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情形
首先让我们把问题简化一下,以便提出主要的机制而撇开非主要的复化情况。我们将看到,这种主要机制在较为普遍的情形中基本上是相似的。起初我们要提出一些假定,往后再除去,内容是这样:
**假定一:**除去收入存款增量以外的本期储蓄,与提供新增就业量所需的 营运资本增量以外的新投资净额相等。所以新增的营运资本便刚好等于企业家的利润量加上收入存款的任何增量。①
**假定二:**银行除了计人金融流通量的任何变动以外,为工业流通提供的 货币增量刚好足以在稳定的速率下吸收失业的生产因素就业;所以当一个生产时期过去后,最后一个生产因素就刚好就业了。这等于是说:企业家除了利润以外,为了支付日渐增加的工资(已在假定中规定)并增加其营业存款 A,就需要向银行贷款,需要多少银行就供应多少。
**假定三:**全部增加的就业量都用于消费品的生产,流动资本的贮量如果 有的活也是恒常的。
**假定四:**没有收入膨胀发生,所以生产因素的效能报酬率始终不变。也就是生产的货币成本始终是稳定的。
**假定五:**一切商品的生产过程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过程是一个稳定 的过程。
**假定六:**工资每隔一定的时期之后(我们将称之为星期)按各时期的工作发放一次。如此发放的工资只能由收受者在下一星期中支出。任何一个星期中的支付率都是稳定的。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星期的支出都由前一个星期的收入支配。按本星期所完成的工作而得到的收入,其领取时期赶不上影响本星期的支出。此外,消费者还将在收入存款中把一部分款项续储到周未,数量等于刚刚得到
① 在某些国家中(欧洲大陆的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货币量部分地取决于可用 来在中央银讨贴现的适当票据量。于是,产量的增加就会产主一种直接的趋势,使流 通货币量有一些相应的增加。
的本周收入加上前一周收入中的一个恒定部分。
当货币所得不变或以恒定的比率变化时,以上的假定就意味着每一周周未所续储的收入存款都是该周收入的一个恒定部分,收入存款的流通速度也是恒定的。但货币收入有变化时, 情形就没有这样简单了。因为如果 k1 象以前一样代表收入存款流通速度的倒数,w1 和 W2 代表相继两星期的收入,m×w1+w2 代表第二周未续储的存款(根据上述假定而来),那么第三周的出便是 w2+m(w1-w2),收入存款的平均水准是 m×w1+w2
1 1
- 2 {w2+m(w1-w2)}这是一周中点的余额,即 2 {m(w1+w2)},
故得:K1= 1 w 2 + m( w1 + w 2 ) 。这一数目只有在工资稳定或
2 1 2
按稳定的率(几何几数)增加时才是稳定的。
**假定七:**以往不论有过什么错误,所有有关的人对于信用循环的后继过 程都有准确的预测。
命生产时期的长度等于上述单位时间(“星期”)的 2r 一 1 倍,根据假定五,这种时期的长度是一律的,强度是稳定的。因此,如果 a=单位时间内的货币报酬之流,
t=报酬用于消费的部分。同时根据假定一说来,这也是以可用消费品的形式出现的一部分产品。
在开始时我们所具有的便是:
a×r=营运资本生产成本①和t×a=消费之流。
命 p 是可用消费品的物价水准。
让我们假定失业生产因素和在业生产因素的比是 x,并开始了一种动态使就业量增加到最大容限,因之也就是按 x 的比例增加营运资本。根据假定二,我们将认为这不是一步达成的,而是稳定等量地增加上来的。因此,制
造机器每星期的投入率 a
2r − 1
便按 x 的比例增加,然后维持在 a
2r − 1
(1+x)
的水准上。这样说来 2r-1 个星期以后,收入将增加到 a(l+x),往后将维持在这一稳定水准之上。
这就意味着,在第一个星期中收入将增加到 a(1+ x
2r − 1
),在第二个
星期中增加到 a(1+ 2x
2r − 1
),在第三个星期中增加到 a(1 十 3x
2r − 1
),直到
2r-1 个星期时就达到了 a(1+x),这时就业量也就达到了最大容限。
增加的报酬在第一个时隔中不会影响物价水准,因为我们已经假定工资是在周未发放的,所以新增的报酬在第二个星期以前不会作为购买力进入市场。但在第二个星期中进入市场与以往相同的可用真实产品量相遇的购买力
将增加到 a(t+
x(1 − m)
2r − 1
),因为 ax 是收入的增量,而加入续储量中未花
2r − 1
① 这就隐含着一个假定,即资本家在这时期开始时既没有获得利润,也没有蒙受损失:但这一假定并非主要的,上述论点本身对于没有这种假定存在的情形是很容易适应的。
费的部分则是可以的 axm
2r − 1
,这样才满足了假定六的要求。①其结果是物价水
准将上升到
x(1 − m) p(1 + t(2r − 1) )
x(1 − m)
因此,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将损失购买力 t (2r − 1) 。在这一时 隔中,如果
x(1 − m)
有企业家的产品成为可用形式出现,因之使所获价格成为 p(1 + t(2r − 1) ) 而不
是 P,他就将获得价格增量这样多的利润。
2x
第二个星期的报酬量是 a (1 + (2r − 1)) ,第三个星期中的新物价水准根据
x(1 − m)
与前面相同的推理将是p(1 + t(2r − 1) ) 。然后这一过程将一直继续到 2r—1
个星期过去以后为止,这一时期末的报酬量将是 a(l+X),第(2r 一 1)
x(2r − 2 − m)
个时隔中的物价水准将是p(1 + t (2r − 1) ) 。如果 2r-1 代表很多个星期,
这一式子实际上就会等于是 P p(1+ x ) 也就是说,如果 r 很大的活,①物价的
t
上涨不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于 m 而言,都很少因为消费者维持其收入存款对货币收入的比例而受到阻滞。这种物价上涨的阻滞就其发生状况而言,一部分是由于报酬获得者在一个星期之后才得到报酬的缘故;另一部分则是由于他们使逐期续储而未花费的收入量增加,以便使其收入存款与货币收入保持适当关系的缘故。
这时收入存款的增量(即(2r 一 1 )个星期末的续储量)将达到
a × x(1 + 2r − 2 × m) 。同时包括造成新产品量的人在内的全部消费者的消费
2r − 1
量则会刚好和原先一样,也就是按每星期 a×t 的比率消费。原因是这样:真实工资率虽然始终会持续下降,使造成新产品量以外的生产者的旧生产者削减其消费量,然而新生产者则将等量地增加其消费量。②因此,新生产者将按
2r − 2
a×x×r 的比例增加其总收益,并按a × x(1 × 2r − 1 m) 的比例增加其收入存
2r − 2
款。累积到企业家手中的总利润量将达到ax{r − (1 + 2r − 1) m},因为代表着
投资价值超过储蓄量的部分。在下面我们将看到(参看本书第 263 页注), 企业家将在第 2r 个星期上牺牲一小部分剩余,所以最后累积到他们手中的全部剩余量将是 a×x{r-(1+m)}。
营运资本、产品量和就业量这时都将随着与我们的假定相吻合的物价上
① 因 为 。
① 如果 m 大于 1,也就是续储量大于一个星期的收入,这一假定便除非是经过一段时隔、否则无法实现。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当收入增加时,续储量可能只会渐次地做到以同一比例增加,所以收入存款的流通速度将暂时跌落到正常值以下。
② 关于 r 的可能量值,清参看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涨、特别是随着与货币工资率维持原先水准的假定相符合的物价上涨而达到最大量。
这就是繁荣的最高潮,物价也上涨到了顶峰。如果生产因素中有待吸收的失业百分比原先是 10%,,则是 90%,那么物价就会上涨 11%左右,这时就会出现台面上的第二幕,即萧条。
从就业开始恢复起算的第 2r 个时隔中,可用产品便开始以“t+x)的增率出现,而不是以 axt 的增长率出现,而且往后将继续稳定地保持这一已增
x
加的增长率。因此,物价水准便会按这时市场上的消费品增加比例 t 降低。
a
也就是说,由于在第 2r 个时隔中支出是 a(t+x),进入市场的消费品是 p
(t+x),于是物价水准便会陡然降到始值尸上去。①
应当注意的是,可用产品之流的增加刚好抵消了物价的跌落,所以增加为 k1×a(1+x)的收入存款仍然和新的状况平衡。
在目前的假定下,萧条纯粹是价格方面的萧条,对就业量方面没有带来反应。新的位域是生产扩充前的同一物价水准和同一工资水准上的平衡位域,但营运资本、生产和就业量却都按人的比例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