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陕西省经济区划
一、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是东部与西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又是连接东北、华北、华东通向西北、西南的交通要地,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陕西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和 60 年代末开始的三线建设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向中西部大规格推进的特定条件下,陕西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几年,经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经济建设又取得了巨大成就,1986 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比 1949 年增长了 22.7 倍,国民收入比 1949 年增长了 14 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1、人口和资源。1986 年全省人口为 3043 万人,占全国的 2.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48 人。全省土地总面积 20.56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 2.1%, 耕地面积占全国 3.8%,森林面积占全国 3.9%。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有煤炭、铜、汞、石棉、银、磷、铅等,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三位,钼和汞储量占全国的第二位,铁矿和铜矿资源较贫乏仅占全国的 1%左右。森林覆盖率为 22.7%,高于全国 12%的水平。
2、经济规模和水平。1952—1986 年,陕西省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同时期总投资的 3.5%,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等, 发展了一批新兴的城市和城镇,成为我国机械、电子、航天航空、纺织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但从国民经济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上看,陕西省仍属全国中等偏下水平,主要经济指标按人口平均,普遍比全国水平低四分之一左右。
3、地区经济联系。陕西省地处我国中心地区,与四周省市从历史上就存在着多种联系,目前已与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和许多国家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1986 年陕西调往省外的商品总额为 50 多亿元,从省外调入的商品总额为 80 多亿元,是一个商品流入省。调入的商品以钢材、木材、棉花、石油及石油制品、化肥等原材料为主。调出的商品中 80%是机械和纺织产品, 其余 20%左右是工矿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