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保护政策主张
除了幼稚产业保护论和以外贸乘数论为代表的超保护贸易论以外,还有其他种种保护政策论调,反映了保护政策主张的不同出发点。它们提出了一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但是,各种主张也有其偏颇不足之处,实际制定贸易政策时,当然不能仅仅依据某一种观点、只考虑某一方面的需要。
- 促进产业多样化论
它认为,自由贸易和历史上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会造成一国单一的生产和出口结构。这种单一结构有很多弊病:(1)单一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小, 出口收入不稳定,不利于经济稳定。(2)外部环境变化时,这种单一经济结构难以适应和调整。(3)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多样化。(4)限制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衡发展和经济增长。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就应当采取必要手段,保护和促进国内落后产业的发展,消除国民经济结构的脆弱性。这一论点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值得慎重思考的问题:(1)如何选择保护对象。如果对潜在优势判断失误,也会导致资源使用不合理的情况。(2)一旦实施保护,在不需要保护时也难以撤销,这就会影响该部门的效率。(3)是否有必要为稳定收入实行贸易保护。价格下跌的损失可以由价格上涨来弥补,为稳定收入,只要建立平准储备基金就行了,似乎不必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即使存在出口产品价格长期下降的趋势,通常也能够由国际分工带来的规模效益补偿。
- 扩大投资论
它强调贸易保护政策对于促进国内资本形成和投资的作用。通过保护, 原用于进口消费品的支出,将转向国产品,从而促进本国消费品工业的发展, 能够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储蓄。保护还会导致进口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使一些用于购买的支出转化为储蓄。任何形式的储蓄,最终都将转化为投资。
- 吸引外资论
李斯特也曾指出保护政策的这一作用并予以强调。这是由于,保护政策使外国产品的出口受阻,为了绕过贸易壁垒,外国企业将试图把生产过程转移到进口国,这一投资活动,将同时将出口国的先进技术带进来。从而,实行贸易保护将产生吸引外国投资、促进技术引进、促进国内资本积累的作用。由此可见,贸易政策与外资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很好配合。
- 改善贸易条件论
限制进口可以抑制本国的进口需求,在外国出口供给不变的条件下,进口价格将下降,从而能使限制进口国家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要取得这一保护政策效果,需具备以下条件:(1)本国进口对该商品的价格具有影响力, 即存在需求弹性,价格会相应于需求变化而改变。(2)出口国产品缺乏供给弹性,供给量不能相应于需求的下降而减少,从而该产品价格明显降低。(3) 进口国所征关税不能过高,否则会引起出口国报复,也采取提高进口税等措施,使进口国的贸易条件无法改善;或者形成禁止性关税,导致贸易的萎缩或中止,这样就根本谈不上贸易条件的改善了,或者使之失去意义。
追求上述效果存在“度”的问题,即需确定最佳关税的水平。但它的实行有一定困难。确定最佳关税要求透彻了解该产品的供求状况和价格弹性的
大小,并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税率。关税管理部门很难做到这一点。5.就业论
限制进口可以减少进口品的消费,使这部分需求转向国产品,从而能够促使国内生产扩大,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就是说,进口会使一国丧失许多就业机会,等于就业机会的输出。保护政策则可以防止就业机会的流失, 故就业论又被称为防止输出就业论。
有些学者不同意从增加就业出发实行贸易保护,认为:(1)按照比较利益原则进行要素配置,国民经济的产出最大、效率最高。如果改变这种要素配置,即使能暂时增加就业,最终就业规模,还是会因为国民收入下降而缩小。(2)为了增加就业而限制进口,出口也将下降,结果就业并不能增加。
(3)存在结构性失业,这是指生产要素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而造成的失业。要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增加就业,就要促进要素(包括劳动力) 的流动,而不是限制进口,而国际贸易,恰恰是促进要素流动的有力因素。
- 成本均等化关税论
该论点认为,国际贸易中的自由竞争是好的,但竞争要公平。由于外国工资低、生产要素丰裕、环境有利,在某些产品上拥有特殊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国内生产者能与外国生产者处于同等的竞争地位,应对进口品征收差额关税,使国内外成本相同,以抵销不公平竞争。这种关税,被称为科学关税。所以,该论点又称科学关税论。
这种观点受到较多的批评。因为贸易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各国产品价格
(成本)不同。如果通过关税使国内外产品成本均等化,怎么会有贸易,科学关税又怎么会有存在的基础呢。它对经济整体也是有害的,把国外低成本
(高效率)与国内高成本拉平,会损害经济效率。科学关税实际上也难以实行,因为各国成本不同,又不断变化,进口税率无法确定。
- 防止资金外流论
这种论点认为,进口需要进行对外货币支付,会引起资金外流。如果不进口而购买国内产品,货币可以留在国内,国家将更加富裕。这实际上是重商主义观点。
- 提高货币工资论
它认为,在国际贸易中,高工资国家很难与低工资国家竞争。结果,高工资国家的工资水平被压低,即各国工资趋于均等化,高工资国家的生活水平将降低。所以,为防止工资降低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从低工资国家进口的廉价商品,应征收保护性关税。
对这一论点的批评意见认为:(1)高工资不一定导致高成本、低竞争力。产品成本最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高生产率与高工资结合,仍然可能产生低成本。(2)一国的比较优势,并不取决于工资水平的绝对值的高低,而取决于生产要素(劳动一资本)的相对价格。(3)关税可以提高货币工资,但是同时,也会引起物价上涨,后者有可能超过工资的增长速度,结果实际工资可能会下降。
- 反倾销论与报复关税论
二者大致相同,都主张针对对方国家的损害本国的贸易措施,采取抵制政策。不同的是,反倾销论针对的是对方的出口行为,主张抵销倾销以保护国内产业不受冲击;报复关税论则针对的是对方的进口政策,认为应以征收同样的进口税进行报复。
这种政策的问题在于:(1)为反倾销征收的关税,未必能随倾销的结束而撤销。如果是这样,反倾销税的长期化将导致政策变形,违反初衷。(2) 如果认可报复关税政策,势必会推动各国关税的循环上升,损人不利己,不如通过国际协商降低关税。报复关税只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一试:威胁进行关税报复,可以制止对方国家提高关税;或者,实行关税报复的国家承诺降低关税,可以使对方降低关税。
- 财政关税论
它主张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征收关税。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重视关税的这方面作用。但也应当看到财政关税的另一面:(1)如果关税水平设置不当、过高,会引起进口下降,反而会减少关税收入。(2)由此获得的收入,是以牺牲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代价的。(3)征收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不如征收销售税。二者都由消费者负担,但关税会破坏经济效率、损害国民福利。
- 安全保障论
它不是从经济角度,而是从政治和军事考虑出发,倡导实行保护政策, 认为一国对外依赖过多,不利于国家安全和国防,不仅战争时期非常不利, 和平时期也会影响本国的国际地位,因此主张对农业、战略物资部门、国防工业实行保护。
这种论点认为,实行某种贸易政策不单纯是个经济选择,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一主张很容易成为全面实行贸易保护的借口,每个部门都会说自己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安全。同时应看到,保护政策会延缓经济发展,也有削弱国防能力的一面。
- 改善国际收支论
它主张为纠正国际收支逆差实行贸易保护,我们分析过各种贸易措施的效果和贸易收支的调节方法。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用贸易保护来平衡国际收支,不如调整汇率,实行财政金融的组合政策,实行结构调整政策有效。
- 可能再生产业论
这种论点认为,对于改进生产方式(技术)后可以变劣势为比较优势的产业,需要一段调整时间,在此期间内需要实行保护。它类似于幼稚产业保护论,但保护对象不同。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也在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对某些衰退产业如纺织业等进行改造。对这些部门提供保护,有可能使之再度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