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混合贸易政策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政策各有利弊。这就很自然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在两种政策中取长舍短,把二者结合起来,组成具有更多优点、较少缺点的混合的贸易政策。

  1. 混合贸易政策的特征

对于如何实现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的结合,一些学者主张,为了尽量消除过度保护的弊端,又利用保护对发展本国工业的积极作用,应实行温和的关税和补贴,而不是运用高关税和配额限制;同时应对一切进口包括资本品进口一律征税,以免造成对低效率的过度保护的依赖。有的学者说:“虽然用进口替代或出口替代这些概念来思考是适宜的,但通过对这些战略的组成部分的确认和分析,会增加我们对这些战略的理解。将来,最好避免去贴什么标签,而是可以用各个战略中看来有实效的各个组成部分来重建它的主要特征,即在政策手段上主要利用关税和实际汇率;在贸易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内向或外向偏向;在市场导向上兼顾国内与国外市场;在宏观经济政策上,

既鼓励出口,又鼓励进口替代。①

我国一些学者也主张实行以进口替代为主的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并指出该模式的要点是:(1)实行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政策;(2)以出口带动国民经济结构改革、技术改造、良性循环发展;(3) 进口也为出口服务;(4)大量引进技术、设备;(5)积极利用外资。②

  1. 混合贸易政策的可行性

确实有一些国家实行的是一种混合型贸易政策。问题不在于它是否存在,而在于它是否有好的效果。许多研究认为,混合贸易政策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首先,以出口鼓励来抵销进口替代政策的反出口倾向,本身是一种低效率的选择,是一种浪费。世界银行指出:“就与贸易项目有关的情况而言,对一切进口征收 10%关税,同时对一切出口给予 10%的补贴,等于是既不收关税,也没有出口补贴,而是汇率贬值 10%。这样的政策对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无所歧视,因此它也是一种外向型战略。但是,出口补贴加进口关税,涉及一笔行政管理费用;在实践中用这种政策来推动自由贸易,如果能够的话,也是很少见的。”③

实际上,进口替代的反出口倾向并不能被奖出措施所抵销。如果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可进口商品、可出口商品、非贸易品三个部门,则提高关税将使可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相对上涨;非贸易品如与可进口品存在较明显的替代关系,其价格变动趋势与幅度,与可进口品相似;可出口品的价格一般由国际供求决定,不受进口关税影响。结果,可出口品价格相对于前两种商品趋于下降。所以,增加进口税相当于对出口商品征税。同时,它使国内需求转向相对便宜的可出口品。这两方面影响都会抑制出口。进口保护造成的对出口的隐含的税收作用,可用“转嫁参数”来评价,其涵义是保护措施相当于把多大幅度的负担转嫁给了出口部门。

据对 8 个发展中国家的测算,转嫁幅度在 43%—95%之间(表 8—2)。这种情况表明,进口替代下的奖出,只不过起抵销进口保护的反出口倾向的作用,并不能做到真正的鼓励出口,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出口加工区不能长期存在的原因。世界银行在后来的研究中指出:“一项关于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报告发现,出口补贴只能消除关税和汇率扭曲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中的一小部分。此外,那些提供出口补贴的国家,就无法避免反补贴税。”①而且, 补贴造成一国财政上的过重负担,有的国家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享受补贴。

表 8—2 若干发展中国家转嫁参数估计数*

① 参见《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第 442 页。

② 参见王绍熙:《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与政策》(修订本),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7 页。

③ 《1987 年世界发展报告》,第 81 页。

① 世界银行:《1991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1 页。

国家

时期(年) 参数

国家

时期(年)

参数

科特迪瓦

1970 ─ 1984 0.43

萨尔瓦多

1962 ─ 1977

0.70

乌拉圭

1959 ─ 1980 0.53

巴西

1950 ─ 1978

0.70

智利

1959 ─ 1980 0.55

科特迪瓦

1970 ─ 1984

0.82

阿根廷

1935 ─ 1979 0.57

毛里求斯

1976 ─ 1982

0.85

毛里求斯

1976 ─ 1982 0.59

哥伦比亚

1970 ─ 1978

0.95

*科特迪瓦和毛里求斯两国较低的估计数指非传统可出口商品,较高估计数指传统可出口商品。

资料来源:《1987 年世界发展报告》,第 80 页。

混合政策实际上很难做到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的兼顾。例如,进口替代深入到资本品替代阶段后,要求对机器制造业进行长时间保护,而扩大出口却要求立即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以增强国产品竞争力;我国沿海发展战略的重点是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进口替代则要求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产业;两种政策必然引起资金、物资、人才等资源在出口与进口替代产业的分配上的冲突。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政策效果也将相互抵销。例如我国贸易政策在总体上是进口替代倾向型的,为克服它对沿海外向经济发展的障碍,又采取了给沿海以更多出口鼓励的优惠措施。这种以一种扭曲纠正另一种扭曲的做法,又导致了政策不统一和地区歧视的新矛盾。问题的实质在于, 由于国内经济体制不能配合外向型发展,使得推动外向型经济,需要更多借助于行政干预,从而导致了倾斜贸易政策和地区倾斜政策的实行。实际上, 典型的外向型经济采取的是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鼓励进口替代的中性贸易政策。只有在这种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无偏向的政策下,才能消除对出口或进口替代的歧视,使各企业和各地区可以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选择效益最佳的出口替代或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充分参与国际分工,使出口和进口替代都能顺利、合理、适度地进行。

总之,混合贸易政策还缺乏明确的成功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