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区划的初步方案

根据经济区划的一般原则,结合云南的实际,按经济区发育的程度把全省划分为七个省内经济区(见附图 25)。

Ⅰ、滇中经济区

以昆明市为中心的滇中经济区(或称昆明经济区)为第一层次的经济区。该经济区经济中心突出,城市的吸引和辐射作用明显,为比较成熟的经济区。

滇中经济区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铁、铜、铝、煤炭、磷、盐等矿产,且开发较早。该区人口稠密,城镇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科技力量和经济实力雄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地带。其工业总产值占全省 40.6%。区内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83.4%。农业以城郊农业为特色。

本区经济的主导部门有机械工业、光学仪器、化学工业和以卷烟为主的食品工业。本区农业以粮食、烤烟和冬早蔬菜为主。两烟和油料作物优势突出。旅游业方兴未艾。今后应加速发展教育、科技、信息等事业,促进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并向全省其它区域进行技术扩散。

昆明是本区的经济中心,也是全省唯一的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是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发展中的旅游城市,是全省最大的经济中心和最繁华的商业贸易中心,也是全省与外部联系的交通运输枢纽。贵昆与成昆两条铁路汇合于此。它还是省内昆河铁路及滇缅公路、昆路公路、昆洛公路等国家干线公路的始发站。昆明还是全省国际、省际和省内民航的主要航空港。

东川市、玉溪市和楚雄市为分中心。东川号称铜都,是以开采铜为中心的工业城市。玉溪以卷烟为特色。楚雄以卷烟和机械工业而崛起。

第二层次经济区包括:滇西经济区、滇东经济区、滇东南经济区。这类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人口在 10 万人以上,属发展中的经济区。

Ⅱ、滇西经济区

本区位于闻名中外的横断山纵谷区,交通极其闭塞,但资源丰富,有世界著名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三江水力资源和闻名于世的兰坪特大型铅锌矿,有以暗针叶林为特色的滇西北林业资源及我省最好的高山草场资源, 还有独具一格的高山峡谷和多民族的民族风格融为一体的旅游资源。

本区工业与农业之比为 40.1%∶59.9%,农业仍然是本区经济的主体。根据本区地域差异大、立体农业突出的特点,本区经济发展方向是:粮食自求平衡;发展茶叶,在适宜区发展烤烟和蔗糖;建立以奶牛、山绵羊和骡马为主的畜牧业基地和以当归、黄连和茯苓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工业在加速开发澜沧江水力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矿业,建立兰坪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同时开发大理石、水泥等建材工业和造纸业;充分利用本区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大理市是本区的经济中心,也是滇西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它是我国24 个历史文化名城和 44 个重点名胜风景区之一,在全省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经济地位。纺织、造纸、食品等工业是本市的主要产业。

Ⅲ、滇东经济区

本区位于滇东高原东部,地势较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大坝子多,农业基础设施较好。本区扼云南通往内地交通的咽喉通道,交通便利又紧靠昆明, 这为本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区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尤其是炼焦煤占全省的 97%,还有磷矿、硫铁矿和硅藻土等资源。

本区经济实力仅次于滇中经济区,工业已得到迅速发展,工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 58.4%,本区是我国最大的水、火电并举的能源工业基地,化工、

食品,纺织、丝绸及有色金属工业有一定基础并得到发展。本区还是全省粮食和烤烟的主产区。蚕桑和畜牧业在省内也占有重要地位。

曲靖市是滇东新兴的工业城市,是本区的经济中心,工业以能源、卷烟、化工为主。

Ⅳ、滇东南经济区

本区具有光热充足、降水较多的优越气候条件,是云南向南部沿海地区敞开大门和通往出海口要道。区内拥有种类多、储量大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以及煤炭资源,其中锡、钨、锑等金属居全省垄断地位。锡都个旧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本区是全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之一。工农业生产都有一定的基础。工农业之比为 56.7%∶43.3%。有色金属工业和能源工业是两大重型支柱,其次是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这四大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62.5%。蔗糖、水泥和森工在经济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开远糖厂是全省最大的糖厂。本区农业应逐步提高粮食的自给水平,发展热作橡胶、花生、油菜籽、甘蔗、香蕉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这里是全国油茶、草果和八角的主产区,草果产量占全国 94%以上。

本区经济发展应以有色金属、煤炭能源化工及制糖工业为主体,并应注意发展以热作(含胶、蔗、果)、速生用材林、商品牛及三七为主的综合发展的农业体系。

开远市和个旧市是本区的两大经济中心。开远市是滇东南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个旧市是以锡矿的开采冶炼为中心的工业基地。本区调出外运的主要产品是有色金属、木材和农副土特产品,这些产品通过昆河口铁路转运到昆明再运往全国各地。

第三层次经济区包括滇东北经济区、滇西南经济区、滇南经济区。这类经济区中心城市都较小(10 万人以下),地处边缘又受地形阻隔,为正在形成中的经济区。

Ⅴ、滇东北经济区

本区地处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的结合部,伸入川黔腹地。全区 11 个县

有 10 个县与贵州和四川接壤。本区扼长江上游的咽喉,是云南与中原及沿海地区水上运输的出海口。水富是货物的吞吐港。

本区开发较早,人口密集,垦殖过度,生态环境恶劣,它是全省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落后的一个经济区。本区种植业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但发展工业的条件优越。本区煤炭资源相当丰富,煤炭保有偏储量占全省的 48.2%,本区是全国最大的褐煤矿区。水力资源蕴藏量大。硫磺矿、有色金属、草场及农副土特产品资源也很丰富。

本区工业与农业的比例为 45.5%和 54.5%。工业以食品工业为支柱,食品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 52.8%。化肥和采掘业将成为本区经济的主导产业。畜牧业在本区有特殊的地位。昭通、永善和巧家三县市是全省半细毛羊和黄牛基地四个县中的三个。生猪、禽蛋商品量居全省第二位。这里也是全省的苹果、柑桔和猕猴桃等水果基地。本区的油桐、生漆、乌桕及药材天麻的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本区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畜牧业,建

立商品牛和绵羊基地;巩固和发展以苹果、柑桔为主的水果基地和以天麻、半夏为主的中药材基地;随着金沙江下游的开发,本区的煤、磷、硫、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将逐步得到开发;将建成大西南地区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林牧业基地。

昭通市是本区的经济中心,是云南未来的煤都。主要工业有电力、化学、铅锌、皮革、食品、毛纺、水果加工等工业。水富镇是本区的分中心,是全省化肥基地,是云南的北大门。本区主要商品有化肥、煤炭、水果、烤烟、畜牧产品、铅锌、油桐、乌桕、药材等农副土特产品。

Ⅵ、滇西南经济区

本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通往缅甸及南亚次大陆的陆上往来的捷径和通道,是云南经济对外的门户和窗口。

本区位置偏南,光、热、水充沛,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有发展种植业优越的良好条件。本区生物资源、能源及大理石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本区以腾冲大山群和世界著名的怒江大峡谷奇观及多民族的民情风俗为特点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

本区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 59.4%,米中珍品—

—软米就在这里出产,这里是云南以稻谷为主的滇西粮仓。甘蔗糖业是本区经济的支柱,蔗糖产量占全省的一半。食品工业是本区的优势产业。近年来, 本区边境贸易有了较快的发展。

本区经济的专业化方向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大力发展以橡胶、咖啡、砂仁、香料、甘蔗为主的热作基地和珍贵用材林、特种林及中药材基地;努力发展粮食和茶叶生产,建成优质名茶和粮食基地;开辟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发展边境贸易,逐步建立加工出口的基地;积极发展旅游业。

保山市是本区的经济中心,也是滇西交通的咽喉重镇和国际通道。芒市是南部的经济中心,也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首府。畹町市和瑞丽是本区边境贸易口岸、通往缅甸的门户。本区主要商品是粮食、蔗糖及其它热带亚热带的农副产品。著名的滇缅公路穿越本区,是本区交通大动脉,它东连昆明,西出缅甸,联系国内外。

Ⅶ、滇南经济区

本区是云南人口最少、位置最南、经济实力最薄弱的一个经济区。但它是全省乃至全国光、热最充足、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我国能够种植和发展热带橡胶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是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是茶叶、稻谷等对人类极为重要食物的原产址,这一经济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本区土地资源丰富,是全省人均土地最多、发展农业自然条件最好的一个经济区,是我国植物生长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林木优势,作物可二熟或三熟。本区矿产以钾盐、钠盐和镍矿最为丰富。

本区是全省唯一还没有设市的经济区,经济中心不明显。这里是全省农业比重最大的一个经济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70.3%。种植业和林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以森工和热作加工业为主。本区是我国仅次于海南省的第二个橡胶基地,也是云南普洱茶产区,其紫胶、松香等林产品居全省首位。

本区专业化方向是: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巩固和发展以橡胶、南药、茶叶、紫胶、甘蔗、水果为主的热作基地和特种林木基地;加强林产品开发和林区建设,积极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开发滇南林区;有条件的地方开发铅、锡、钾、钠盐等矿产资源。

思茅镇和允景洪镇是本区的两个经济中心。思茅镇是滇南重镇,有电力、木材、化工、建筑、造纸、森工、食品等工业企业。允景洪是我国具有热带风光的一座城镇,有橡胶加工、制茶、制糖、食品加工等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