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湖北省经济区划的初步方案

一、省情特点

湖北省简称鄂,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面积 185950 平方公里,人

口 4989 万人①。本省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物产丰富,开发历史悠久,从总体上看,具有如下特点:

(一)经济地理位置适中

从省会武汉市北到北京,南抵广州,东去上海,西至成都,均约距一千公里;我国交通干线长江及京广、焦柳铁路都从本省通过并在境内相交,全省已形成比较合理的运输网络,可以通内地、达江海;我国通信干线京汉广通信电缆和宁汉渝通信光缆,以及数条微波干线均从本省通过并交汇;借助于长江和京广铁路,本省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影响向内地扩散的交汇处;武汉、襄樊、宜昌等大、中城市,均为包括邻省部分地区在内的一定区域中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中心和经济中心。

(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本省属亚热带季风区;地势上处于我国第二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这种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结合,形成了本省较为优越的自然环境。

本省气候除海拔较高的山区外,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能较充足,热量较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本省地形兼有山地、丘陵和平原,构成三面环山、中间趋平、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由于省域经、纬度均有一定跨度,加之地型复杂,因此全省气候南北有别、东西有异,兼有北、中、南亚热带及南、中温带等多种类型。

上述复杂多样的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结合,形成了极为有利的生态环境。本省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珍稀种类多的特点。全省约有种子植物 170 科,1036 属,3717 种,特别是珍稀,特有树种、药用植物及树种比较多;有陆生脊椎动物 562 种,水生动物中仅鱼类已表明

的即有 168 种,其中经济鱼类 50 余种。全省有国家规定的珍稀保护动物约

50 种。

良好的自然环境,十分有利于本省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全面发展,使之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但本省自然环境本身及开发利用中还有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降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加之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水旱灾害发生较频繁,南涝北旱对本省农业影响极大。

二是对某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尽合理,如森林砍伐一度过量,林地减少; 耕地面积减少较多等。这不仅使得可利用的资源减少,而且还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如山丘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26.7%,遍及 56 个县(市)。

① 人口数为 1986 年统计数。文中其它地方的统计数字除注明的外,均为 1986 年统计数。

(三)水资源丰富

本省处于湿润气候区,降水充沛,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水资源很丰富: 1、水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1150 多亿立方米,长江、汉

江又带来大量过境客水可供调度,多年平均为 6300 多亿立方米。全省湖泊丰水年份可接纳来水 150 亿立方米,调量相当于地表径流的 15%。

2、水运便利。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穿全境,长达 1053 公里,河道自然条件较好,终年可保持近 3 米水深,占全部长江干流航道的 37%。此外,全省还有通航河流 215 条,通航河道 8900 多公里,水运可贯通 52 个县市。

3、水能巨大。全省可开发水能达 3309.47 万千瓦,占全国的 7.8%,居第四位①,并具有开发指标优越、综合效益明显、建设条件好,靠近负荷中心等优点。

4、可养水面广阔。全省可养水面达 928 万多亩,占全国内陆可养水面的

1/10,居第二位。

(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且有一批优势矿种,开发潜力大

本省地层发育完整,地质构造对成矿有利。全省已发现矿种 110 多种,

已探明储量的约 80 种,分别占全国的 3/4 和半数以上,已发现矿产地 2000

余处。本省磷、金水石、硅灰石储量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等 20 余种矿产的储量均居全国六、七位。近期,金、银、铅锌、钒、锶等贵重、有色、稀有矿产的勘探有所突破,找到了一些有开采价值的矿床(点)。本省铁、铜、磷、石膏、岩盐等矿因储量大、品位高、品质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本省矿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 2%左右,开发潜力很大。

本省矿产资源也有一些突出不足:

一是能源贫乏,缺煤,少油,少气,大量依靠从省外调入,

①本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 1821.1 万千瓦,小于可开发量。这是由于三峡河段的水能一部分形成于四川境内,但因三峡坝址在本省境内,故将这部分水能计入了本省;另外,此处可开发水能 3309.47 万千瓦,是按三峡水电站高坝方案计算其装机容量的。使得能源紧张成为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是磷、铁等部分主要矿种的大规模开发有一些重大问题未完全解决。

(五)科学、教育事业比较发达

本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较多,专门人才多且集中。全省有高等院校 60

多所,在校学生 11 万多人,教职工 5 万多人,开设专业 300 多个;有县以上

的科研单位 700 多个,科技人员 60 多万人,均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