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用循环的正常道路

上面我们已经充分地强调,信用循环可能采取的道路是举不胜举的。现在为了简单起见,不妨特别选出一种道路来。这种道路在我们看来是经常出现的,也许足以称为常有的或正常的道路。

首先是有某种非货币性质的事物发生,增加了投资的吸引力。这可能是一种新发明、一个新国家的发展或一次战争,或是许多小的影响因素朝同一方向发展,因而使“营业信心”恢复。还有一种可能是:事情以证券交易的繁荣开始,最初对自然资源进行投机或实际垄断,最后却对新资本品的价格发生感应性的影响。当发生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货币原因时,就更可能出现这类情形。

这时自然利率相应于投资吸引力增加而发生的增长并没有被储蓄的增长所遏阻;投资量的扩充没有受到市场利率充分增长的约束。

银行体系默许投资量象这样增长以后,就可能要让总货币量有若干增长。但开初时,必要的增长不会很大,并且可能几乎不知不觉地从该体系的普遍疲滞状况中拿出货币来加以应付;或者是由金融循环的需求量减少得到供应,货币总量并无需有任何变更。

在这一阶段,资本品的产量和价格都开始上升。就业状况改善,批发物价指数上升。接着,当新就业的人支出增加后,就会使消费品的价格上涨, 并让这种商品的生产者获得意外利润。这时,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会涨价,各类的企业家都会获得利润。

最初,生产因素的就业量会增加,其报酬率却不会有很大的变动。但当一大部分失业的生产因素就业后,企业家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就会互相争夺,因而开始提供更高的报酬率。

因此,在全部的时间中,工业循环的需求都会增加。首先是要用来应付就业量的增长,接着还要用来应付报酬率的增长。这样就会达到一个阶段, 那时银行体系将不能继续在符合其原则与传统的情形下提供必要货币量。

但在金融流通、货币流通速度和中央银行准备比例发生变化以后,银行体系在不明显地背离其原则与传统的情形下所能应付的总报酬额变化量是令人吃惊的。

因此转折点就可能不是由于银行体系不愿或不能为已增长的报酬总额提供资金导致的,而是由于以下另外三种原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造成的。转变可能是由于某些金融家具有预见或对原先的危机具有经验,比金融界或银行界看得更远一点,因而使金融情绪发生动摇。果然如此,就会正象我们已经见到的情形一样,“空头”情绪的增长将增加金融流通的需求量。因此,可能是由于工业流通增长之上又加上了金融流通的增长趋势,才使银行体系支撑不住,最后使它不得不加上一种利率,其数量不仅只是完全等于市场利率, 而且在已改变的条件下,将远远超过市场利率。

还有一种可能是新投资的吸引力将随着时间的发展或某些类资本品供应的增长而渐次衰弱。

最后,如果没有因为上述任何原因而产生转变的话,在繁荣时期第二阶段(消费品生产活动增加)正式开始之后再经过略多于一个生产时期的时间, 就很可能会产生一种感应性反应。这是由于消费品的价格会不可避免地跌落到它增长的水准以下去的缘故。

这样一来,由于累积了若干重大的原因,最后就会发生衰退。这些原因中包括:(一)新投资吸引力的消失;(二)金融情绪的摇摆;(三)消费品物价水准的反应;(四)银行体系愈来愈无力赶上日益增长的需求,起初是工业流通需求的增长,接着是金融流通需求的增长也发生作用。

因此,事情的顺序便是这样:首先,发生资本膨胀导致投资的增加,接着造成商品膨胀;其次,又出现更多的资本膨胀和商品膨胀,时间大约是消费品的一个生产时期;第三,这一时期末尾在商品与资本膨胀的程度上发生了反应;第四,资本膨胀衰退;第五,投资降低到正常水准以下,造成商品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