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发物价本位
这种物价水准是由基本商品的批发价格构成的。这些商品有时分成食物与原料两类,有时则分成农产品与非农产品两类。这种水准所根据的几乎完全是从生产工序到消费者的过程中,制造完整程度不同或运行位域完成程度不同的原料价格。换句话说,这种水准大致上相当于以下几章所谓的营运资本(即未成品)的物价水准。
较旧的批发物价指数有些没有加权,最好的也只是粗略地加了权。在前一种情形之下,一切主要的基本商品的重要性被看成是相等的。在后一种情形下,象小麦这样的商品的重要性便被认为比锡大两倍或三倍,其实它的真实相对重要性可能要大十倍或更多。但近来最好的官方指数都已经按生产普查中所说明的各种物品在国民经济中所表现的相对重要性,精细地以科学方式加了权。截至目前为止,这些改进的最高成就是美国劳动局极为精良的批发物价指数。这种指数自从在 1927 年 9 月进行最后一次修订之后,所根据的便是以科学方式加权的五百五十种单种商品。
早期的诸如杰文斯、索特比尔、索尔贝克和“经济学家乃等等的指数, 几乎都是批发物价指数:这主要是因为以往在许多年中,唯有这种指数的编
制方式才有充分统计资料可用。由于当初没有其他指数,所以一般人和学术界讨论货币问题时,都不怎么保留不同意见就接受这些指数,认为它们说明了“货币价值”。我们之中大多数人自来就过于轻信地运用索尔贝克和“经济学家”等的指数,而没有充分地注意到,当初虽得不到更好的指数,但这些指数与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差别如果能加以计算的话,就会证明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际方面说来都具有极大的意义。这种轻信的态度也由于著名的权威所习用的一种说法而得到了很大的鼓励,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中的大致内容是:根据理论统计学的理由,任何指数,只要包括范围相当广泛的独立物价行情,在实际上所得出的结果就会和任何另一种指数相同;因此,我们就用不着再为许多不同的物价水准而找麻烦了。这种态度在一般流行的经济学中扎下了很深的根,以致直到目前还在广泛流传,并引起了许多的误解。我认为这一说法中所存在的错误,将在第六章第二节中加以讨论。批发物价本位和消费本位之间之所以可能存在分歧,是由于两种完全不
同的理由造成的。为了往后很远的讨论阶段着想,在这里加以区分是有好处的。这两种本位可能发生不同变动的原因,要不是前一本位所计算的未成品和后一本位所计算的制成品的种类或比例不同:便是前一本位所计算的未成品价格通过预测与一种制成品相符,这种制成品跟后一本位所计算的制成品的存在日期不同。
关于不同支付对象对批发物价本位和消费本位的重要差别,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即:除了加权方面的其他出入以外,前一种本位没有计入个人劳务和大部分的销售费用,以及全部享受固定消费资本(如房屋)而得来的消费
(最后一种资本的成本中,利率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成分);然而这些项目却共占消费者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因此,我们绝没有理由希望这两种本位在长时期内会趋于一致地发生变化。
此外,我们也大有理由预计批发物价指数比消费指数的变动更激烈,因为前者受高度单一化的项目的影响较大。而后者则更多地计入了运输、销售等较不单一化的劳务。比方说,农产品的价格对于农民说来,比同一产品加上运费与销售费用后的价格对于消费者说来,变动就要大得多。①
在短期内,还有一个理由使批发物价本位和消费本位的变动发生出入。也就是说,不能用于消费的未成品,除非从它作为制成品的构成部分的预期价格方面所得到的价格就没有其他价格;因此,它所反映的就不是制成品的现存价格,而是现伍的未成品到有时间完成加工工序的哪一日期上的预计价格。当我们讨论到信用循环时,就会发现批发物价指数受将来某一日期的预计消费指数所影响的事实是具有实际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