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唯物史观是历史研究的指南,不能作为套语。反对用教条主义态度对待理论
所以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相反地,我们应当尽量帮助教条主义者认清他们自己的原理的意义。⋯⋯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1843 年 3 月、5 月和 9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416—418 页。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恩格斯:《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1887 年 1 月 27 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460 页。
在历史科学中,专靠一些公式是办不了什么事的。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 年上半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30 页。
梅林发表在《新时代》上的《莱辛传奇》我已读过,感到十分满意。这的确是一篇出色的作品。要是我的话,有些地方不会这样去说明和强调,不过一般说来,他还是抓住了要领。令人鼓舞的是,20 年来唯物史观在年轻党员的作品中通常只不过是响亮的词藻,现在终于开始得到恰当的应用——作为研究历史的引线来应用。
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92 年 3 月 16 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8 卷第 310 页。
至于谈到您用唯物主义方法处理问题的尝试,那末,首先我必须说明: 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末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
恩格斯:《致保·恩斯特(1890 年 6 月 5 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471—472 页。
德国人一点不懂得把他们的理论变成能推动美国群众的杠杆;他们大部分连自己也不懂得这种理论,而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它,认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应付一切。对他们来说,这是教条,而不是行动的指南。
恩格斯:《致弗·阿·左尔格(1886 年 11 月 29 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456 页。
无论如何,对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来说,“唯物主义的”这个词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 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许多年轻的德国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
(一切都可能变成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经济史还处在襁褓之中呢!)尽速构成体系,于是就自以为非常了不起了。那时就可能有一
个巴尔特挺身而出,甚至可能抓住在他那一流人中间确实已经退化为空话的东西。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 年 8 月 5 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475 页。