从表面上看来,两种思潮还是朝相反方向发展的。因为提高银行利率的目的是吸引黄金或避免损失黄金,所以它的效果是增加信用基础,使之比没有这样做的时候高。有人也许会反对说,银行利率提高只有在中央银行其他资产的减少比它黄金存量的增加多时才有可能实现,所以两抵以后的效果是减少总信用量。②但值得怀疑的是这一点能在什么程度内严格地或一无例外地符合于被观察到的事实,还是个问题。
(三)第三种思潮最为接近我所认为的中心问题。它也是事先经过了许多讨论,但却很少或根本没有在清晰的方式下提出。这种思潮认为银行利率可以在某种方式下影响投资率,至少可以影响某些种类的投资率;在维克塞尔和卡塞尔的说法下,可能还是影响相对于储蓄率的投资率。
我认为,关于这一点最简单的表达法是:提高银行利率就会抑制相对于储蓄的投资,因之就会降低物价;而物价降低则会使企业家的收入降低到正常数目以下,使他们将所提供的就业机会通盘减少。而这一点迟早又会使报酬率按物价跌落的同一比例下降。到那时,就可以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位域。据我所知,还没有一个著作家把物价的跌落和生产成本的跌落这两个阶段清楚地划分开,而是把物价起始的跌落当成了问题的最后阶段。但相对于储蓄而言,抑制投资的作法本身必然会降低物价的问题,原先的著作家究竟有多少认识就更难说了。
马歇尔已发表的评述(主要是 1887 年在金银委员会和 1898 年在印度通货委员会的证词中提出的),并没有使我对他的论点明确地弄清楚。他肯定已经看到了增加货币供应量是通过降低银行利率来刺激投资(或投机)而对物价水准发生影响的。他的论点在以下三段中说得最清楚:
“如果增添了生金银供应量的话,银行家或其他的人便可以为实业界人物(包括证券捎客在内)提供放宽的贷款条件;因之,人们便成为货物购买者进入市场,兴办新企业、
① 特别参看第六章:“关于所谓外汇校正数的评论”。但克拉彭教授促使我注意到图克先生在《物价史》
(1838 年发行)的第二卷第 296 页上的一段话。其中说,银行利率的上涨使”美国银行的外国证券议价与金融措施的方便条件减少,因而使其范围减小 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微度压力会 约制美国对我国贷款的放纵程度。”
② 这也许是传统学说的基本假定。这说法认为,提高银行利率增加信用基础的黄金构成部分时,就会同时缩小整个的信用上层结构。参看韦瑟斯:《货币的意义》第 276 与 277 页。但据我所记得的情形来说,还没有见到有人引证过统计数字测验这一假定的精确性。按照我的理论来讲,这一假定并非普遍正确,而是要有各种特殊条件 才能实现。
新工厂、新铁路等。”①
“贷款的供应和人们取得贷款的欲望,原先已将贴现率定为 8%、6%、5%或 2%这类的百分比,然后又额外流入了小量黄金,按其方式进入经营信用的人手中,使供应相对于需求而言继续增长;这时,贴现率便会跌落到平衡水准之下去,不论这水准怎样低都一样,因之便会刺激投机⋯⋯这种新贴现率由于使资本流入不愿在旧率下而只愿在新率下接受资本的投机家手中,因之就会影响平衡。不论他们的投机采取什么形式,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使物价水准上升,这一点几乎是屡验不爽的。这就是主要的问题。情形是这样:当黄金进入一个国家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而且人们也预计物价会上涨。如果一个人原先怀疑是否应为投机而惜款,现在当他有理由相信物价会上涨之后,便会愿意以三厘的利率去惜得原先不愿用二厘半去惜的款项;因此,黄金流入一个国家便会由于使人相信物价将要上涨而增加资本的需求;据我看来,这佯就会使贴现率上涨。”①
“具有这种额外的供应以后,放款人就会更加降低他们的贷款利率,直到需求能消客大部分供应为止。等到这种情形完成时,投机家手中的资本就会增多,他们进入市场购买货物,因而使物价上涨⋯⋯这就是我对于贵金属的这种额外供应使物价上涨的方式所持的说法。上涨之后就会维持下去,因为营业方法仍然维持患定,如果一个具有一千镑收入的人平均在身上带着十二镑,当国内通货增加之后,他身上的钱就由十二镑加到十四镑, 那么原先以十二镑购衔的东西将来就会要用十四镑才能购得⋯⋯”②
第一段引文中虽然似乎提到了投资,但这儿所强调的是“投机”,这样
就产生了一种假象。整个说来,我倾向干认为,马歇尔心中最多只是想到, 使物价上涨的是产生了另加的购买力。但在现代经济界中,信用系统的组织使得“投机家”是首先最可能取得新货币的人,银行利率在这一因果之链中显然起了作用。这似乎是我一向所习于看到的理论。这一理论肯定没有使我对于任何时期的报酬量、储蓄量以及消费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任何清楚的概念,同时也没有使我对于它们跟投资与储蓄的平衡之间的联系得到任何清楚的概念。
当我们上溯到霍特里先生在更早的时候所写的著作时,似乎就更加接近于银行利率影响投资率的概念。但他所强调的全部问题是一种特别的投资, 也就是流动财货的经纪人与中间人的投资。他赋与这种投资一种对银行利率变化的敏感性,而这种敏感性事实上却肯定不存在。我们必须引一段相当长的原文才能说明他的思想路线:①
“严格说来,利率象这样上涨,对惜款者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呢?主要的惜款人有两类,一类是生产者,另一类是经纪人。生产者当然会发现商品的生产成本些微上涨了⋯⋯但一般说来,我们所讨论的利率变化部大小了,不足以直接影响零售价格⋯⋯但经纪人本身却会受到利率的影响,他们的一种特殊功能就是将池所经纪的货物保持一个贮备量或‘处理余量’。他要毫不
① 《金银委员会官方记录》第 9677 号,第 49 页。
① 见《金银委员会官方记录》第 9981 号第 130 页。在这儿似乎看出,马歇尔对新黄金究竟会使贴现卒提高还是会使它降低的问题似乎有些迷惑,在“印度通货委员会”的下一段话中,他把时间顺序说得更清楚: “新通赁 最初使贷款人增加贷款的意愿,并使贴现率降低;但往后它又使物价上升,因而趋于增加贴现率。”(《官方记录》第 274 页,重点是我加的)。在这儿,增加贴现率的是更高昂的物价,但在上面的引文中所说的却是预计到物价上涨,对资本产上需求,因而使贴现率增加。
② “金银委员会官方已录”第 9686 号第 51 页。
① 见《良好与不良的贸易》第 61 至 63 页。
迟延地满足顾客的有变需求就必如此,经纪人是借钱买货并售货还钱的。因之,当他的存货多时,所欠银行家的债务也会相应地大。他认为适于保持的存货量当然会根据经验确定,但当然也可以庄相当大的范围内加以变化而不致于有很大的不便。当利率上升时,他就会急于要在不引起严重不便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债务。如果他能减少存货就能减少债务,而存货却只要在销出后延迟补充就能减少。但制造商所接受的订单却来自需要补充存货的经纪人。因之,制造商便马上会发现他们所接受定订单的件数减少了,数额也减少了。经纪人本可以用来付与制造商购货的货币,那时却用去向银行家还账去了⋯⋯也就是说,制造商会遭遇到需求疲滞的情形;为了解除因此而对产品所发生的限制,他便会尽现存生产费用所能允许的范围降低价格。价格象这样降低之后,就使经纪人能降低零售价格;这种办法一般会刺激需求。但当经纪人减少存货、生产者限制产量时,就会使生产者和经纪人对银行的债务减少;银行资产象这样减少就会随之而使他们的负债减少,也就是他们的信用货币供应量减少。这样一来,公众手中的货币余额就会趋于减少,在这基础上所建立的收入上层结构也会同时萎缩。”
我相信,这对于银行利率提高一般发生作用的方式是一种很不完全的叙述。读者应当看到,这种作用方式完全在于货币利率提高后使企业成本增加。霍特里先生承认,这种另加的成本太小了,不足以对制造商发生重大影响, 但却又不加观察就假定它们对经纪商会有重大影响,他那说法所根据的不是使经纪人心中产生物价水准跌落的预期,而是把信用货币供应量减少当成了他那因果之链的最后一环。但从银行家那里取得贷款时所付的利息究竟是 5
%还是 6%,对于经纪人的心理影响相对于他所经营的货物的现行与未来销售率,以及他对这种货物未来价格动态的预计对他所发生的影响来说,比这种利率对制造商的影响大不了多少。
但我引这一段活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霍特卫。我很怀疑,要是伍今天, 他是不是还会用同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之所以引用这段话。是因为它的表达方式非常清楚,以致可以把它当成关于这一问题的某种流行意见的基本要素之一来加以反对。
近一百年以前约瑟夫·休姆提出了一个十分类似于霍特里先生这一说法的论点,图克先生在评述休姆的说法时,对于霍特里先生的理论就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驳论。①在 1836—1837 年的危机以前,图克先生所谓的“通货论” 的狂热拥护者认为英格兰银行对物价水准的影响,只是通过它的通货流通量发生的。但到 1837 年时却提出了一种新观念,认为银行利率通过它对“投机” 的影响也能具有一种独立的影响。图克并没有要否认纸币发行过多与货币不相宜地贬值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要否认利率降低刺激各种投资的关系。但休姆主要强调的是贬值的货币刺激棉花、谷物等商品的投机活动的效果。关于这一点,图克用一段话加以驳斥,很值得在这里征引出来:②
“毫无疑问,有许多人由于资料不全、根据不充足或对于有利的机会过于乐观而作不慎重的投讥。但他们象这样进行投帆的动机或诱因,却不论有没有根据,也不论是根据自己的看法还是根据别人的例子得出的,总是他们时物价持有可能上涨的看法。购买以至
① 见图克著:《物价史》1838—1839 年版,笔 120 等页。休姆的意见则是 1839 年 7 月 8 日在众议院对英格兰银行管理问题所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说中提出的。
② 见同书第 153 至 154 页。
销售的动机并不单纯是由于借款的便利条件或 3%与 6%的贴现率之间的差额而来的,上述的人除了十分确信预计到物价至少会上涨 10%以外,很少人会进行投机⋯⋯但三个月之中贴现率的最大差额不过是 3%至 6%之间的差额,对一夸脱小麦说来不过差四便士半。我敢说,这种差额决不会诱使或阻挡人们进行一次投机购买。但只要有动机的力量存在以后,对于只能以信用购买或必须借钱才能购买的人说来,根据这一动讥采取行动的程度无疑会受到借款便利条件大小的影响。”
此外,图克还象往后许多人一样补充说:在实际经验中,商品价格跌落
往往并不和利率上涨的现象一起出现,而是和利率下落的现象一起出现。①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活,马歇尔认为银行利率对投资的影响是使新增的
购买力进入市场的因素,霍特里则把这种影响只限于一种投资,那便是流动物资经纪商的投资。至于维克塞尔的说法,虽然在这儿和那几同样都有模糊之处需要加以克服,但却更加接近于银行利率影响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这一基本概念,我之所以说有模糊之处需要克服,是因为我认为维克塞尔的理论在卡塞尔教授所沿袭的方式下,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与上述第一种思潮相同的东西。也就是说:银行利率水准决定银行货币量,因之也就决定物价水准。但我认为维克塞尔自己的思想不止这些,只是在他的书中提得很模糊罢了。
维克塞尔认识到了一种“自然利率”的存在,他对这种利率的定义是对物价影响中性、既不会使之上升,也不会使之下降的利率。并且补充一句说, 这种利率必然和非货币经济体系下一切都以实物借贷时流行的利率相同。② 从这一点就可以推论出,当实际利率低于这一利率时,物价就会有上涨的趋势;反之,如果高于这一利率时,物价就会下跌。①同时,根据这一点还可以推论出,当货币利率保持在自然利率以下时,物价就会继续上涨而没有限制。
②这一结果(即物价累积地上涨)并无需货币利率愈来愈多地低于自然利率,
只要低干而且保持低于自然利率就够了。
维克塞尔的说法就其原有状况而言是无法加以辩解的。不加发展时,看起来也必然不能令人信服,对于卡塞尔教授说来就是这样。但这些说法却可以十分紧密地根据本书的基本方程式加以解释。如果我们给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下一个定义,说它是储蓄与投资价值取得平衡(根据本书第十章的定义衡量)时的利息率;那么当货币利率保持在一个水准上,使投资价值超过储蓄时,全部产品的物价水准就会上升到生产成本之上。这样又会转过来刺激企业家争相抬高报酬率,使之超过原有水准。当货币的供应使货币利率能保持低于上述定义下的自然利率时,这种上涨的趋势就可以无限制地继续下去。一般说来,这就意味着除非银行货币量不断增加,货币利率甚至保持略低于自然利率的程度也不行。但这一点并不影响维克塞尔说法在形式上的正确性。卡塞尔教授认为,维克塞尔用这种方式提出说法时,犯了一个极古怪
① 根据我的理论说来,这一点的解释自然是银行利率的动态往往代表着人们在追随自然利率动态时所出现的迟缓和不充分的行动。
② 见《利息与价格》第 93 页。
① 维克塞尔也在上述意义下运用了“真实”利息一词。但上述定义下的“自然”利率却决不可以和费雪的“真实”利息混为一谈。后一种利率是参照货币价值在垫支与偿还贷款时的任何变动作出修正的货币利率。参看哈耶克:《黄金理论与市场景气 理论》第 124—125 页。
② 只是这样会发生维克塞尔所没有说出来的情形,也就是使货币报酬率不断上 涨,但却不完全足以消灭利润;这种上涨转过来又需要不断增长的货币量来予以充 实。
的错误;③这种看法的解释是维克塞尔的表达方式很不完整,但这却可能说明维克塞尔在按着本书的路线思维,而卡塞尔则没有;虽然卡塞尔在旁的地方也曾用几乎和维克塞尔相同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见说,真实的利率是货币价值不变时的利率。①
不论我是否夸大了维克塞尔的思想所达到的深度,②他无论如何总是说明利率通过对投资率的作用影响物价水准的第一个著作家。在这儿,投资指的就是投资,而不是投机。关于这一点,维克塞尔说得很清楚。他指出:投资率可能受二毫五这样小的利率变化的影响,而我们却不能认为这会对投机者的心理发生影响;同时他又指出:投资象这样增加就会使实际营运的货物的需求增加,而不会使“投机”的货物的需求增加,唯有这种实际需求的增加才会使物价上涨。③
最近在德国和奥地利有一派新思潮在上述概念的影响下发展起来了,可以称为新维克塞尔派。这一派关于银行利率对储蓄与投资的平衡的关系,以及后者对信用循环的意义等方面的理论,和本书的理论相当近似。我特别要提出的是路德维希·米塞斯的《黄金价值的稳定与市场景气政策》(1928 年版)、汉斯·奈塞尔:《黄金的交换价值》(1928 年版)以及哈那克:《黄金理论与市场景气理论》(1929 年版)。④
(四)此外还有一个第四种因素。有些著作家(如庇古教授)引用它来支持自己关于银行利率对物价水准的影响的其它解释,这就是银行利率的心理影响。但银行利率上升引起物价跌落的预期不能独立地解释银行利率的上升为什么会使物价跌落。因为这种预期如果事实上没有根据的话,就不能作为单纯的幻觉一年年地存在下去。实业界的人物即使只是根据银行利率上升会提高生产成本这一十分说得过去的理由,他们也完全可能采取相反的预期;那就是说,银行利率上升会使物价上涨。但如果银行利率上升以后事实上并没有使物价上涨,那么这种预期就不可能持续存在。纵使这种预期能持续存在,它的实现也不可能持续存在。无论如何,我认为提出这种解释的入意思不是说银行利率上升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实业界心理错误的根源上去。他们所指的毋宁是:因为银行利率上升实际上的确会使物价趋于下跌,这事根本与任何预期无关,所以,实业界便为这一趋势“贴了现”,使它在物价水准上体现时比原来快,而且程度也更极端。因此,结果得到正确的预期这一点,本身并不是结果为什么会发生的理由,而且也不能帮助我们找出这方面的理由。
③ 参看他所著的《社会经济学理论》英译本第 479 页。
① 例如同书第 480 页以及《经济学基本思潮》第 129 页等。
② 此外还有许多小的提示,不便一一征引。根据这些提示,一个著作宁可以感觉得出来另一著作家在心底里所具有的基本概念究竟与自己相同还是不同。根据这一标准来测验时,我感到我所要说的和维克塞尔所要说的根源相同。
③ 见《放款的利息和商品的价格》第 82—84 页。——原注
④ 这些著作家的书直到本书的这些页次正在印刷时才到我手里,如果在我思想发展的较早时期到手,而我的德文又没有这样差的话,我就会更多地提到这些著作家的研究工作。在德文里面,我所能理解清楚的只是我已经知道的,所以新概念往往由于语言方面的困难而使我看不出来。我发现奈塞尔博士对于货币问题的一般态度特别和我同气相求,我也充满着希望认为他对我的研究工作会有同样的感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德国的近代著作家讨论同一问题,他们的著作我只浏览了一下。
我希望读者不会认为我在主要只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上费了太多的时间。但人们对银行利率这一问题的真理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是紊乱和不完全的,所以叙述一下意见的发展史作为建设性的理论的导言,对于这种理论比对发展阶段明确的理论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