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的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表现在计算中就是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即在计算正确的前提下快中求“活”,运算过程灵活,运用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自如,运算时善于联想,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呢?

**第一,通过四则运算加以培养。**四则运算都可以利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是,如能认真审题,探索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有些题目就能另辟蹊径,悟出灵活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寻找不

同解法的能力。如:不用常规的方法,你能计算下面各题吗?

① 328-298=328-300+2=30

② 325÷25=(325×4)÷(25×4)=1300÷100=13

4 4 1 1

③6 27 ×9 = 6×9 + 27 ×9 = 54 + 13 = 55 3

28 21 28 21 1

④ 45 ÷ 45 = ( 45 ×45)÷( 45 ×45) = 28÷21 = 13

或 = 28÷21 = 28÷21 = 28 = 11

45÷45 21 3

以上的计算步骤显示出详尽的思维过程,待熟练后,有的就可以通过心算,直接写出得数,达到快中求“活”,体现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通过一题多解加以培养。**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在诸多解法中选择最简捷的计算方法, 这是培养其思维灵活性的重要途径。如:请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灵活。(教师提出以上要求,就开启了学生思维的机器,使思维立即处于活跃之中。)

①3.4÷3 + 5.6× 1

3

解法 1:原式≈1.13+1.87=3

2 3 1

解法2: 原式 = 35 ÷3 + 5 5 × 3

= 17 × 1 + 28 × 1

5 3 5 3

= 17 + 28 = 45 = 3

15 15 15

1 1

解法3: 原式 = 3.4× 3 + 5.6× 3

= (3.4 + 5.6)× 1 = 9× 1 = 3

3 3

解法 4:原式=3.4÷3+5.6÷3

=(3.4+5.6)÷3=3

解法 3 和解法 4 都具有灵活性。

②(3 1 − 0.3× 2 )÷(0.6 + 2

解法略.

2 3 2 5 )

**第三,通过自觉简算加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在不断地、自觉地进

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自觉性越强,思维的灵活性就越高。培养学生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思维促成简算。**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运算和数据特点,联想有关的运算定律、性质直接进行简算的同时,还应使学生懂得:如果不能直接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再想是否可以通过“分解、组合、转化、省略”等方法,促成运算简便。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