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管理货币的发展
从图解上可以看出,我所谓的管理货币这种表征货币是所有的形式中最混杂的一种;在四种形式中唯有它与另外三种全有关系。它是通过平易的发展阶段而出现的。现在有许多货币体系仍然是复合性质的,一部分由管理货币组成,一部分由商品货币组成。
为管理货币的管理制定科学管理原则,使之符合其本位(不论是什么本位)的第一次重大尝试是从一次争论中产生的,这次争论的结局是产生了1844 年的不列颠银行特许状法案。十八世纪时,一般流行的仍然是商品货币,但银行货币在银行钞票形式下的发展却已指示出走向符号货币的道路。① 法国革命的后果使法国和英国的通货径直变成了不兑换纸币。在英国方面, 当这一时期因引用金本位而告结束时,表征货币的运用对公众说来已是十分熟悉而又令人满意的了,对财政部和英格兰银行也十分有利,以致使新体系不是纯粹的商品货币体系,而是混合的管理体系。如果李嘉图的铸锭提案实行了的话,商品货币便不会恢复,英格兰也就会在 1819 年实行纯粹管理货币了。
管理货币虽然从那个时候起就已实行,但负责管理的英格兰银行的经理与该行董事会对通货管理的方法与原理却理解得很差,实际上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理解。接着就出现了二十五年的纷扰与本位崩溃的危机,直到当时的改革者以 1844 年的法案开创了一个管理方法的新时代后才停止。这一法案包含着一个健全的原理和一个严重的混乱因素,健全的原理在于强调限制表征货币量,以便保证能维持其本位。混乱因素则在于徒劳无功地试图无视银行货币的存在,因之也就是无视货币与银行使用的关系,并使表征货币完全象商品货币一样发生作用。这一混乱的确是很严重的,幸好在前后不久的时间里, 最优秀的实际理财专家就认识到了第二条健康的原理,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实际的崩溃。这一原理就是实际上并没有包括在该法案之中的银行利率原理。
① 十八世纪中叶,银行钞票的流通在苏格兰已占显著地位,不持有金属的贵金属节省汰对北不列颠人说来和持有金属的贵金属实有法对亚细亚近东部分一样特别有吸引力。
银行利率对管理货币的管理问题的效用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而且也是最新的发现。在这几年以前,英格兰银行对于银行利率政策和本位的维护之间的关系还完全没有理解。
银行利率政策在伦敦那一特别适合的环境下逐步发展,加上银行货币的巨大增长,就成了往后七十年中英国货币发展过程的特点。银行利率的实际效用在当时不但已经为人所熟知,而且也成了信念和教条。虽然如此,它的严格作用方式以及在各种条件下应用时预计应产生的结果却没有得到清楚的理解;我认为,一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清楚的理解。
那时其他种类的管理货币正在开始流行,在汇兑本位这总称下讨论的形式尤其如此。印度卢比是这种管理方法以及其大规模实际应用的首要理论探讨的论题,因之印度卢比也就成了其中典型的例子。几年以前,我曾在《印度的通货与财政》(1913 年版)一书中详细地讨论了汇兑本位的问题,在这里不妨再作为题外话简短地讨论一下,以便刷新我对这类本位的最方便分类法的看法。
我认为这一问题的某些讨论中,对于汇兑本位制和另一种制度之间的关系有一些含糊的观念存在。后一种制度更正确他说来应称为汇兑管理制。我对汇兑本位币的定义是:以某一外国法币为客观标准的管理符号币。关于印度卢比究竟应按英镑还是应按黄金确定的争论,就是关于卢比究竟应不应当成为汇兑本位币的争论。德国在稳定马克价值的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本位就是汇兑本位,而最后确立的马克则是金本位的马克。从另一方面说来,有些地方的客观标准不是外币而是黄金之类的东西:然而,对这种货币进行管理使之符合这一标准的方法,却完全或主要是在外国中心保持准备金,并按规定的汇率买卖外汇,而不是在当地按规定的汇率买卖黄金;这种币制我称之为汇兑管理制。汇兑管理制所要求达到的客观标准可能是汇兑本位,但并不必需如此。汇兑管理制的特点不在于其本位,而在于其形式。
与邻国相比幅员较小的国家,或不具有在国际地位上居于独立的金融中心的国家,最理想的办法是采用汇兑本位制。但这样做之后,在某种程度内就无疑必须依附于其汇兑本位所选定为基本货币的母国,对于国家的自尊心理可能有损害。从另一方面说来,汇兑管理制却可以部分地免除这种反对意见,同时由于节省了生金银的运输和避免了利息的损失,所以便在技术上具有很大的好处。有许多国家已经运用这种方法多年,并获得了很大的好处, 日本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在一个以上的外国中心保持准备金,并根据具体环境调节各中心的比例。德国对于汇兑管理制的态度似乎是变化不定的。有迹象表明,国家银行当局对这种制度存在着偏见。我认为印度舆论界某些方面对汇兑管理制所表现的偏见一部分原因是把汇兑管理制与汇兑本位制混同起来了;依附的因素在后一种制度中更典型,但他们却错误地认为和前一制度也一样。
欧战时期的英镑,或者说,1915 年到 1919 年的英镑便是一种汇兑管理币的例子。从 1916 年 1 月 13 日起到 1919 年 3 月 19 日止,英国财政部委托J.P.摩根公司作为代理机构,将英镑价格维持为 4.761/2 美元左右,在纽约外汇市场上随时收购以这一汇率抛售的任何数量的英镑,或者按 4.77 的汇率以英镑收购美元。①
① 汇兑管理制开始于 1915 年 8 月。但在 1916 年 1 月 13 日以前,外汇汇率并未钉住不动,此后汇兑丰就稳
没有固定客观标准的法令货币往往采用汇兑管理制。在战后欧洲通货崩溃的时期,“官方支持”以及不时可作变化的“钉住”外汇率的办法,都是这方面人所共知的例子。
最后,欧战快爆发前,曾出现过截至目前为止的世界最大管理体系—— 美国联邦银行储备体系。这一体系开始时主要是借镜于英国体系,但后来却沿着其本身独创的新途径发展,只是严格说来,这些途径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仍然有些怀疑和争论存在。
英国的体系由于 1925 年的通货法案而从通行了若干年的不兑换纸币发展成了目前的这种形式。现在要对这一体系下论断还为时过早,但该法案中却包含着一个明确的转变,即英国的货币不再是复合体系了。欧战前苏弗林市形式下的商品货币没有恢复,李嘉图在百年以前提出的建议却被接受了, 法律规定英镑是纯粹的管理货币。
许多人相信,英国恢复金本位制之前所进行的争论是关于英镑往后应当成为管理货币还是“自变”货币的争论,但这却是一种误解。“自变”货币的意义除非是指数量严格地与“商品”货币供应相关联的货币,否则就不可能指任何东西,而这种货币却既没有希望、也没有可能存在。这种误解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一般公众不知道在欧战后的法令货币和现代以前的商品货币之间还有第三种形式存在。然而,对于其他问题不论作了什么决定,肯定必须采取的却刚好是这第三种形式,也就是通过管理符合于一种客观标准的表征货币。
争论的本质问题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在某一个时候或者以某一种方式改变英镑的本位,以致使过渡过程牵涉到货币收入水平的重大改变,难道是合适的吗?如果改变本位的方式能使新本位市的购买力在过渡时期等于现存计算货币的购买力,并与货币收入平衡,其结果使本位改变本身在当时并不牵涉任何货币现行价值水准的上涨或下跌的问题,那样岂不是任何本位的改变部应当采取的方式吗?反对故意降低货币价值的意见在反对派方面所造成的印象比在官方造成的印象深,所以反对派便认为在具体条件必然会使货币价值象这样降低时,改变本位是不合适的。但官方却十分重视相应于计算货币的黄金的严格金衡盎斯数。他们既不愿意使盎斯数适应于计算货币的现有购买力,也不愿等到计算货币的购买力适应于所需盎斯数的时候,而是由于许多原因愿意冒险,这种危险是用任何强制或骤然的方式使收入与物价间的现存水准失去平衡时必然会伴随出现的危险。
这一争论问题和后来进一步的争论问题是完全不同的。后来的争论的是本位本身的选择问题,也就是黄金是否最合适的客观标准的问题。一般称为货币改革者的那批人和别人一样急于要使法令货币时期结束,他们的确比对方更强调稳定的客观标准的重要性。但他们却说,现在黄金所具有的圆满客观本位的性质甚至比以往更少了。因此便主张大体上根据经济学著作中早已为人熟知的所谓物价指数本位,用某种综合的代表性商品来代替黄金。
定在 4.76 和 4.77 之间。自 1916 年 5 月之后,波动范围保持在 4.76 和 4.76 是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