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LM 曲线
LM 曲线反映的是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r 与 Y 的函数关系。它可以通过图 7—4 导出。图 7—4(1)中,m 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它分为两个部分。m1 是满足交易需求(包括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的货币供给。m2 是满足投机需求(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的货币供给量。m=m1 十 m2。m 作为货币供给量由国家控制,故与利率无关。
L 表示货币需求,L=L1+L2。其中,L1 表示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引起的全部货币需求量,有 L1=F(Y)。L2 表示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为利
率的函数,即 L2=f(r),r 高则 L2 小,r 低则 L2 大。由于 L1 与 Y 有关而与 r 无关,故 L1+L2 也与 L2—样,与 r 呈反向变动。
{ewc MVIMAGE,MVIMAGE, !06300240_0187_1.bmp}
图 7—4(Ⅰ)中曲线表示了 L2=f(r)的关系,两函数反向变动;但当利率降至相当低水平时,投机需求趋向无穷大,曲线为水平状,即“凯恩斯陷饼”或“流动偏好陷阱”。
图 7—4(Ⅰ)表示 m 为既定量时,m1 与 m2 的各种组合,二者互为余数,
故 m=m1+m,为—45°线,即当货币供给全部用于 m1 或全部用于 m2 时,m1, 与 m2 相同。
图 7—4(Ⅲ)反映交易需求 L1 与 Y 的函数关系。
图 7—4(Ⅳ)中 LM 曲线表示的是,m=L(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 r 与 Y 的一系列配合情况。
例如,当 r=r1 时,在图 7—4(Ⅰ)中对应的 L2=m2A,如 m2=L2,则据图 7—4(Ⅱ),可求得相应的 m1=mla,在图 7—4(Ⅲ)中对应的 Y=Y2, 故 r1,与 Y2 对应的一点,为图 7—4(Ⅳ)中 P1。同理可得 P2,⋯,均为 L
=m 时 r 与 Y 的组合。把 P1,P2,⋯连接起来,就得到了 LM 曲线。它表示, 一定利率必须与一定收入水平相配合,才能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
LM 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即收入越高,交易动机引起货币需求越大,
为使 L=m,利率必须相应提高。在 LM 曲线以外的区域,货币市场均为失衡状态。LM 右方 r 与 Y 的组合,造成货币需求大于供给(L>m);LM 左侧则处于 L<m 的状态。
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可以使 LM 曲线移动。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 货币供给增多,意味着人们持有过多的货币余额。新增货币的一部分将用于消费,使收入水平上升;另一部分被储蓄起来(投资于各种金融证券),使利率降低。结果,Y 的增加和 r 的降低,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交易和投机余额。Y 的增加提高了储蓄水平,r 的降低鼓励了投资,从而储蓄与投资将在新的较高的水平达到均衡,在图中表现为 LM 曲线的右移。政府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将使 LM 曲线左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