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区概况
(一)自然资源丰富。西南经济区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1、矿产资源。西南经济区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共生矿多, 易开采。在探明的矿产资源中,有 20 多种占全国的 1/5 以上,如铁、钒、钛、锰、锑、铅、锌、铝、锡、汞、磷、锗、石棉、盐、硫铁矿、钾盐矿、石英砂、石灰石、天然气等。
全区铁矿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 20%,其中四川省铁矿保有储量有 72.3
亿吨,包括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约 60 多亿吨;共生矿中的钒、钛储量分别为全国的 80%和 90%以上。
全区煤炭的保有储量约 770 多亿吨,占全国的 10.5%,其中贵州省有 491
亿吨,云南省有 167 亿吨,四川省有 88.5 亿吨。
全区的有色金属储量相当丰富。其中铜、汞、铅、锌、钴、钒、钛居全国首位,铝土矿,锡矿居全国的第二位。
2、水力资源。西南三省的山区河流密布,干流长,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有发展水电的优越条件。西南经济区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
2.73 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 40.3%,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 1.76 亿千瓦(按装机容量),占全国的 46.4%。据测算,西南三省有可开发的水能年发电量为9250 亿度,同时有综合开发和利用的优越条件,可建设大、中、小型水电枢纽,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开发。
3、生物资源。西南区光热条件好,地貌类型繁多,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仅就云南省的统计,全省有兽类 230 种,占全国的 42%; 全国有近万种高等植物,云南省就拥有一半以上的品种。
4、旅游资源。西南三省山河壮丽。巴蜀名山大川,风光优美,如著名的峨嵋山、九寨沟和长江三峡等。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气势雄伟;安顺“龙宫”, 幽深秀美。云南有南国“春城”昆明,有被誉为“天下奇观”的石林、“湖光山色”的大理和“天然动植物王国”的西双版纳。此外,西南三省的文物古迹颇多,民族风俗浓郁,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二)经济发展特点
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1985 年西南经济区农业总产值达到 465.72 亿元,占全国的 14.7%。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
以稻谷为主的粮食生产。粮食作物的耕种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 90%左右。1985 年全区粮食总产量 6361 万吨,占全国的 14.1%。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省成都平原和岷江、嘉陵江、渠江中下游长江沿岸,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河谷、平坝与山间盆地上。四川省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
以油菜籽为主的油籽作物生产。油菜籽是西南经济区第一大宗经济作物;油菜籽的产量占油料作物总产量的 3/4 强。其中,四川省的油菜籽产量占全国的 22%强,居全国第一位;黔北、黔中和滇中、滇东的高原、盆地种植也较多;但区内绝大部分地区的复种指数较低,还有大面积的冬水田、冬闲田可种植油菜籽,发展油菜籽生产的潜力很大。
-
以柑桔为主的水果生产。柑桔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省,1986 年四川省的柑桔产量近 60 万吨,占西南地区总产量的 96.4%,占全国的 23.5%。除柑桔外,西南经济区的香蕉、龙眼、荔枝、菠萝、芒果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生产在全国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
以桐油、生漆、中药材为主的经济林生产。在西南地区茂密的森林中,有种类繁多的经济林作物。其中四川省的桐油、生漆、乌桕、花椒、五棒子、黄莲、银耳等,贵州省的生漆、桐油、乌桕等,云南省的砂仁、肉桂、槟榔、铁刀木等,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为传统的出口产品。另外,西南地区药用植物达三千多种,全区的中药材产量约占全国的 50%左右,所生产药材的 75%调往外省区,10%供出口。出口额占全国药材出口总额的 40%以上。
-
以甘蔗、烟叶、茶叶、桑蚕茧为主的其他经济作物生产。1986 年全区甘蔗的总产量为 795.7 万吨,占全国总量的 15.8%。烟叶生产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两省,且为优质烟叶,1986 年的烟叶产量为 65.6 万吨,占全国的 38.4%。茶叶是西南地区的传统优势产品,1986 年茶叶产量 9.9 万吨, 占全国的 21.4%。桑蚕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四川是我国著名的桑蚕茧产区,1986 年四川省的蚕茧产量达 10266 吨,占全国的 30.5%,居全国之冠。
-
以生猪、大牲畜为主的畜牧业生产。西南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全区生猪总数占全国的 24.5%,大牲畜总数占全国的 21.5%;猪、牛、羊肉总产量占全国的 22.1%。还有大量的禽、蛋、兔等产品。
2、工业发展很快
经过解放后 30 多年的建设,西南不仅新建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工业技术水平也得到较快的提高。以生产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轻工业和以提供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已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的西南工业体系,许多工业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1985 年西南经济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比重是:原煤占 11%,天然气占 43.78%,发电量占 9.1%, 生铁占 10.11%,钢材占 10%,硫酸占 11.7%,化肥占 17.1%,矿山设备占 9.4%, 发电设备占 22.1%,机制纸及纸板占 8.59%,卷烟占 17.75%,电视机占 6.4%, 家用洗衣机占 8.16%,糖占 11.7%,水泥占 10.7%,金属切削机床占 8.7%。
从西南工业发展现状分析来看,西南的工业有三大特点:一是西南工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西南轻重工业门类齐全,包括了冶金、电力、煤炭、石油、化学、机械、建材、森工、食品、纺织、缝纫、皮革、造纸、文教用
品等工业部门。现有工业部门、行业数占全国行业总数的 95%以上,并且有若干行业或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化工、冶金、重型机械、酿酒、卷烟、制糖等。二是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四川省集中了西南工业企业的三分之二,工业总产值的 68.98%,其中占西南重工业产值的 68.84%。三是“三线”工业优势。西南三省的三线企业数占三线地区的 46%,固定资产净值占40%,工业总产值占 32%;而且门类齐全,包括兵器、船舶、电子、航天、核工业、冶金、机械、化工、仪表、交通等行业的工厂、科研机构和教学单位。三线工业在西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交通运输现状
现在有宝成、襄渝、黔桂等铁路干线同区外铁路相联。从区内各机场起飞的飞机,飞往全国 60%以上的省、市、自治区,还有直达缅甸仰光和香港的国际航线。长江全线已实现昼夜通航,1500 吨级船舶可全年畅通于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之间。有十几条干线公路通向区外,联系陕西、湖北、湖南、广东、西藏等省区,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交通运输体系。西南地区省际间的交通运输网也已形成:铁路有成渝、川黔、贵昆、成昆四条线组成一个环形铁路圈;公路有北京——太原——成都——昆明线、包头——西安
——贵阳线、广州——桂林——贵阳——成都线、福州——广州——南宁—
—昆明线等十几条公路干线。另外,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已成为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中心枢纽。
4、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
经济发展水平低。1952 年西南经济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 10.61%, 到 1985 年西南经济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距有所拉大,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9.11%,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人均产值的差距更大,1985 年西南地区人均产值仅 669.5 元,只及全国平均水平 1164 元的 57.5%。这些相对指标表明, 西南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
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性差异大,主要表现为城市与农村,平原、丘陵与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还有高技术、高级人才、先进装备的三线工业与地方不发达工业的差异十分明显。
-
资金严重短缺。西南三省均有财政赤字,需要国家补贴。地方财政十分脆弱,资金短缺,严重影响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
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西南三省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低 23%,云南低 16%,贵州低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