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条结语
在我们没有放松上述假定之前,有几点值得特别针对目前所讨论的情形重复一下,其中大部分在以前几章中都已经提出过了。
(一)将物价保持稳定,并按上述情形下假定物价上升的比例不断降低货币工资,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除非是在这种情形下,新增的财富累积到新参加生产的企业家手中的多,而累积到生产开始上涨时货物已在制造的企业家手中的少,其结果使这种替换的情形在竞争条件下不可能出现。
(二)如果生产因素愿意以一种延期付给的形式接受一部分货币工资, 等到可以从其他来源得到新储蓄时再交换可用产品,那么纵使没有任何财富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到企业家手中,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比方说,如果工资时隔等于生产时隔,以致使 r21,或逐期续储量在每一个工资时隔中按适当量增长,或是储蓄在某种其他方式下充分增加,那么物价水准就不会上涨。
(三)循环周期前的银行存款者如果在整个信用循环中坚持下来,便既不会获利,也不会受损失。他们的银行存款价值在周期末尾和周期开始时一样大。营运资本的增量根据直到目前为止的假定说来大部分是属于企业家的,它的累积完全是由于本期收入购买力下降、靠牺牲这方面的利益而形成的,决没有牺牲存款者的利益。
(四)聚集营运资本的资金,使全民充分就业时,虽然必须由生产者减少其单位生产劳作的实际收入,但所造成的财富增量则几乎全都以纯粹意外利润的形式累积到企业家手中去了。
但假定被观察的社会是一个完全社会主义化的国家,工资和储蓄量都由国家决定,国家是唯一的企业经营者,那么增加营运资金的过程就不会同时引起不公平的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实际工资水准的暂时降低就意味着
① 上述说法已将失业津贴这类的可能情形除外,其作用将在本书 256 页上讨论。
整个社会积累的财富增加;这种暂时降低是生产因素充分就业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正如同为其他目的而进行储蓄时也必然会带来这种现象一样。
(五)此外,累积到企业家这一阶级手中的财富增量主要是落到就业量开始上升时已经有货物在进行处理的企业家手中,而决不会落到推动新增产量的企业家手中,因为他们的产品在销售时所得到的只是正常价格。换句话说,相当于制造过程长度的未来某一日期的期货价格将始终维持正常价格, 它与现货价格相比时显示有一种延期折扣存在;也就是说,现货价格将因上涨而具有超过期货价格的溢价。
(六)营运资本价洛 P'和批发原料价格指数大致上相同;由于我们假定预见是完整的,所以这种价格上涨的程度立即就会大于 P。P 是可用产品的物价水准,也就是流动消费品的物价水准。原因是这样:信用循环出现后, 开始进入生产过程的商品所构成的那种营运资本价值不会上涨,因为当它们制成时只能以旧价格出售;然而循环开始时虽不可用、但已部分完成的那种商品所构成的营运资本的价值,则将反映出可用产品制造完成时预计上涨的价格。也就是说,假定预先的判断正确时,原料或半成品的物价水准 P'平
均将比 P 上涨得更剧烈得多,也就是将要上涨到 P 与P1 + x 之间的水准上去。
t
(七)这一说法假定生产因素就业后的货币收入比未就业时大,消费也相应增长;由于就业量的增加,使原先失业的生产因素的单位收入增加,所以也就意味着已就业生产因素单位的真实收入在等于生产过程长度的一段时期内将会减少。如果情形不是这样(如失业救济金所造成的结果),那么所需的营运资本增量有一部分将由原先支付给失业者的资金中补足①。这并不影响上述说法的性质,但却意味着必要的物价上涨相应地减少了。比方说,如果失业者收入等于就业者报酬的一半时,上述方程式中 X 全部以吾代替后仍然能成立。如果有关社会中生产因素的报酬率不论失业还是就业一律相等
(“工作或维持”),那么物价就显然不会上涨。从另一方面说来,除非是原先支付失业救济金、往后用来扩充营运资本的资金在那时用来扩大消费或某些其他方面的投资,否则在这类情形下,物价在生产时期末将跌落到开始的水准以下去。
(八)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表面矛盾的事实原先虽然已经提出,但却值得再重复一下。任何给定时期中社会财富积累的增加取决于该时期内关于产品采取固定资本还是营运资本形式的比例的决定(这一决定主要由企业家与金融家做出),而不取决于每一个公民所组成的整体关于其货币收入有多大部分用于储蓄的决定。当新投资的生产成本和个人货币收入的储蓄量发生差额时,就必然会造成某种价格变动。如果情形和刚才所举的例子一样,是一种通货膨胀,那么纵使没有一个人特意增加储蓄,社会财富也会增加。增加的财富是由于物价上涨使个人消费减少而来的。但从另一方面说来,发生通货紧缩过程时,个人看起来是“储蓄”了,而且也的确可以尽量储蓄个饱, 因为他们作为个人而言,储蓄多少财富就增加多少。然而纵使如此,国家财富绝不会有任何净增加。“储蓄者”财富的增加被一部分企业家等量的财富
① 这并不是刚好准确的情形。因为第 2r 个时隔未的逐期续储量 a(l+x)(l+m)比 2r-1 时隔未的 大, 所以这种续储量的增加就会在第 2r 个时隔中使物价暂时低于 P,以致在第(2r+1)个时隔之前不会在 P 这一数值上稳定下来。
损失所抵消了,而“储蓄者”所放弃的消费则被一般消费者等量增加的消费所抵消了。
因此,赚得报酬和进行消费的公众作为个人而言不论是否节约,事实上对于他们的总消费量决不会朝任何一方面造成一点点差别。因为就本期消费而言,个人削减或维持消费的意图对于本期总消费量全部情形的任何效果始终会被物价涨落的相应动态所抵消。因此,公众中个人节约或不节约的净效果将无法在公众的总消费中看出来,而只能在物价水准以及拥有社会资本品增量的人身上看出来。总而言之,公众的“节约”在这种情形下对他们说来是便宜而又有用的。因为这样可以不减少他们的总消费量而又使他们能据有原来会归干企业家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