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重要问题

甘肃省振兴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1、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全省现有耕地 350 万公顷(人均 2.6 亩)、草原 1600 多万公顷,林地

390 多万公顷、荒地 1200 万公顷。甘肃省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 这对作物光合作用颇为有利。省内有黄河、长江两大外流水系和广大的内陆水系,拥有水能蕴量 1420 多万千瓦,占全国的 2.1%,目前开发利用的还不足 1/4。全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门类全,分布广,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有 66 种,其中有 23 种储量居全国前列,镍、铜、铂、钴、钯铱、锇、铅、

锌、铬等 10 多种矿物品位高,质量好,易于开采,已列为全国优势矿产。煤炭、石油、铁矿及非金属矿也有一定储量和较高的利用价值,具有较大的潜在优势。

2、经济发展已奠定了物资基础。

1950 年—1986 年,国家对甘肃省重点企业的累计投资达 207 亿元,占全国的 1.7%,建成大、中型企业 160 个,有著名的刘家峡水电站、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白银和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等,形成了以电力、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支柱、包括煤炭、电子、轻纺、食品的工业体系。同时,农业相应地得到发展,1986 年工农业总产值达

173.8 亿元,比 1949 年增长了 25.4 倍。

3、主要交通干线已基本展开。

建国以来,新建了天兰、包兰、兰青、兰新四条铁路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 2000 公里,公路通车里程 3.3 万公里,分别比 1949 年增长 50 倍、8 倍。

以兰州为中心的航空线可通往北京、上海、广州等 10 多个大城市,省内也可通敦煌、庆阳等地。现在已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包括公路和民航在内的交通运输网,沟通了省内外的经济联系。

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经济发展缓慢,水平较低。

甘肃的经济发展速度慢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1953—1985 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7.19%,低于全国平均增长 8.6%的速度。因此,甘肃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 1949 年的 1.47%降为 1985 年的 1.2%。1985 年甘肃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经济收入为 498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 690 元低 27.83%。人均粮食 262 公斤,肉类 12 公斤,比全国水平低 28.22%和 28.99%。

  1. 自然灾害影响大,农业发展较慢。

全省沙漠、戈壁面积 1136 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 25.04%。全省有 2/3

的面积降水量不到 300 毫米,河西走廊西部不足 40 毫米,干旱地域大,灾害天气多,这些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全省约有 4/5 的面积遭到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年流失泥沙总量达 2.6 亿吨,由于大量表土被冲走, 土壤肥力下降。

  1. 文化科技水平较低。

甘肃教育普及率很低,文盲较多。1982 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仅 80.58%,广大农村入学率更低。中、小学退学率均在 11%以上。12 周岁以上的文盲高达35.01%,高于全国平均 23.5%的水平。1985 年平均每千人中有自然科技人员

  1. 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