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
出示挂图,巧立悬念,引起学生注意:“我们每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它可以看书看报。今天课文要给大家介绍三种眼睛(指着图),也是用来看东西,但不是人的眼睛,它们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呢?”学生对老师的话很感兴趣,通过看图,明确课文主要内容,老师便很顺利、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具体学习了。
- “举一”,精讲第一段。
①指导看第一幅图,认识生字,理解“望远镜”、“天文学家”的意思。
②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
③再读句子,思考:望远镜是谁的眼睛?它有什么作用,用桌讨论后再全班交流。
- 归纳学法。
引导学生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先看图认生字,理解词语,再读课文知道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然后说说望远镜是谁的眼睛,它有什么作用。
- “反三”,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纲:
①读句子,自学生字,用横线划出不懂的词句。
②第二、三自然段各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③“显微镜”是谁的眼睛?“潜望镜”又是谁的眼睛?它们各有什么用处?用“~~”划出答案。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老师要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同桌讨论,老师在巡视时进行个别指导,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形成教师愿教、学生愿学的轻松愉快的氛围。
学生充分自学后,老师根据提纲进行检查,并进行质疑问难。当学生发现自己能独立学懂课文、正确回答问题和提出疑难问题时,其愉快之情,将是难以言表的。
- 练习设计。
①填空:
( )是天文学家的眼睛。
( )是医生的眼睛。
( )是海军战士的眼睛。
②抄写生字词。
③看图说说:文中介绍了哪三种奇妙的“眼睛”?它们有什么用?
以上设计,学生在课堂上将会学得轻松愉快,还懂得如何运用老师教给的方法自学课文。
(侯蓬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