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对于交易额的存款量
我们已经看到,活期存款,不论是收入存款还是营业存款,持有的目的都是为了支付;它和储蓄存款不同,后者是为了另一种目的。因此。下一个问题便是这种现金存款量与和它所支付的付款量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第二卷中作统计分析,但目前先作一个初步讨论是有帮助的。让我们从收入存款开始。这方面的付款量是容易说明的。因为这显然等
于一个社会构成收入款项的货币收入减去收入存款本身的任何增量(或加上任何减量)。①一般说来,收入存款的年周转量将等于一年的薪水加一年的工资、食利者的利息和企业家的报酬;也就是说,这一周转量等于各生产要素
① 我认为,最初出现透支的地方是苏格兰。这办法在美国从未受到很大欢迎。
① 为了避免误解起见,应当指出的是,私人非收入交往,如建筑成其他目的的贷款,或是交换投资等所造成的非收入交往,根据上述分类应认为是营业交往,与这种交往相关连的余额应认为是营业存款。
在一年中的报酬。因此,我们如果不但把一切新生产的交换项目(包括劳务在内)列入本期产品之内,而且把运用固定消费资本(如房屋)的所得也列入其中,那么总货币收入就会随着本期产品的货币成本而发生变动。②
这种周转量(也就是一个社会的年货币收入总量)与收入存款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分数,稳定性大小不等。这一分数我们称之为 K1,其倒数称为 V1。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预计,K1 在一个给定经济社会中的逐年平均值是一个相当稳定的量。但如果收入虽稳定地逐日积累,其收入和支出却不逐日进行,而是隔一个时候进行一次,那就可能在平均稳定的情况下伴随出现相当大的季度变动。在工人阶级的工资这类的情形下,收入的支付是按星期进行的,K1 在一个星期的每一天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值,自工资发放之日起稳定地或猛烈地降低,但星期平均却是稳定的。在许多中产阶级的薪水那类的情形下,支付是按季度进行的,K1 在季度结算日达到最大值;此后到下一季度结算日之前将不断降低。但 K1 值最重要的季度变化可能出现在农业家方面,他们的收入是在出售农产品收成时取得的。例如在印度这样的国家中,各不同地区由于这一原因而产生的现金需求季度变动量十分大,以致成了人所共见的问题。因此,以星期工资获得者、季度薪水获得者和农业家构成的经济社会中,K1 的合成值(读者可以记得,这里面包括钞票和收入存款项下的银行账款)显然会构成一个复杂的曲线,虽然全年平均相当稳定,但一年中却有许多峰与谷。
此外,它的平均值不但取决于支付日的平均时隔长度,而且要取决于该社会支付的习惯究竟是与消费同时还是积欠到消费之后;也就是说要取决于该社会究竟是按均等日支付率支付,还是紧接在支付日后的时期里集中支付。有些地方的某些重大支付集中在特殊的季节里,这一点就会反映为 K1 值相应的季度降落。例如大家都知道,英国的所得税便有一种作用,使收入存款的水准在春季里显著降低。
对收入与支出的时间与季节有影响的风俗习惯的改变,对 K1 全年平均值的影响一般说来比贸易或物价变动的影响还要大,但发展趋势却是缓慢的。真实收入的暂时降低会由于人们在降低时力图维持消费而对 K1 值的降低发生一些影响。人们对通货失去信心时(如欧洲在欧战后通货膨涨时期中的情形),会使顾客急忙进行购买,这样也会使 K2 远低于其正常值。但除了这种例外原因以外,K1 的值在一年与另一年之间是不易于发生重大变化的。
目前由于没有任何统计资料可以使我们对收入存款与营业存款加以区别,所以就很难猜测这一稳定的 K1 平均值实际上究竟是多少。由于这一问题将在第二卷中作更仔细的探讨,所以在这里只要说明这样一点就够了:即在英国,K1 的平均值十之八九会大子全社会年所得量的 5% ,并小于这一数量的 12% ,目前可以暂时假定它在 8% 左右。
下面让我们谈谈营业存款。在这一方面,情形很可能远不如收入存款那样稳定而规则。营业存款周转所根据的是企业的交易量,包括企业之间为支付一切货物交易、契约交换、票据往来而来回流通的支票,是由这些交易量构成的。按它们的不同性质可分类如下:
(一)由于生产分工而产生的交易:
② 关于收入的更严格的定义,请参看本书第九章。
-
企业家对各生产要秦的报酬所作的支付。
-
上一生产程序(提取、制造、运输或分配)的负责者和下一生产程序的负责者或装配不同构成部分的负责者之间的交易。
(二)资本品或商品的投机交易。
(三)金融交易,如库券的回收与换新或投资的交换等。
上列各项中,(一)就象收入存款的来往一样,是本期产品货币价值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其中的 a 的确会刚好等于列入收入存款贷方的收入。因为收入存款方面所收到的每一张支票都是营业存款中所付出的支票;反过来说,除非是象某些个人劳务的情形一样由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那里购买,否则后者所开出的每一张支票都是为前者所存入的支票。其中的 b 这一范畴虽然会随着生产的技术与性质渐次地发生变化,在短期内则随着企业家是否预计到它们的需要而发生变化,但整个说来也会随着年产品的货币价值发生变动。此外,在下面就可以看到,专属于 b 的物价水平不会严格地随着专属于收入存款支付的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其结果是 b 类交易的货币价格变动不会严格地符合于消费者在同时所作支出的货币价格。根据往下第十五章的说法来讲,为 a 与 b 两种经济过程所储存的营业存款加上收入存款,就构成了我们所谓的“工业流通”。
从另一方面说,第(二)与第(三)两范畴的交往却无需也没有受本期产品量的支配。一群金融家、投机家和投资者将某些并非由他们生产或消费、而只是由他们买卖的财产,或者由他们相互转让的权益进行交易。在这些交易中,它们的速度和本期生产率没有固定的关系。这种交往量受着多方面的和无法预计的变动的影响,很容易在某一个时期比另一个时期增加一倍,决定的因素是投机情绪的状况等。生产活跃虽然可能使它受到刺激,生产不活跃也可能使它受到抑制,但它变动的程度却和生产完全不同,此外,象这样交换的资本品的价格水准可能和消费品发生完全不同的变化。为第(二)和第(三)交往过程所持有的营业存款加上收入存款,就构成了第十五章中所谓的金融流通。
不幸的是这些交往过程不但极易发生变化,而且变化方式也跟生产以及消费所引起的交易过程完全不同。同时前一类交易量与后两种相比时也十分大,足以混淆统计数字。比方说,英国的各种支票交易总量在 1927 年可能达
到 640 亿镑,此外还必须加上使用钞票的交易量,总共比年收入量大 16 倍以
上。由于本期产品的每一项平均不可能转手 16 次,所以本期消费与生产所引起的交易量便显然被其他种类的营业交易过程淹没了。生产与收入的统计数字象这样受到巨大的金融交易可变因素的混杂后,就严重地妨碍我们在现代货币问题上求得可靠的归纳结论。
1926 年美国的相应数字是支票交易为 7 千亿美元,比年收入量大 10 倍左右。
从上面的论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营业存款平均水准对营业交往量的比
(K2),跟收入存款对收入总量的比(K1)可能完全不同,其变化方式也很可能不同,可变性要大得多。在第二卷中,将对于 K2 的量值和可变性提出一些估计,这些估计毋宁说是对 K2 的倒数 V2 提出的。
在任何给定经济社会中,我们都有理由认为 K1 是国民收入货币量的一个恒定的分数,K2 就不如此。因为支配 K2 的那种交往量与价格水准可能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国民收入货币量的变化不相符合。因此,我们如果
说总现金存款(即收入存款加营业存款)和国民货币收入具有任何稳定或正常的关系,便会造成误解。
读者大概已经看到,K2 是一般所谓的收入存款“流通速度”的倒数;K2 则是营业存款流通速度的倒数。
现在我们必须开始对于银行体系造成存款的方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进行一段很长的讨论。首先,本书的第二篇(主要论题不可避免的一段题外话) 将专门用来分析货币价值的意义以及其衡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