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经济区划问题综合性极强,涉及的面很广,但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规律的认识问题。各种经济区划方案的实质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各地区未来社会劳动地域分工新格局的构想。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着辛勤的耕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引进国外经济区划的理论方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研究我国经济区划问题方面则仍处于不断开拓探索的阶段,距离理想的彼岸还相当遥远。我们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力求吸取百家之长,比较全面地反映这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并为今后的研究做一点铺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横向经济联合的展开,经济区划工作日益为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所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近十年我国经济区划研究工作进展之快,成果之多都是空前的。不少研究成果还为各级政府决策所吸收。然而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们还处在新旧两种经济体制交替时期, 在许多领域出现经济利益扭曲,而又缺乏对这种现象应有的约束力。近年来, 国民经济结构性的矛盾又日趋尖锐,从而严重地阻碍了社会劳动地区分工的合理发展,再加上非经济行为强烈地干扰正常的经济运行,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研究经济区划问题难度是相当大的。
目前研究我国的经济区划问题有以下几个矛盾,第一,价格体系的严重扭曲从根本上扼制了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合理形成,名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日益严重;第二,行政区界壁垒森严,区域间可流动要素凝固,制约着横向的经济联合和地区分工协作的发展;第三,市场机制及利益机制不健全, 市场导向的结果往往是结构矛盾激化。因而,从发展的观点看,中国经济区划研究工作的深入同经济体制改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价格的理顺及产权关系逐步明确,一个合理的社会劳动地域分工格局才有可能确立,从而为全国经济区划体系的形成奠定客观基础。
编辑《中国经济区划研究》一书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我们愿借此机会就教于广大读者。并热切希望这方面有更多,更好的专著、文章问世,把我国经济区划的研究工作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