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细读课文

这是让学生分部分理解课文。第三步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在设问中理解重难点

儿童的思维是从具体问题开始的,在知道运用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一年级学习课文虽然以读为主,但对于课文的重难点不能一读而过,要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儿童再造想象,同时还要处理好与重点句有关的词句。如:《雪地里的小画家》重点是弄懂第三句话的意思,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雪地里来了哪几个小画家?”第四句与第三句有密切联系,可提问:“它们是怎样画画的?学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理解本课中把四种小动物在雪地里走过留下的爪印比作画画,再观察插图,让学生练习说话,如:竹叶指的是小鸡的脚印,梅花指小狗的脚印⋯⋯同时知道因为它们画得特别像,所以称它们是小画家。

《蒲公英的种子》一文的重点是“微风轻轻一吹”和“哪儿就是我的家”。

课后思考题“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要飞到哪里去”,要学生明白。教学这篇文,也可让学生质疑问难,这样就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在朗读中消化重难点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点的训练。要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这时就要训练他们读出感情。

《雪地里的小画家》要读出冬雪之时,一群小动物在雪地上戏耍的欢快心情。“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读出疑问的语气,知道它进入了冬眠,“睡着啦”,声音放小些,读出不忍心打扰青蛙之意。

《蒲公英的种子》第一句要读出蒲公英种子很自豪的语气。“种子”与“毛茸茸”要重读。第二句要读得轻些,尤其是在读中进一步消化“微风” 和“轻轻”之意,第三句要读得缓慢而婉转。“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表达了种子随遇而安的特点。这两篇韵文都力求表达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要注意这点,同时要把韵脚“a”读出来,这样才会琅琅上口。

三、在观察中发展语言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可先画板画或用投影片把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画出来,再把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画出来。通过比较,再分别让学生说说什么动物的脚印像什么。

《蒲公英的种子》一课,理解“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这个句子,可借助课文插图或挂图,让学生说说蒲公英种子的样子。

这样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他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